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扶桑鏡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三章 進擊的小慄忠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三章 進擊的小慄忠順

長崎奉行定員兩人,一在國一在府,也就是一個在長崎奉公而另一個在江戶執勤,兩者在每年的和歷九月交替。

因此,當安政二年(1855年)四月初,小慄忠順出現在伊豆下田港的時候,白主奉行並江川英敏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因為長崎奉行肩負著與外國交涉的重任,那小慄不按常例返回江戶,這是又出了什麼大事麼?西洋人到底有完沒完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坦庵先生也同樣大惑不解,但小慄是長崎奉行,而自己是下田奉行,雖然同為遠國奉行,但小慄的役職現在要高過自己,所以不方便開口詢問,但他的目光中也充滿了擔憂。

“我這不是給英敏送軍械來了麼。”

小慄一句話把江川父子都氣樂了,“你個濃眉大眼、不苟言笑的,當了一年九州探題居然學會戲虐了。”

不過既然小慄能開玩笑,那肯定不是發生了什麼不好的大事,所以氣氛大為緩和。

接下來小慄自己把過往敘述了一遍,坦庵先生和英敏這才知道他為啥提前返回江戶——原來是幕府特旨要求的,“有要事相商”。

這些年小慄忠順德仕途順遂,積累至今,也是得以參予機要的重臣了!

嘉永七年(1854年)和歷四月,小慄以二十八歲的“稚齡”出任長崎奉行,一時風頭無兩!

雖然物議很多,但小慄家是德川家的譜代大身旗本,人脈廣大且盤根錯節,而且小慄忠順的自身經歷也非常漂亮,所以也沒翻出什麼浪花來。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仔細檢查小慄的履歷,那真是光彩奪目!

首先,他是公方樣小姓出身,佔了“親近”的大義;

其次,小慄從出仕以來成就非凡:

弘化三年至嘉永二年(1846年—1849年),小慄忠順出任長崎目付役助,期間透過善待南蠻船隻,在蘭國商館之外為幕府開闢了新的資訊渠道,另外還有一次蠻人獻寶,大大漲了幕府的威風——其實是當時在米國求學的直秀等人的努力,但幕府可不清楚這裡面的內幕,就把這些功勞都記在了小慄的身上;

嘉永二年(1849年),直秀、英子、虎之助攜價值十萬兩黃金的書籍、貨物返回扶桑,當時餵飽了好多幕府重臣,作為送禮經手人的小慄也受益匪淺,在第二年就從副手轉正,升任長崎目付,開始踏入幕府準高層的行列。

嘉永三年至嘉永五年(1850年—1852年),長崎目付小慄協助當時的長崎奉行招攬了咸亨洋行,除了能定期獲取到大量的情報,寶貴的西洋軍械、書籍和機械也開始源源不斷地湧入幕府手中。

嘉永五年(1852年),小慄忠順積功升任御目付——其實是幕府不願再讓小慄在長崎待著了,在那裡待了六年後,雖然小慄只是長崎目付,但比正牌子的長崎奉行說話都好使,這誰受得了!

之後小慄又監督坦庵先生修了品川臺場——其實只趕上了修築期的尾巴,但畢竟也是趕上了,誰讓人家命好呢。

接著他又監督了東海道的防災及賑災工作。

嘉永六年(1853年)和歷二月,“豆相參遠地大震。函根足柄諸山崩,小田原城壞。”

扶桑是農業社會,往常遇到地震這種天災,基本上是無解,當時死傷慘重不說,事後也會因為物資不足難以善後,一般幾年內都緩不過勁來。

“豆相參遠”都在東海道,是德川家起家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直轄領地“御領”,本來這對幕府是一場重創,但因為鐵面無私的小慄監督有力,所以這次災難雖然如期發生了,但損失並不十分慘重,事後恢復的也很快,一場大風波就這樣消彌了。

因此事,小慄忠順被當時的公方樣家慶賞賜了名刀,而且被其親口稱之為“吾家之麒麟兒”!

之後,小慄作為使番去了一趟白主——白主由代官所變成了奉行所。

從北地回來後,小慄作為隨員參與了魯西亞的交涉,魯人特使普嘉廷啥便宜都沒佔到,其中小慄出力不少,獲得了交涉團首領大目付簡井政憲、勘定奉行川路聖謨的青睞。

和歷嘉永七年三月六日 (1854年3月31日),幕府和米人水軍提督簽署了《扶桑米國和親約定》。期間,準確的資訊、品川臺場和西洋軍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之後,飲水思源也好,繼續未雨綢繆也罷,提供了資訊和軍械的咸亨洋行變得十分重要。

為了拉攏咸亨洋行,和歷四月幕府任命小慄忠順為長崎奉行,希冀獲得更多的幫助——與咸亨洋行通商是當年的長崎目付小慄一手操辦的,雙方私人關系極好。

老中們當時有點病急亂投醫,所以小慄忠順撿到了一個大便宜——按道理,當年他才二十八歲,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一個小字輩出頭,但米人黑船氣勢洶洶,幕府上下真被嚇到了,就是稻草也要撈一根,所以啥年齡、資歷當時都不顧上了。

不過等米人黑船離開後,小慄這麼年輕就身居高位,那就有點礙眼了,幕府上下都等著小慄忠順出錯,好把他從長崎奉行的役職上拿下來。

不過,小慄之前曾在長崎為官六年,早就打下了深厚的人脈基礎,而且他和坦庵先生曾經合著了《西洋諸國約定概要》,對於與異國交涉也很熟悉,所以愣是把長崎奉行做的穩穩當當。

唯一的挑戰發生在嘉永七年閏七月十五日(1854年9月7日),英吉利香江分艦隊提督施泰麟率4 只艦船叩港長崎,通告了克里米亞戰爭的訊息,要求“扶桑開港通商,並與英吉利一同向魯西亞宣戰”。

英吉利是西洋諸國裡的頭號豪強,一個後起之秀米國就把幕府折騰得恨不得去世,這回來了個更狠的,所以江戶收到這個訊息後大為震怖——小弟米人都得罪不起,那大哥英吉利就更別提了。可答應吧,那敢和英人放對的魯西亞是好惹的?真是令人左右為難啊。

其實之前幕府就收到了相關訊息,但黑船走後,大家忙著內鬥,所以一直沒商量出應該如何應付。

和歷六月中旬(西洋歷7月底),咸亨洋行的蒸汽商船入港對馬群島的芋崎港,在風說書中通告,“歐羅巴戰事正酣,英吉利遠東水軍將不利於魯西亞,恐於西洋歷9月來訪長崎,名曰通商,其意在聯扶桑戰魯西亞,茲事體大,不可不察。”

和歷七月(西洋歷8月),蘭國商館的貨船也帶來了資訊,“顧英國亦傾心貴國,行且通市。貴國苟諒其情,則英兵東向之艦,下錨貴國諸港,乞薪水、要糧食,恐弗得拒焉”。

可接連兩次通報,幕府都沒能拿出決定,這你敢信!

如今英吉利人真出現在長崎,奉行小慄忠順在快信中請求江戶決策,但幕府上下還是紛爭不斷,於是最終給長崎的回信無比坑爹,“謹慎行事,誤傷幕體。”

小慄拿到回信就怒了!而一旁的長崎目付永井巖丞也咧開大嘴,這也太離譜了吧。

“謹慎行事”,說誰呢?

說的就是小慄和永井兩人,原來幕府這回根本沒有派專門的交涉人員,就讓這兩位和英吉利人談,江戶徹底做起了縮頭烏龜。

上次魯西亞特使普嘉廷來,當時幕府派了五個人的交涉團隊,筒井政憲、川路聖謨、小慄忠順、荒尾成允、古賀增一,這次卻一個人也沒派!這明顯是要讓長崎奉行和長崎目付兩人背鍋!

“誤傷幕體”,這句話更氣人了。

這相當於啥也沒說啊,是拒絕、同意或者部分同意,這一概沒有,這怎麼和人談啊!

小慄忠順的心中怒火萬丈高,他咬牙切齒了一會,突然覺得不對,長崎目付永井巖丞平時唧唧歪歪的,怎麼現在這麼安靜。他轉臉一看,嚇了一大跳!

永井已經把衣服脫了,正拿著刀比比劃劃,好像是在準備切腹。

切腹這也太早了吧,還沒開始談呢!

但他轉念一想,你還別說,難為永井想得透徹,不談就切腹還真對,一談肯定就晚了——如果拒絕,那英吉利水軍惱羞成怒開戰,事情不可收拾;如果答應了對方啥條件,事後幕府追究下來,弄不好也要切腹。

而現在切腹的話,留個忠義書,再寫上希望幕府日後振奮的幾句話,弄不好就糊弄過去了,最起碼家格肯定能有所保全——這和後世貪官提前上吊是一個道理,人都這麼慘了,官府多少要估計一下人心,說不定就輕輕放過了。

不過永井沒辦法不代表小慄沒招,他輕輕說了幾句,永井一聽眼睛就亮了,“小慄大人,在下唯您馬首是瞻!”

說實話,現在交涉的權利掌握在自己手裡,小慄忠順不但沒害怕,反而有點小興奮

,他真想籤個“聯英抗魯”的約定出來,看江戶那幫人臉色如何難看!

不過情緒穩定後,他還是沒敢這麼做——魯西亞不是東西,英吉利人更不是什麼好鳥,聯軍就是引狼入室,冒這個風險不值得。

收到明顯讓自己背鍋的江戶指令後,長崎目付永井巖丞已經跪了,所以後面的交涉完全是小慄忠順一人的表演。

和米人水軍提督佩裡一樣,施泰麟也沒帶任何文官,所以這“開港通商”就是個幌子,“成固欣然,敗亦可喜。”

但人家肯定是有底線的,總不能帶著四艘戰船出來就為了遊覽海上風光不是!

小慄忠順膽子賊大,他效仿上回和魯西亞的交涉,讓英吉利人開開心心地來、開開心心的走,但對手實際上的好處卻沒撈到多少。

但同時,這裡面下的本錢也真不少。

佩裡兩次到訪都沒吃到的牛肉,這次英吉利人吃到了!最後連英吉利水手都吃膩了牛肉,表示在香江水軍基地的伙食都沒這麼好!

扶桑多山少田人又多,所以大部分耕地都是分成小塊人力耕種的,以致耕牛的數量很少,有頭牛那就不是普通百姓(自耕農)了,那必須是豪農!

因為牛的珍貴——一般人養不起,所以當米人提督佩裡要求提供牛肉時,幕府官僚咬著牙不給,算是難得硬氣了一回。

而這次,小慄忠順把長崎甚至佐賀家的耕牛都買來宰殺了,其它什麼薩摩黑豚、九州的山羊、魚類、瓜果,只要有的,都不吝惜成本提供。

清酒喝不慣,那芋頭燒可以麼?朗姆酒,有有有!薩摩最近出了朗姆酒,味道很好滴!啤酒?有啊,蝦夷地的野生啤酒花釀造,別有風味。

鐵炮吃不吃?別怕,不是火槍是河豚!拼死吃河豚嘛,無上美味!怕中毒?我陪你吃,這總該放心了吧。

至於女人,雖然長崎有不少遊女,但小慄忠順又不是真賣主求榮,所以是手下松前太郎找來幾個遊女,都是白麵黑齒的,身上的味道比水手的味道還大,一個個膀大腰圓、面目高古,而且還拿出了殺手鐧,松前表示長崎女子都有些隱疾,不要怕,能治好,十個裡最少能醫治好兩個,所以最後沒人敢嘗試,終於糊弄過去了。

除了軟的一手,小慄忠順也拿出了硬的一手:

其實長崎的防禦現在已經十分堅固了,長崎海灣內部的炮臺煥然一新,外圍的伊王島、神ノ島臺場也於去年就徹底竣工了——在直秀原本世界裡是1855年徹底竣工,但這裡因為佐賀鍋島家能生產火山灰水泥,所以提前竣工。

線膛炮和觸發式水雷的效能也讓英吉利人清醒了不少,談話都客氣了呢。

而且,勘定奉行川路聖謨的法子也很好用,小慄天天領著人和施泰麟摳細節:

這魯西亞在遠東有多少只戰船啊?啥,不知道,這怎麼聯軍啊。

您有多少只戰船北上啊?火炮的射距和威力如何?啥,軍勢機密,這不好吧。

補給的話,芥末吃不吃啊,大根呢,山葵很好的,不信晚上試試。

反正就是磨唄,最後於西洋歷1854年10月14日,雙方簽署了《扶桑英吉利和親約定》——幕府給了特權,小慄不用請示就可以簽字,施泰麟提督最終同意扶桑局外中立,也沒堅持要通商,但英吉利戰艦可以出入長崎和箱館補給。

至於商船嘛,英吉利人連中華的生意都忙不過來,所以不作要求。

這和直秀原來世界的條款相比,幕府得到了更好的條件,除了商船不入扶桑海域、以十年為期外,最惠國的待遇也不在約定中。

等約定簽署後,施泰麟帶著英吉利戰船隊就走了,長崎目付永井巖丞異常開心,他覺得雖然“謹慎行事”談不上了,但“誤傷幕體”還是保全了,看來不但腦袋保住了連役職可能都不會丟!

不過他沒能高興多一會,就看著小慄忠順給的賬單哭起來——沒法不哭,前前後後小慄一共花了7萬多枚天保小判金,其中光送給施泰麟一人就是3萬兩金!

小慄在一邊微微冷笑,真以為狼不吃肉啊,3萬兩金相當於將近三萬英鎊,在此時是一筆鉅款,否則英人提督施泰麟能這麼好說話,做白日夢呢!

而且英人之中還有內應,否則的話,力不如人,怎麼可能這麼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