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扶桑鏡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七章 “壯志”未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七章 “壯志”未酬

1855年5月31日,第二次“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包圍戰”正式打響,雙方的軍力對比如下:

英吉利、佛蘭西聯軍戰艦29艘軍艦——其中包括6艘蒸汽戰艦和三江洋行附庸海商的4艘小蒸汽艦,而魯西亞水軍連一艘戰船都沒有;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人數上,英佛聯軍有將近七千人,而魯西亞東西伯利亞總督手裡只有四千多戰兵。

雖然水手上岸實力大減,但對手的實力摻水更加嚴重,因此戰鬥一開始就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

透過抓到的俘虜,聯軍瞭解到對手如此虛弱的原因:

原來,經過多次削弱,尤其是經歷了去年的攻擊,魯西亞在遠東已經是山窮水盡了,其內部也發生了嚴重的分裂。

其實,魯西亞在北太平洋的實力本來就不行,只是去年透過烏龍江給堪察加補給了一千戰兵,這才可以勉力支撐——但因為白主的阻擊,沿江而下的大補給只進行了一次就不得不無疾而終。

當時魯西亞人不是沒考慮過全面撤退,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就認為,“只有進行戰略收縮,全面放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撤到鄂霍茨克才是正途。”

但因為兩次的失敗——1852年烏龍江口據點被摧毀、1854年烏龍江大補給夭折,尤其是後者,導致他的威望受損不少,因此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出面挑戰他,此人就是特使普嘉廷。

普嘉廷由歐羅巴出使扶桑,隨行帶了四艘戰船,在實力上遠遠超過了鄂霍茨克區艦隊——區艦隊本來實力就差,又因阿拉斯加淘金熱而被一分為二,因此普嘉廷得以插手水軍事務,靠著實力和他以前在魯西亞水軍的深厚資歷,成了實際的艦隊控制人。

雖然普嘉廷沒有否認烏龍江大補給可能是英吉利人幹的,但他依然認為,“堪察加偏僻,英吉利不可能大舉來襲”——路途遙遠導致通訊不便,遠東的魯西亞人只知道自己和英佛已經宣戰,但具體情況不甚了解,因此普嘉廷嚴重低估了其中的風險。

同時魯人上下都不願意走,這種情緒也影響到了普嘉廷。

大家在堪察加半島過得好好地,這拋家舍業說起來容易,可這個人損失是實實在在的,誰來補償——東西伯利亞總督府也沒錢,還不是有苦自己吞。

另外,大撤退安排起來非常麻煩,誰先走誰後走,另外鄂霍茨克是個幾千人的小城,到了哪裡吃住怎麼辦,難道繼續撤退?可現在烏龍江航道不安全,大家難道還能沿著荒野和崇山峻嶺北上?

因此在眾人看來,撤到鄂霍茨克和堅守堪察加沒啥區別——其實區別還是蠻大的,至少在鄂霍茨克被打敗了可以四散奔逃,而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四面環山,跑都跑不掉。

在這次爭執中,普嘉廷一方佔了上風——鑑於魯西亞人在遠東商船很少、漁船也不多,真要撤退還得指望水軍戰船,所以,牢牢控制了水軍的普嘉廷發言權很大。

守土有責,作為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其實也不太想不戰而退,加上最近發生的烏龍江大補給失敗也導致他喪失了一些自信心,因此最終他退縮了,魯西亞人決定堅守堪察加。

不過事實證明,穆拉維約夫的眼光比普嘉廷強的多——1854年8月至10月,英吉利佛蘭西聯軍果然攻擊了堪察加半島。

經過苦苦抵抗,又交了大額贖城費後,敵軍終於離開。

但沒想到,更大的災難在戰後才到來。

當時英佛聯軍順手掃滅了魯西亞在遠東的所有重要港口,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鄂霍茨克、阿揚、尼古拉耶夫斯克和新馬林斯克無一漏網。

更可怕的是,普嘉廷帶領的魯西亞水軍也灰飛煙滅,同時大部分商船、漁舟都沉入了海底。

因為當時聯軍封鎖了阿瓦恰灣,穆拉維約夫對這些一無所知——英吉利提督普拉斯因為戰略考慮,也就是怕魯人狗急跳牆,所以也沒有洩露這些訊息給對手。

因此直到11月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因冰凍封港,穆拉維約夫總督也沒等到水軍的迴轉,而且他還收到了從新馬林斯克

傳來的噩耗。

聯軍攻擊此地時有一條漏網之魚——當時一艘商船的船長突然起了興致要出海捕魚,結果就此逃脫了大難。

結果在冰封前,這個船長跑來通報了商船大部損失的訊息。

當時魯西亞人一片譁然,水軍遲遲不出現,商船又大部損失,在前面的攻防戰中很多倉庫都化為灰燼,如今冬天降臨,物資嚴重不足,看來外界也指望不上了,現在到底該怎麼辦?

艱難顯本色,穆拉維約夫總督立刻採用鐵血手段,將所有房屋、糧食、藥品和物資列為總督府直管,採取了嚴格的分配制度。

不過物資確實緊張,分配制度只能保證不浪費卻無法增加總量,因此這個冬天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過得悽慘無比:

首當其衝的是當地的土著——因為多年的嚴苛治理,科裡亞克人和楚科奇人本來數目就不多,結果在這次災難中徹底滅絕。

接下來遭難的是哥薩克人。

因為糧食不足,哥薩克騎兵的戰馬被迫上了餐桌。

和土著不同的是,哥薩克人掌握著武器,於是魯西亞人和他們發生了多次激烈的衝突,雙方都死傷慘重——房屋不夠、藥品稀少、糧食短缺,加上禦寒的物資也不足,所以傷員大多都沒熬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另外,隨著形勢的進一步惡化,魯西亞平民和商人也沒逃脫大難——亂兵們四處搶劫,暴力事件不斷發生,而穆拉維約夫總督為了保證屬下的忠心,只重點保護了戰兵家屬和貴族背景的商人,因此在這個冬天裡,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變成了活生生的人間地獄。

當春天到來的時候,其實魯西亞人已經瀕臨崩潰了——組織混亂,法令不行,唯武力是圖,穆拉維約夫完全在靠高壓來維繫局面。

因此,當5月中旬,5艘 “北太平洋和中華海探險考察隊”戰船到達堪察加的時候,看到了一副異常悲慘的景象——穿著破爛地魯西亞人,成群結隊的在也野外尋找食物,有時因為幾隻田鼠就會引發一場激烈的戰鬥。

而且,當知道米人船隊上有大量補給後,雙方險些發生火併,還是總督穆拉維約夫行了軍法才壓制住當時一觸即發的局面。

當時米人水軍提督羅傑斯是準備立即撤離的,但穆拉維約夫拿出了重金,準備僱傭米船運送人員離開,一人十美金的船票,加上軍械和其它貴重物品的運輸,總額達到了驚人的十萬美金之多!

錢財動人心,在將船上的補給賣了三萬美金的高價後,羅傑斯同意了魯西亞人的請求。

但魯西亞人此時已經失去了組織,因為撤離的先後順序又發生了幾次火併,所以當5月20日英吉利香江分艦隊到來的時候,第一次運輸還沒開始呢!

得到了這些情報,英吉利的兩位提督,普拉斯和施泰麟決定立即發起攻擊——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雖然四面環山、進出基本依靠海路,但穆拉維約夫要是見勢不妙,果斷帶著幾百人攜帶黃金逃跑,這不就人財兩失了。

戰鬥一開始,魯西亞人就望風而降。

米人是帶來了不少補給,但杯水車薪,又都被總督府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大家還是捱餓啊。而對面聲稱能給予足夠的食物,那還等啥,反正都打不過,吃幾天飽飯再說——以後,以後再說以後的,現在是活命要緊。

穆拉維約夫總督號稱有四千多戰兵,其實好多人在之前都是平民,只是為了混口飯吃和找個依仗才被迫拿起軍械。

實際上,在去年的第一次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包圍戰中,魯西亞傷亡了近一千人,其中半數是精華的常備軍,而上個冬天裡哥薩克騎兵和總督府徹底翻了臉,因此此時穆拉維約夫手中訓練有素的戰兵不過是七百餘人。

平時沒問題,畢竟穆拉維約夫手裡掌握著優勢的兵力,又是積威已久的東西伯利亞總督,但當此大軍壓境的時候,內部的縫隙就完全顯露出來了,三日之後,四千戰兵分崩離析。

而聯軍的損失微乎其微——大部分魯西亞人見勢不妙都舉手投降了。

之後,聯軍開始圍攻魯人的最

後一個堡壘——圍繞總督府建立的工事群。

經過五天的激烈戰鬥,投降的哥薩克人最先勇猛地攻入了總督府,於是穆拉維約夫下令縱火與敵共焚,但此時人心惶惶,負責點火的侍從被同伴從背後打死,總督府就這樣陷落了。

不過,讓聯軍高層惋惜的是,下令活捉的穆拉維約夫,這位魯西亞的伊爾庫茨克和東西伯利亞總督,在戰鬥中被流彈擊中,旋即去世。

據說穆拉維約夫臨死的時候高呼,“帝國的遠東之夢不應該就這樣破碎!阿穆爾河是帝國騰飛的東翼,理應在我手中被攫取!聖安德魯旗啊,你應該永遠——”

聽說過這段遺言的聯軍指揮官無不為穆拉維約夫惋惜。

當然惋惜之情很快就消散了,聯軍從總督府搜出大量黃金,加上之前從米船搶來的,據小約翰估算,加起來有近十三萬金盎司之多——四噸左右,價值高達約五十萬英鎊!

圍繞這筆鉅款,聯軍上層展開了搏鬥,激烈程度甚至超過了之前的戰鬥!

據小約翰後來描述,英吉利的兩位提督先是聯手制服了佛蘭西提督——畢竟在總數25艘戰船裡,佛蘭西人只有君士坦丁號一艘戰艦,手裡沒兵腰桿子就不硬嘛。

最後,佛人只拿到了一萬七千英鎊。

而三江洋行的小約翰拿到了一萬五千英鎊——他提供了四艘小型蒸汽戰艦和一艘商船,而且白主補給的費用,也被算在了三江洋行賬上。

當然,私下裡小約翰得到了不少補償——畢竟是英吉利自己人嘛,但明面上他分的卻比佛蘭西人少。

因為三江洋行提供了大量的補給,貢獻很大,所以佛蘭西船長被堵的無話可說,

至於剩下的黃金,價值約四十六萬八千英鎊,怎麼分的,小約翰也不知道,但太平洋戰隊提督普拉斯和香江分艦隊提督施泰麟都整天喜氣洋洋的,想必是分贓愉快的一筆!

錢分完後人就該分手了:

6月13日普拉斯提督帶著麾下的戰船前往這筆黃金的產地——阿拉斯加,而佛蘭西的君士坦丁號也一同前往——估計是黃金沒撈夠,還想找機會賺點。

而英吉利香江分艦隊,則在施泰麟提督的帶來下前往攻擊鄂霍茨克港——黃金估計撈不到了,但打幾炮混個戰功也不錯嘛。

至於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聯軍留了一些補給之後就不管了——俘虜太多,管不起,除了幾十個重要人物被抓上船,其他人只能自生自滅。

至此,第二次堪察加包圍戰結束,時間從5月20日清晨香江分艦隊突襲開始,到6月13日聯軍拔錨離港,一共只經歷了短短地25天,就以聯軍徹底勝利告終。

但這次戰鬥雖然短暫,但後面的漣漪確是不小:

首先,因為中立國米國有戰船參與魯西亞軍勢行動,由此引發了英吉利國內的高度警惕,以此為藉口,英人開始在中華打壓米國的發展。而實力不濟的米人,被迫節節退讓,損失了大量的利益。

其次,普拉斯提督率領太平洋戰隊到達阿拉斯加後,參與了對阿拉斯加的進攻——魁北克地區眼饞阿拉斯加能盛產黃金的,於1855年夏季主動挑起了爭端,在太平洋戰隊加入後優勢大增,終於開始了正式入侵。

甚至在1856年春季,克里米亞戰爭的各方開始議和後,魁北克地區依然不依不饒地進攻,導致接任的魯西亞皇帝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忍痛割愛,在同年以一百四十五萬英鎊的低廉價格將此地轉讓給英吉利。

黃金產地的廉價出售,加劇了魯西亞大貴族對亞歷山大二世的不滿,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內鬥。

雪上加霜的是,因為這次戰鬥,英吉利人開始重視烏龍江口,導致魯西亞在遠東的擴張遭到了嚴重的遏制——克里米亞戰爭後,魯西亞放棄了在巴爾幹半島方向的擴張,集中精力攻略遠東和中亞細亞。而由於北太平洋沿岸領地被徹底破壞,所以中亞細亞成了魯西亞的主要進攻地區。

而直秀等人所在的白主,也終於得以喘息,由此進入了大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