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扶桑鏡夢最新章節列表 > 卷一 初試啼聲 第七十章 海內久無真道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卷一 初試啼聲 第七十章 海內久無真道學

安藝郡的治所在安藝町,離高知不遠,第二天中午就到了,大家稍作休息,晚上參加了吉田在宅邸舉辦了接風宴。

山內豐信頗為不安,安藝町雖然離高知不遠,但繁華遠遠不及,他唯恐在小慄面前失禮,但吉田東洋對此無動於衷,他覺得無論如何也比不了江戶,那麼弄些山珍海味吃個新鮮也不錯。

果然,小慄和直秀沒有嫌棄挑剔,但豐信也插不上話,因為他們和吉田談論的都是本地風物和農學。

本來扶桑就是平原少、山地多,而土佐的森林覆蓋率高居扶桑第一,至於安藝郡更加悽慘,耕地佔比更少,而且郡內還有不少沙土地,加上道路不便,總之,安藝郡北部還好點,南部是土佐這個窮鄉僻壤的窮鄉僻壤,簡直是慘不忍睹。

吉田東洋在此地當了兩年多郡奉行,全面打擊豪商富農,分地給農夫、發展特產,但起色不大,搞的他心力憔悴,都準備辭職不幹了。

至於直秀的農學,他也是抱著萬一的想法,行就再試試,再不行就徹底拉倒,辭職回家等機會去。

小慄忠順是世家出身,從小就按遠國奉行來培養,對經濟頗有認識,雖然限於年齡紙上談兵的意味多,但畢竟也算見多識廣,他聽了東洋的一番介紹也頗為撓頭,但他不著急,問了幾句之後就笑嘻嘻地看著直秀。

小慄第一次召見直秀是因為直秀他治好了西丸樣的富貴病,當時直秀還是個賦閒在家的二半場,後來直秀迅速地搭上了江川坦庵,兩三年內升為旗本,這才引起了小慄的重視,按他父親家主忠高的想法是把直秀培養成兒子的助手。

小慄和直秀遊學出來一看,發現直秀還真有些才幹。江川坦庵雖然在幕府高層看起來有些迂腐,但大家都承認江川是個做事的幹才,結果江川還要請直秀指導蘭學,這件事對小慄的震動頗大,不知不覺間小慄已經平等看待直秀——小慄畢竟年輕,頗為出身高貴而苦惱,他覺得自己的才幹被顯赫家格所掩蓋了,因此對年紀相仿、頗有才幹的直秀很有好感。

利八雖然沒說直秀從紀伊國屋賺了多少錢,但給小慄也說了直秀不少事蹟,因此小慄知道直秀雖然不貪財但也是無利不起早的人物,他在土佐憋了很久,愣沒看出來直秀想幹什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後來看到直秀和才谷屋勾勾搭搭,他以為這就是直秀的計劃,非常不以為然,清酒的生意雖然大,但如果這就是直秀所圖,那此人未免格局太小。可結果大出小慄意料,直秀並沒有在清酒生意裡撈什麼好處,就連風車生意也介紹給利八,因此他更困惑直秀在土佐的圖謀,這才捏著鼻子跟來安藝郡,看看直秀最終能露出什麼尾巴。

“直秀愚鈍,但有上中下三策贈予吉田君”。

聽到這話,小慄、山內、吉田為之絕倒,三國演義作為傳奇話本在扶桑也頗為流行,這三位差點沒跳起來暴打直秀,作為旗本,你有點樣子好不好。

“請賜教”,吉田額頭的青筋跳了幾跳,我先聽你說什麼,胡說八道的話怎麼也要給你點苦頭吃,讓你知道一下老爺的厲害。

“下策為均地勸農”,直秀看了一眼三人,三人面無表情,直秀心說都不懂行啊,草包*3。

“中策為發展國產”,小慄、吉田點了點頭,山內還是很茫然。

“上策為廣開教育、殖產興業、不拘門第提拔

人材。”直秀也不管別人能不能聽懂,他開始滔滔不絕地解釋。

安藝郡地少人稀,農業是怎麼也做不出成績的,但最起碼要保證基本糧食自給。

沙土地多也沒啥關係,薩摩芋不挑地,只要保證肥料還是可以豐產的。現在安藝郡為了米供,很多不適合種稻米的地也種了稻米,這點必須扭轉,可以和藩廳解釋,要求田租改革,收租形式要靈活。對此,吉田表示贊同,山內也說可以考慮。

另外適合沙土地種植的農作物有茄子、南京豆、西瓜、蓮藕、唐梨,合適種植的漢方藥材有黃芪、黃芩、栝樓、甘草、防風、沙苑子、丹參、黨參等,適宜的果樹有核桃、梨樹、棗樹、紅果。

“唐梨種來何用?紅果是何物?”山內豐信在中間插了一嘴。

唐梨就是西紅柿,1670年左右出現在日本,最初被稱為唐梨或珊瑚茄子,和歐羅巴一樣,最早都是作為觀賞植物很少試用,民間有“帶有人肉的氣味”、“紅色讓人聯想到血液”等偏見。

紅果就是山楂,在扶桑很少見,中華運來的紅果被視為藥材。

西紅柿酸酸甜甜的,營養豐富,而且後世的糖拌柿子、魚露浸番茄和木須柿子廣受歡迎,至於山楂,山楂片、山楂糕、糖葫蘆也是廣受歡迎的小吃。

坦庵先生聽直秀的建議,兩年前就在伊豆推廣種植唐梨和山楂,小慄都嘗試過,他對山內的不學無術頗為鄙視。

另外,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安藝郡山海都有,對此直秀建議大力發展以茶業為代表的種植業、養蠶業和漁業。

尤其是漁業,直秀直接拿出了鹽漬鯡魚籽、鹽漬鮭魚子、鹽鱈子這些產品,反正喜事重屋的做法已經在江戶流傳開來,已經不是獨家生意了,因此他也不心疼。

對此,吉田苦笑,種茶和養蠶他已經開始推廣了,但問題是缺乏啟動資金;至於漁業,造船還是小問題,關鍵是保鮮,現在的保鮮手段是鹽、米糠和醬油,米糠此時是人吃的,而醬油和鹽都好貴,所以安藝郡只能嗮魚幹,最多的出產是鰹節,後世被稱為“魚類木乃伊的東西”,可以刨成木魚花煮湯喝。

“吾有一法,可在安藝製鹽”,直秀哈哈大笑,雖然少雨多晴的瀨戶內海沿岸才是此時的扶桑製鹽地,但安藝郡和土佐其它地方不一樣,土佐多雨,但安藝郡相對來說好一點,後世以種茄子聞名的地方,陽光必須充足啊。

鹽作為大宗商品,頗受重視,小慄瞪了直秀一眼,但因為瀨戶內海很多大名領地都產鹽,不是幕府獨家控制,所以也就算了,但小慄發誓以後一定要讓直秀先和自己商量後再胡說八道。

山內和東洋聽到可以產鹽眼睛都直了,直秀趕緊解釋說安藝郡因為條件所限,鹽池產量不會很高,估計只能夠土佐一國之用,山內和東洋表示那也行啊,如果能自己產鹽,土佐一年怎麼也要省個金幾千兩,何況有的領民窮的連鹽都吃不起,說起來也是山內家失德。

曬鹽法最要的是鹽池選地,要求海水含鹽濃度高、日照時間長還要少雨。另外最後也是比較關鍵的是提純,現在以大坂為首的產鹽地已經能透過熬製的方法生產雪鹽,直秀跟吉田講,如果要生產雪鹽最好採用石炭做燃料,否則樹木砍伐多了會引發泥石流。

吉田不太清楚其中的原理,但這個時期扶桑人已經知道樹木砍

伐過多會引起災害,所以他也點頭同意了,隔壁的宇和島藩就有石炭,實在不行粗鹽也能接受。

直秀建鹽池的法子是海水水泥,但扶桑礬土礦很少,直秀也不知道哪裡有,但可以在水泥原理中加火山灰、粉煤灰、礦粉防水,至於海水腐蝕,那也沒啥好辦法,只能接受。

水泥鹽池可比現在的泥底鹽池蒸發效果好多了,直秀先說水泥已經在佐賀和韭山實現量產了——其實產量很低,製法可以給吉田,小慄在一邊已經氣懵了,莫非吉田有個妹子要嫁給你,直秀你這也慷慨了,啥都往外說。

直秀還想講一下優選良種的方法——和牛他考慮過了,肉食牛肉現在一點市場都沒有,所以神戶的四大特產只有優選良種還沒傳授給別人。

小慄再也忍不住了,他咳嗽一聲,然後表示酒量不適,直秀只好陪小慄一起告辭。

“我看你意猶未盡,還想講點啥?”回到邊上的臨時住處,小慄質問直秀。

“養蠶我還懂一點,發酵紅茶現在也應該拿出來了,鍊鐵鍊鋼,土佐打刀很出名,不知道吉田能搞出來麼?”直秀噴了一晚上口水,談性正濃。

小慄氣的仰天大笑,直秀這才發現有點不對勁,不是鼓勵自己,是不滿意自己說太多了。

“中華有秦人天下楚人弓的詩句,小慄殿可曾聽說過?”直秀挺身肅然道。

“未嘗得聞。”

“人遺弓,人得之。這個說法呢?”

“出自孔子家語好生篇。” 小慄上過昌平簧,接受過儒學,當然知道楚人弓的典故,典故裡楚王亡弓卻不派人尋找,說“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因此以心胸廣闊被稱讚,但孔聖認為楚王的心胸還不夠寬廣,“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何必計較是不是楚國人得弓呢?”

扶桑武士最重視器量,動不動就是信長公雖然殘暴但有天下人的器量之類的,認為器量代表了一個人的眼界和心胸,沒有器量就不能成事!但在實際生活中,扶桑地少還天災多,所以都是吃著碗裡盯著鍋裡,心胸狹隘的人多,這正應了那句話“缺啥就吹捧啥,吹捧啥就缺啥”。

小慄聽直秀提起楚人弓的典故,就有點心虛,自己好像器量不夠啊,但他還是有點不服。

“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頭顱贈馬童。天意何曾袒劉季?大王失計戀江東。早催函谷稱西帝,何必鴻門殺沛公?徒縱咸陽三月火,任他婁敬說關中!”

“這是中華瓶山先生王諱曇所作”,扶桑高層武士只要不是不學無術之人都精通漢學,直秀不用和小慄解釋具體意義。他跟小慄說,蘭學新物交給土佐無妨,原因有三:

首先,直秀流傳出去的都是直秀收集整理的,談不到洩密,另外這些蘭物製造的方法直秀都交給了江川坦庵先生;

其次,這些蘭物製造易會難精,研究到後來不是一國一藩能投入得起的,最後的結局只能是聯合投入,大頭還得幕府來投資,好處最終跑不掉;

最後,直秀說他只恨蘭學發展太慢,恐怕緩不應急,唯恐參與的人不多。

“扶桑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事到臨頭需放膽,莫至無路想回頭。”

“予何其狂傲也!老中亦不敢言此。” 小慄聞聲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