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扶桑鏡夢最新章節列表 > 卷一 初試啼聲 第四十一章 歲月不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卷一 初試啼聲 第四十一章 歲月不居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歲月不居,天道酬勤。

寂靜清冷的冬夜裡,遠方傳來了一百零八下鐘聲,放下手裡的書籍,伸伸懶腰、揉揉眼睛,直秀微笑了一下,弘化元年終於到來了。

扶桑也繼承了中華守歲的習俗,全家人圍在火盆邊等待歲徳神的祝福和新年的鐘聲,一百零八下鐘聲代表祛除了一百零八種煩惱.在新年夜家長也會特別和善,家裡人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孩子們在一邊玩雙六、福笑、貝合或百人一首等遊戲。

雙六是類似後世大富翁的一種擲骰子桌遊,玩家擲出的骰子數字代表棋盤上棋子向前移動的格子數,先到終點者勝。因為規則簡單,無論是孩子還是老人都能參與,非常適合正月玩耍。

福笑是一種在正月進行的扶桑傳統遊戲,在畫有阿龜及阿多福臉部輪廓的紙上,散放著眼睛、嘴巴、鼻子等零部件,玩家矇眼後再按記憶把五官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因為蒙著眼睛,玩家完成的臉部圖案總是千奇百怪,非常滑稽,容易引起鬨堂大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貝合是富貴人家女兒的遊戲,類似後世的“連連看”。在文蛤貝殼上彩繪源氏繪風格的金銀繪畫,參加遊戲的兩個人一邊作和歌,一邊輪流在散放的貝殼中挑選出自己手中貝殼的另一半,獲得貝殼數多的人獲勝。因為貝殼只有一對才能緊密合上,象徵了婚姻幸福和女兒貞潔。

百人一首的規則類似貝合,在紙牌上印有一百首著名的和歌,紙牌成對出現,每對紙牌圖案相同,分別印有同一首和歌的兩部分。由裁判讀歌,之後先在散放的紙牌中找對寫有詩歌下句牌的人獲勝,獲勝後“自陣”的牌少一張或對手的“敵陣”的牌多一張,到最後“自陣”牌數為零者獲勝。因為寓教於樂,一直廣受歡迎——一般是家長和女孩歡迎,男孩並不喜歡。

直秀是孤家寡人過年,在之前他拒絕了舅舅竹前家的年夜邀請,畢竟自己是一家之主,必須在年夜裡守護在自己家中,不然去世的親人們會失望的。

扶桑的年夜飯是之前準備好的蕎麥麵。蕎麥麵的麵條又細又長,代表延年益壽、好事綿延不絕,另外古時金匠在收集金粉的時候,會使用參和蕎麥麵粉,所以吃蕎麥麵又代表新年財源滾滾,是公認的年夜飯首選。

吃蕎麥麵要一口咬斷,代表和過去一年裡的災禍徹底了斷。蕎麥麵要在一年的最後一天“大晦日”吃,昨天直秀已經一個人吃過了。

扶桑新年沒有放鞭炮的習慣——放鞭炮是扶桑驅邪的時候用,直秀一邊看書一邊思考新年的規劃,時間過的太快,聽到鐘聲才反應過來,新年到了。

直秀自己給自己準備了餃子,原計劃是在年夜前煮好,但一時不小心時間過了,直秀也顧不上三天不能生火的傳統,自己跑去廚房煮餃子去了。北方人過年不吃餃子像話麼?就是穿越到人馬座過年也得吃餃子!

韭菜是在九世紀從中華傳入扶桑的,一直被當做漢方藥材來用,後來也有人在做湯時放一點來調味的。現在窮困的下級武士好多都在自己的院子裡種點菜,直秀也買了點韭菜根種在院子裡,這玩意耐寒,直秀回到江戶後用木板移了一些在客廳的火盆旁,長的不太好,但包幾十個雞蛋餃子還是不成問題。

直秀把包好的餃子下到沸水裡,哼著歌煮好了準備回客廳大吃一頓,結果發現自己的兩個學生和英子正在喝茶和分享小食。

原來兩個學生跑去附近的寺廟撞鐘回來,剛巧碰上了英子,就一起來看看直秀。 來都來了,直秀只好多拿幾個盤子給大家分餃子,幾個人吃的眉開眼笑。吃餃子本來就象徵家庭和睦、團圓幸福,美食是一方面,氣氛也不可或缺,直秀嘴上嘲

諷虎之助吃的像黑豚一樣,心裡卻暗戳戳地開心。

吹吹牛皮敗敗火,直秀吃了一對餃子就開始八卦餃子的歷史。

餃子原名“嬌耳”,是中華醫聖張仲景(約公元150年—約公元215年)發明的,深受中華人民喜愛,也是年節食品,民謠說“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歐羅巴的意達裡亞也有餃子,名叫“Tortellini”,意思是肚臍,據說是一位廚師根據情人的肚臍形狀做出的,外形如同中華的四角餛飩,據說是根據馬可波羅(1254年-1324年)對中華美食的描寫創造出來的。

另有一種邪道的意達裡亞餃子,把餃子餡擀到麵皮裡,然後用水煮或油煎。

扶桑現在還沒有餃子,日後餃子在扶桑大流行,和壽司、拉麵、咖哩飯、烏龍面被稱為“國民食”。

著名的宇都宮餃子是由去過中華的扶桑人帶回的制作方法,很長時間裡宇都宮餃子的銷量都是扶桑第一,因此人們把宇都宮市稱為餃子城。

煎餃式的濱松餃子被當地人認為歷史比宇都宮餃子悠久,據說從大正年間(1912年—1926年)就開始流傳,其來源據說是當時的高麗人將中華餃子帶到了扶桑。

關於扶桑煎餃來源的另一個說法是來自魯西亞的偏遠地區,是魯西亞當地的傳統食物。

扶桑餃子以煎餃為多,水煮的少,最早的時候肉餡的肉都是比較大塊的,後來也變成細餡為多。另外長方形的煎餃也比較流行,如同中華的鍋貼。扶桑餃子各式各樣,名作家海底漫步者曾經吐槽說,你點了餃子給你上個火燒也是有的。

吃完餃子,再喝碗餃子湯,原湯化原食。之後四個人就打起麻將等待“初日朝陽”。

傳說中歲徳神會與日出同時到來,所以新年第一天早晨人們會前往視野開闊的場地敬拜一年的第一次日出,看到初日朝陽預示著在新一年裡生活生機勃勃、充滿希望。

後世江戶看初日朝陽最好的地方是東京塔、天空之樹和六本木展望臺,現在就只好爬山了。

凌晨,四個人和附近的孩子一起爬山看了日出,結束後趕緊回家先睡一會,因為馬上就是全家大小出動進行的“初詣”——初詣是新年的第一次寺社參拜,用來祈求在新一年裡家人、朋友和自己健康平安。

扶桑人認為:如果在新年伊始參拜寺廟和神社,那麼新一年的幸福也會增加。初詣時間一般都選在新年的前三天。扶桑的新年“初詣”是全家的集體行動,男女老少都要去,大家穿上美美的吳服(和服),進行擲銅錢、神前許願、抽籤“御神籤”、撞鐘和求取護身符“御守”等,並在木片或紙片做的小繪馬上寫下新年祝福,然後懸掛在寺廟內。

未來扶桑最有人氣的初詣地點有明治神宮、淺草寺、增上寺、鶴崗八幡神宮、住吉大社、伏見稻荷大社等,現在江戶的熱門地點是淺草寺、增上寺和寬永寺。

竹前家、中村家、直秀一大群人順著甲州街道走到扶桑橋,然後再去淺草寺,路上遇到的行人越來越多,天保兇作帶來的蕭條好像一夜之間就無影無蹤了。

淺草寺的寺下町人山人海,擠來擠去,直秀和英子兩人很快就和大家走散了。

今天英子一身紅色振袖的打褂,上面印有仙鶴和鮮花,小直秀一歲的英子還沒有元服,所以沒有盤頭,梳了一個簡單的垂髮,高木屐白足袋,嬌嫩的臉上薄施脂粉,輕輕拉著直秀的衣袖。直秀今天也是一身新做的“繼裃”,銀杏髻也才打理過,顯得十分精神。

兩個人在洗手舍靜過手,隨人群慢慢走入拜殿,搖鈴之後,兩人開始許願。直

秀第一想回到原來的世界,第二想世界和平,這兩個願望估計神佛也做不到,所以他就許了個“身體健康,萬事隨順”的常見願望,許完願轉頭看見英子還在默默禱告。

外面的陽光直射進來,給她身影鍍上了一層金光,近處可以看到白皙臉上的睫毛在微微顫動,直秀仔細聽了一下,也沒聽清她的喃喃自語,古樸的拜殿有一股歲月的味道,令人沉靜平和。

禱告完畢,英子放下雙手,轉頭對直秀羞澀一笑,和平時明麗爽朗的樣子大不一樣,直秀一時呆住了,雙人相對默默無語,結果後面的町民就開始鼓譟,離開拜殿後兩人相視一笑。

今天寺下町裡的遊樂很多,兩人先去找巫女抽籤。直秀隨手摸出了一個紙籤, “茂林松柏正暢旺,雨雪風霜總莫為;他日溘然成大用,功名效果棟梁材”,這籤文不錯啊,算得上“大吉”了。回頭看英子,英子拿著紙籤看來看去,因為以前家貧,英子的漢學並不好,估計是搞不懂什麼意思。

直秀不願意讓別人給英子解籤,萬一胡說八道敗壞了興致怎麼辦?他伸手要過來一看就皺了一下眉頭,“臨風冒雨往還鄉,正是其身似燕兒;銜上坭來欲作壘,到頭壘壞復須坭”,這個籤可不太好,寓意求而不得、好事多磨。

英子輕輕晃動直秀的衣袖,大眼睛充滿了懇求之意,直秀和她曲意解釋,寓意是好事多磨最後終成所願,英子長出了一口氣,一定要直秀把兩個籤都掛到樹上,好事能成就好不必多想。

掛完籤之後,直秀又陪英子求了護身符“御守”,印著花的紙袋看起來很漂亮,直秀想開啟看看,被英子制止了,她拉著直秀去掛了繪馬,英子寫的是家人安康、萬事如意,直秀寫的是前路坦蕩、莫遇小人。

初詣的主要任務已完成,接下來的都是遊樂時間。

擲銅錢時直秀看著被壓的不能動彈的烏龜一直發笑,被英子打了一下才作罷。

寺下町裡的屋臺(路邊攤)很多,賣什麼的都有,英子逛的興致勃勃,直秀兩眼發直跟在後面,英子光看不買,最後還是直秀出手,給英子買了一副精緻的銅鏡,給孩子們買了一堆風箏、手鼓、面具之類的。

路邊雜耍和小食攤子很多,英子看的津津有味,直秀看她在那裡停留時間教長,就掏錢打賞或者買一點食物嚐嚐。

走在一角,看到舞獅人正在用獅嘴輕輕咬虎之助弟弟三郎的頭,三郎被嚇得哇哇大叫,旁邊的無良家主竹前太郎哈哈大學。

和竹前家匯合後,大家又去扶桑橋逛了一回才回新宿町。總體來說,直秀感覺還不錯,過去三年的新年都是在寬永寺當值,當時也沒心情閒逛新年的寺下町,這次感覺挺好,明年可以繼續。

回到新宿,花子媽媽把直秀留下吃飯,席上還喝了驅邪保健的屠蘇酒,之後直秀玩鬧到很晚上才回到堀家屋敷。

臨睡前他把繪有寶船的畫卷放到枕頭下面,期望做個好夢。新年第一夜裡的夢叫初夢,代表了新一年裡的運勢。從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起,為了做個寓意良好的初夢,人們會將“七福神乘船圖”放到枕頭下,圖上還寫著正反讀音一致的扶桑文“乘風破浪櫓聲脆,喚醒眾人長夜夢”,這樣的話,就算做了惡夢,只要第二天早上將畫放在河上讓它順水漂走,就不會給人帶來厄運。

直秀卡了自己一下,現在自己真適應了扶桑生活,連這個都學別人講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