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1584.元朝動盪(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584.元朝動盪(下)

真金道:“宋軍都已經攻陷京兆府,此時撤軍,難道讓他們直接打來中都不成?”

因為心情實在太過沉重,以至於他的語氣都是有些不善,哪怕,此時耶律鑄乃是朝中最是德高望重的老臣。

耶律鑄只道:“皇上暫且息怒,老臣之所以建議皇上撤軍,是因為老臣覺得以柴帥此時的兵力,縱是鎮守京兆府,也未必能擋得住宋軍。柴帥若敗,那我們後方便真正無再能抵擋宋軍的將士了。此時讓柴帥率軍撤退,或許能為咱們爭取到集結後方力量的時間。”

真金緊皺眉頭,“那若是宋軍窮追不捨又該如何?”

耶律鑄道:“若宋軍窮追不捨,我們可以讓柴帥率軍和其周旋。當務之急,老臣以為是避免和宋軍決戰,另外……懇請皇上讓乃顏王爺和四大藩國談判,讓其速速出兵相助。以我國暫且之兵力,想要擋住宋軍,怕是非得藉助四大藩國之力了……”

話到末尾,這個元朝老臣也不禁是輕輕嘆息。

誰也沒想到,短短十年出頭的時間,兩國的形勢竟然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宋國那些瀕臨滅亡的國家,如今竟是能夠讓他們大元都有被覆滅的兇險。

真金沉吟。

這個時候乃顏又已經出使四大藩國去了,意在讓四大藩國提供更大的後勤、物資援助。

前面從四大藩國弄那些鐵礦等等,已經讓得真金付出不小的代價。他不知道,要是讓四大藩國派兵相助,那些個和他血脈同源的宗親們,又會如何的獅子大開口。

如今的蒙古王族們,可不像是當初剛剛出草原時候的那樣團結。

然後他看向王惲、桑哥、阿合馬等人,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桑哥等人這個時候都在沉思。

耶律鑄剛剛提議撤退的時候,他們的確不解,而現在,卻是覺得耶律鑄說得不是不無道理。

若是柴立人率軍繼續在京兆府抵抗宋軍,那想必兩軍要不得多長時間便會展開決戰。而且柴立人獲勝的希望的確不大。

這不是柴立人能夠決定的。

他假如要死守京兆府,那是否發動決戰的主動權,將完全在大宋禁軍的手裡。

唯有讓柴立人且戰且退,才可以和大宋禁軍周旋,也讓他們這些坐鎮後方的人有時間去化解現在的困境。

只他們心裡也有和真金同樣的擔憂。那就是要讓四大藩國出兵相助,會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過半晌,桑哥說道:“皇上,臣以為丞相說得在理。現在,咱們的確不宜和宋軍決戰。”

阿合馬等人便也跟著點頭。

真金見他們都是這樣的想法,也就不再遲疑,嘆息道:“那派人前去知會皇叔,讓他請四大藩國出兵相助吧!談判之事全權交由皇叔做主,只要他們開出的條件不至於動搖我大元國本,那便答應他們!”

他很不甘,但也意識到這刻沒有別的選擇。他只能把脖子伸出去,任由四大藩國宰他這一刀。

哪怕很痛,也總比被宋國滅國的要好。

就在這日,中都有八百裡加急分別趕往京兆府和草原方向。

柴立人率著十五萬餘大軍全部鎮守在京兆府內。

在京兆府守軍全軍覆沒的情況下,他這會兒也沒什麼膽量去和大宋禁軍開戰。以至於,連京兆府周圍那些縣鎮都選擇放棄。

反正他的後勤補給是來自於後方,也無需依靠京兆府周圍的這些縣鎮。

但總有些事情讓他糟心。

三原城亂民為禍的事情在兩日前就傳到他的耳朵裡了。

那時候他率著大軍尚且都還沒有趕到京兆府內。

在得知三原城被亂民佔據的時候,柴立人怒不可遏,當即派遣兩千輕騎折回三原城,鎮壓亂民。

按照他們的糧草運輸線路,要將糧草運到京兆府,需得經過耀州的主府華原,再經三原城才行。雖然三原城被亂民佔據其實也不會對糧草補給造成太大的影響,那些亂民應該不至於有膽量襲擊運糧的軍隊,但有這麼個後患,終歸是件讓人心裡不舒服的事情。

而現在那兩千輕騎也應該趕到三原城了,也不知道三原城是個什麼情況。

三原城。

此時此刻,柴立人那兩千輕騎的確已經壓到城下。

不過是應對區區亂民,柴立人派遣足足兩千輕騎精兵到此,絕對算得上是志在必得了。

而此時距離亂民們拿下府衙尚且才過去不過短短五天的時間。

雖三原城內不再動盪,但城內仍是滿目瘡痍。

這幾天的時間裡,三原城內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有感人肺腑的,也有能讓天怒人怨的。

這世上有聰明人,有糊塗人,有大好人,自然也有大惡人。

大是大非前許多人都能拿捏得清楚,難得的是在利益面前是否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慾望。

在沒有守軍鎮守的情況下,這幾天裡三原城內燒殺搶掠的事件可謂是層出不窮,都不知有多少百姓遭殃。

最慘的還是城內的那些官吏。

他們曾經的魚肉鄉里,或是不作為,讓得城內許多百姓都對他們懷有滿腔憤慨。

每日裡都有官吏被拉到大街上,任由百姓凌辱,連他們的家屬也都跟著遭罪。這其中,不乏有人是被冤枉的。

甚至有的只是府衙內的尋常小吏,也同樣沒有倖免於難。

城內太多人深受其擾。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出意外又有人找到麵館的兩兄弟。

雖然他們都還在自己家的面館裡養傷,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現在是三原城內最具威望的人,尤其是兩人中的大哥。

當初攻打府衙,他是發起人。現在,仍舊有不少百姓唯他馬首是瞻。

這些人中還是有不少醒目的,有眼界的,知道三原城這樣下去遲早釀成大禍,受難的還是百姓,於是想讓麵館兄弟兩主持大局。

哪個朝代、哪個城池都有懷有學識的隱士,從不例外。

其中最為顯著的代表大概就是劉諸溫了。

如果不是柳弘屹將劉諸溫提拔起來,誰又知道劉諸溫會是個將帥之才呢!

只是這些隱士間也有高有低而已。

但還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麵館兄弟兩本來不是有雄圖大志的人,在鼓動百姓們將三原城內府衙力量消滅以後,便打算靜靜等待著大宋禁軍打過來。而後來越來越多的人找到他們兩個,希望他們兩個正式豎起起義大旗,兄弟兩的心也漸漸鬆動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多數人都有封侯拜相甚至是稱霸天下的心,特別是在這樣的亂世之年。

於是在日前,兩兄弟便已是在城內豎起起義大旗。

憑藉著拿下府衙的餘威,城內響應他們的青壯不在少數。僅僅在當日豎旗時,便有千餘青壯匯聚投奔。

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麵館兩兄弟中的老大凌成志自封為大將軍,創白錦軍旗號。其弟凌成華為副將軍。

然後又啟用原來城內守軍的都統為先鋒大將。

不少倖存下來的城內守軍將領,再有他們原來匯聚的那些親信都成為他們的根基力量。

另外再有不少城內有學識、有威望之輩成為他們的幕僚。

或許是大勢所趨,他們組建白錦軍的過程頗為順利。一個勢力的雛形便就很快這麼被拉起來。

城內那些富商們也有很多都紛紛投靠,給他們提供物資幫助。

白錦軍成立以後,就延用了以前城內留下的那些甲冑、兵刃。當然,大多數將士是連身軍裝都沒有的。

他們終究只是剛剛現出雛形的起義軍。

但即便如此,白錦軍成立的當天,三原城內的亂象也平靜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