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扶桑鏡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赤鬼和戊午之難(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章 赤鬼和戊午之難(上)

在扶桑傳統的神道裡,鬼和神是分不清的——厲害的鬼怪甚至被供奉起來,透過獻上辛辛苦苦得到的牲畜和食物,人們屈服於之,希望它們能夠滿足於供奉而不再為禍人間。

安政五年(1858年),名義上的最高幕臣,“大老”井伊掃部頭,和其祖上井伊直政一樣,也獲得了“赤鬼”的稱號!

近江國彥根藩的先祖直政獲得此稱呼,是由於其治軍無情——在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1603年),德川家仿效甲斐武田家重建赤備隊,膺此重任的直政由此脫穎而出。他治軍嚴苛,無論敵我都為之膽寒,因此得名號“赤鬼”。

井伊掃部頭直弼,,在執掌幕府大權後,效仿其先祖也展現出非同一般的狠辣:

和歷安政五年四月二十三日,井伊出任役職“大老”。

同年六月十九日,在沒有獲得敕命的情況下,他授意兩位幕臣,時任下田奉行的井上清直和外國貿易掛巖瀨忠震,與米人簽署了通商約定。

雖說這是迫不得已的——當時亞羅號戰爭是第一階段末期,唐人慘敗後被迫簽訂了《津門約定》,米人以此兵威相要挾,但無疑,這種舉動進一步打破了當時幕政的平衡。

要知道,自嘉永六年(1853年)米人黑船第一次來訪後,面對西洋諸國叩港的壓力,幕府內部就逐漸形成了對立的兩大派系——水戶老藩主齊昭一系的強硬派和以首席老中堀田正睦為首的溫和派。

其中,齊昭一系要求“對外強硬,必須時開戰也在所不惜”,而堀田正睦、井伊直弼等人則認為“不可開無謀之兵端以亡幕府之人壽”,隨著西洋諸國的步步緊逼,雙方的爭鬥也日益激烈。

公方樣家定性格闇弱,而且當時沒有人出任“大老”這個役職,因此沒有足夠的威權人物能夠調和兩系之間的矛盾——當然,希望居中調和的人還是有的,勝手方老中的阿部侍從就在盡力彌合。但阿部在首席老中的位置上都做不到此事,退位後就更無無力維繫局勢了。

何況,在安政四年(1857年)六月十七日,阿部病危,雖然在直秀這只蝴蝶的影響下,他死裡逃生,但因為心灰意冷,之後他還是毅然辭官。

少了調和之後,局勢就此一步步向深淵滑落,再也無法回頭。

此後,齊昭等人打出了京都小朝廷這張牌,用原本被幕府限制於朝政之外但地位尊崇的扶桑皇室,來限制和壓迫掌握了幕政實權的對手。

但無論政爭如何激烈,鬥而不破的治政原則都被維繫下來——也就是說,大家還是用慣常的手段互鬥,收集無外乎聲望啊、名位啊、實力啊這些籌碼,然後比大小論輸贏。

其中,來自京都小朝廷的敕命,則成了雙方都要遵守的規則——一是皇室畢竟是名義上的老大,法統上最大;二嘛,西洋人來勢洶洶,對此幕府難以應對,那抬出小朝廷來也能以壯聲勢不是。

當然了,無論是內鬥的幕臣,還是在一邊躍躍欲試想爭取權勢的外樣大名,其實都沒怎麼把皇室公卿真當回事——幾百年來無所事事的樣子貨,就是個紙糊的門面而已。

但既然獲得御敕成了大家都認可的規則,那打破這個的代價就很大了!

安政五年(1858年)六月十九日,在未獲得敕命的情況下就與米人簽署通商約定,這是吃飯掀食案一樣的舉動,無疑是宣佈“撕破臉,不想繼續玩下去了”!

治政規則一旦被打破,再想建立起來可就難了——互信的基礎不存在了,那敵對的雙方無疑會從各種險惡的局面來考慮,所謂刷下限是也。

所謂圖窮匕見說的就是這樣危急的局面。

果然,走出第一步的幕府大老井伊掃部頭的行動越來越危險:

六月二十一日,先裱糊了一下——當時的幕府五位老中集體聯署奏疏,向京都小朝廷表示“沒有敕命的情況下與米人簽署約定是逼不得已”,兩日後,幕府罷免了老中堀田正睦(首席)、松平忠固。

可這也唬弄不了齊昭一系啊。

想想也是,“大老、老中等重要役職都被你們控制了,換個人有屁用!”

本來敕命這招,就是齊昭等人推出來限制對手的,可如今不好使了,以後還不得任人搓圓搓扁啊。

因此,六月二十四日,齊昭帶著兒子慶篤(水戶藩主),夥同德川慶勝(尾張藩主)、松平慶永(越前藩主)跑到江戶城質問無御敕就簽訂通商約定一事!

可其原本的政敵一系也覺得冤枉啊,”敕命本來就是你們整出來的么蛾子,是亂政之舉”——原本是“京都小朝廷‘委大政於幕府’”,現在搞的皇室居然能對幕臣指手劃腳,引狼入室,這不是亂政是什麼!

但齊昭等人不服啊,幕政大事需敕命同意,這之前大家都認,可如今突然反悔,這不就亂了麼,那以後的治政大家到底要怎麼玩啊?

兩位老中堀田正睦(首席)、松平忠固都被罷免,這原本的首領退場,如今齊昭政敵一系自然就以大老井伊掃部頭為首。

於是井伊隨即出面,親自呵斥了齊昭等人!

說起來,這水戶、尾張是幕府德川家的頂級親藩“御三家”,而越前藩主松平慶永本身是親藩不說,而且本身還出自與不次於“御三家”的頂級親藩“御三卿”之一的田安家,因此登城詰問這四人的身份非同小可。

井伊的身份雖然是最高幕臣“大老”,但當面呵斥這些人,也有僭越的嫌疑。

雖然井伊家是頂級的譜代大名,是之中唯一一家在德川幕府建立前就有大名身份的,而且井伊是天下的名門,藤原氏的出身,祖上是鐮倉幕府(1185年—1333年)“天下八介”之一,但如今作為德川幕府的家臣,這當面讓主家御連枝受辱,可見井伊掃部頭為人之剛硬!

其後“赤鬼”之名不脛而走。

但當時此名只在幕臣中流傳,可到安政六年(1859年)。終於 “井伊赤鬼”的大名朝野共知。

本來,被按了個“非法登城”的名義,齊昭一系隱居的隱居、謹慎的謹慎,就算被徹底打翻在地了。

可誰成想,此事居然還能再起波瀾!

安政五年六月二十一日,當時的幕府五位老中不是集體聯署奏疏,向京都小朝廷表示“沒有敕命的情況下與米人簽署約定是逼不得已”嘛。等這封奏疏到了京都後,引發了扶桑皇室的恐慌——好端端地, 敕命就不這樣被實際抵制了,那大政豈不是從此又無緣參與了?

於是,京都小朝廷向幕府下了一封旨意,要求齊昭等人上洛,解釋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當然了,名義上是說請“御三家”、“御三卿”這樣的德川頂級親藩及若干幕府大佬一起到京都,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齊昭等人是七月五日正式被幕府下令處分,之前肯定是早就有人通風報信過了,因此,在下達這個旨意的時候,小朝廷已經知道此事,無非是要為齊昭等人翻案而已。

幕府大老井伊掃部頭當然不會容忍此事發生,於是將這封旨意置之不理,隨便找了個藉口就回覆了——“慶恕、齊昭,皆有罪禁錮。其嗣皆幼弱,未足贊朝議。”

非到萬不得已,治政還是要保持一定連續性為好,因為這樣不會引發無謂

的猜疑。互信就如同花瓶,砸碎了還想拼起來接著用,這難度就高了,最起碼這次沒成。

唯恐被幕府清算的京都小朝廷,終於在恐懼和憤怒之中也開始掀食案,反正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大哥莫說二哥!

安政五年(1858年)八月八日,小朝廷的密旨被送到了水戶兩代藩主齊昭和慶篤的手中,其中內容是:

首先,表達了對幕府沒獲得敕命就與西洋諸國簽訂條約的不滿;

然後,要求“公家和武家要齊心協力;幕府和諸藩在外事和內政的重大國事上應消弭爭議;無論親疏,幕府、親藩、譜代大名和外樣大名應群策群力,聯手努力不受外夷之侮等等”。

所謂公家,就是皇室及公卿;而武家,在扶桑是特指幕府。

因為按天干地支論,安政五年(1858年)為和歷戊午年,因此這封密旨被稱為“戊午密旨”,之後引發的事件也被稱作“戊午之難”。

護送“戊午密旨”的人,據說是兩位“義士”,那就是月照和西鄉。

月照大和尚原本是位於京都的清水寺成就院住持。

嘉永七年(1854年)《扶桑米人和親約定》簽署後,時年四十二歲的月照毅然辭去住持之位,遊歷關東、東北諸國,著成《東遊記》,將它獻給當時京都小朝廷的三公之一右大臣近衛忠熙。

《東遊記》裡記述了月照周遊各地記錄的資訊,包括諸國各藩的形勢、藩主的品行愛好及傾向武力攘夷志士的資訊。

其實,這就是一本情報手冊!

而當時的右大臣近衛忠熙,是皇室的親信,另外他和齊昭一系關係非凡——其母出身尾張德川家,正室出於薩摩島津家。

另外,第十一代徵夷大將軍家齊和第十三代將軍家定的兩任御臺所,雖然都是島津家的公主,但在出嫁前,為了維繫公方樣和頂級公卿聯姻的傳統,她們都成了近衛的養女。

尤其是家定的御臺所篤姬,其義父就是近衛忠熙,說起來,他還是公方樣家定的公公呢!

而和月照和尚同行的密使,則是直秀的老熟人、大久保利濟的好友,他就是薩摩島津家臣西鄉隆永。

嘉永三年(1850年),借薩摩的“由羅之亂”,直秀將落難的大久保一家成功招徠到手。但當時,同樣勸西鄉轉仕,直秀卻失敗了——隆永當時並未受到島津家內亂的波及,因此拒絕了直秀的勸說。

第二年,島津齊彬接任家主之位。

藉著齊彬想建造小高爐和反射爐鍊鐵的機會,西鄉自薦成功,從當時白主奉行直秀的手中拿到了相關資料。

而且,同時他還從直秀、英子夫婦手中獲得了育兒秘笈——這對苦於孩子夭折太多的島津家主齊彬無疑是天降甘霖。

這幾份功勞加在一起,使西鄉隆永開始在齊彬面前嶄露頭角。

但不知道怎麼搞的,直秀誘使西鄉走上蘭學產業建設的道路最終還是失敗了,最終西鄉還是走上了原本的人生軌跡——作為家主側近,西鄉開始為齊彬的外事調略在扶桑各地四處奔走。

當然了,和直秀原本的世界相比,西鄉在嘉永四年(1851年)就進入齊彬的眼界,這比原本足足提前了三年,因此發展的更好。

月照和西鄉兩人一路潛行,在安政五年(1858年)八月八日,終於將“戊午密旨”成功送到水戶兩代隱居藩主齊昭和慶篤的手中。

不過,恐怕這兩人也沒想到,此事最終會成為“戊午之難”的開端,最終鑄成了幕府大老井伊掃部頭“赤鬼”的赫赫威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