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吞明最新章節列表 > 0281 騎牆衝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281 騎牆衝鋒

劉佩也知道楊景發說的是對的。但是騎兵在重機槍出現之前一直是戰場上的決定性力量。劉佩怎麼也不可能放任騎兵不管。所以他只能想辦法提高騎兵的戰鬥力。還別說,還真讓他想出一個辦法來,就是騎牆戰法。

劉佩記得自己收集過騎牆衝鋒的資料,而且就在家裡的密碼箱裡。不過劉佩沒有急著說,直到兩個人分開了,劉佩才策馬快速的朝家裡跑去。

等到他回到家裡,在密碼箱裡一陣翻找,還真到找到了騎牆衝鋒戰術的資料。劉佩看過之後發現,其實騎牆衝鋒的要點很簡單。就是強調整體的作用,靠紀律來約束團體,靠團隊的力量來戰勝對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於在東方為什麼沒有發展出來,是因為東方的騎兵多產於草原,他們過分強調個人的力量,所以這種戰術在中國的草原部落裡被發揚的淋漓盡致。導致中原都學習草原的騎術和習慣,所以根本就沒有騎牆衝鋒發展的土壤。

在16、17世紀,隨著火槍的逐步發展,歐洲騎兵發展出一種極為高大上的騎兵戰術:騎兵配備2-3支短銃,事先裝好火藥彈丸,遇敵時用短銃射擊敵人,幾隻火槍射完彈藥後,勒馬後退裝藥,然後再上前射擊。

古斯塔夫的瑞典騎兵自然也學會了這種高大上的戰術,但是在古斯塔夫與波蘭打仗時,古斯塔夫的高大上短銃騎兵被波蘭人的翼騎兵打的滿地找牙、落花流水。

波蘭的翼騎兵不喜歡使用火槍,而是喜歡用非常密集的陣型,號稱騎兵膝蓋碰著膝蓋,舉著長矛衝近敵人騎兵玩肉搏。而古斯塔夫高大上的短銃騎兵面對波蘭翼騎兵這種野蠻落後的衝鋒戰術時,總是被打的落花流水,損失慘重。

痛定思痛的古斯塔夫開始改革他的騎兵戰術,他雖然容許騎兵繼續配備短銃,但是命令騎兵在與敵人騎兵接戰時,不得使用短銃射擊,而只能用馬刀等冷兵器快速衝擊敵軍。在三十年戰爭中,古斯塔夫改革後的野蠻瑞典騎兵,打的德意志諸侯們的文明短銃騎兵落花流水屁滾尿流。

中西歐的軍事家們沒有辦法教育瑞典人用文明的方法戰鬥,唯一的方法也只能讓自己的騎兵放棄短銃,用馬刀衝鋒肉搏。並且,中西歐的軍事家們經過研究發現,這種騎兵戰術非常適合對付那些騎術精湛的對手,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又一輪的改進:他們命令騎兵在衝鋒時不得使用短銃並且務必以非常緊密的橫排隊形衝鋒。

由於他們的騎兵衝鋒隊形非常

緊密,如同牆一般緊密,以至於敵人騎術精湛的騎兵根本無法發揮自己的騎術優勢。更缺德的是,由於牆式衝鋒騎兵隊形密集,騎術精湛的哥薩克、土耳其人、馬木留克騎兵隊形鬆散,以至於那些騎術精湛的騎士不得不一個人同時面對三、四柄兵器,騎術精湛的騎兵們憋屈的紛紛被圍毆而死-----甚至很難造成牆式衝鋒騎兵的傷亡。

傳統騎兵戰術的精髓在於騎術精湛,一擊脫離,而面對牆式衝鋒騎兵,傳統騎兵根本無法脫離---敵人太密集了,除非逃跑否則無法脫離。

所以,歐洲各國騎術精湛的騎兵們憋屈的被只能勉強驅馬作戰的二流騎兵們紛紛圍毆斃命,於是歐洲各國都開始訓練騎兵們的牆式衝鋒戰術,因為只有牆式衝鋒才能對付牆式衝鋒。

當然,無論騎術多麼精湛的騎兵當採用牆式衝鋒戰術時,都會與同樣適用牆式衝鋒戰術的敵人騎兵打成消耗戰,即,砍死你100騎兵,我也得被砍死80-120個。

但是,這個交換比是最好得交換比了,因為傳統騎兵戰術與牆式騎兵戰術交手時,甚至是100比10、20這種無法接受的交換比。也因此,歐洲軍隊越來越不重視騎兵的騎術,而重視騎兵的紀律、組織、訓練。

甚至有研究騎兵戰術的騎兵軍官宣稱,騎兵部隊的騎術、裝備都不重要,只有紀律和組織、訓練最重要。

後來,歐洲軍隊甚至更進一步,為了確保牆式衝鋒騎兵能夠追得上敵人騎兵,乾脆扒掉了騎兵的盔甲,騎兵們只能穿著軍服衝鋒-----反正牆式衝鋒騎兵是消耗品,只要追得上敵人,穿不穿盔甲無所謂。

大家也許有人聽說過拿破崙的名言:一名馬木留克騎兵肯定能夠打敗一名法軍士兵;十名法軍士兵能夠與十名馬木留克騎兵打成平手;一百名法軍肯定能夠擊敗一百名馬木留克騎兵。

只是大家很少知道,拿破崙所說的法軍士兵,並不是裝備了火槍的法軍步兵,而是使用比馬木留克騎兵更落後的馬刀的法軍騎兵。馬木留克騎兵還裝備弓箭、盔甲,而法軍騎兵則只有呢子軍服和馬刀。

公元9世紀,被我國史書稱之為“黑衣大食”的阿拔斯王朝達到了鼎盛,其首都巴格達人口眾多、商貿繁盛,是與唐朝的長安、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齊名的國際性大都市。

為了維護統治,阿拔斯王朝專門打造了一支特殊的精銳騎兵部隊。該部隊直接由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哈里發(相當於皇帝)親自指揮,堪稱是他的精銳近衛軍。

而組成這支部隊的人,被稱為馬木留克。在阿拉伯語中,“馬木留克”乃是“奴隸”之意。顧名思義,這支馬木留克騎兵部隊,均是由奴隸組成。

每年,阿拉伯的奴隸販子都會從中亞和高加索地區收購或者誘拐、綁架大量的孩童,送到阿拔斯王朝的奴隸市場售賣。其中素質優良的孩子就被哈里發集中收購,在進行閹割和洗腦後,送進軍事學校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其中包括馬術、格鬥和使用弓箭、彎刀、長矛等武器。在熟練基本軍事技能後,再對他們進行戰術訓練,演練在騎兵實戰中的進退迂迴、相互策應等各種戰術。

而地理位置決定了馬木留克騎兵結合了歐洲重灌騎士和中亞輕騎兵的優點,而且更加訓練有素、軍紀嚴明、鬥志頑強,因而成為中世紀一支令人聞風喪膽的勁旅。在十字軍東征時期曾追隨薩拉丁擊敗十字軍收復了耶路撒冷。

馬木留克騎兵雖然驍勇善戰,但是強悍的蒙古騎兵也是未逢敵手,而馬木留克騎兵在於伊利汗國徹底擊敗了蒙古大軍,斷送了蒙古大軍佔領北非的夢想!可見馬木留克騎兵是一支真正的驍勇善戰的騎兵!

可是在非洲戰場上,騎兵騎術巔峰的馬木留克被騎術低劣的法軍騎兵打的落花流水,甚至有過幾百法軍騎兵用馬刀砍的上千馬木留克落花流水全軍覆沒的戰例。

事實上,這正是文明國家對野蠻國家的一個反制。農耕、工業文明的文明國家,肯定無法培養出足夠騎術精湛的騎手,至少培養不出遊牧國家那麼多騎術精湛的騎手。

哪怕遊牧民族也使用騎兵牆式衝鋒,文明國家也不需要緊張,因為牆式騎兵對牆式騎兵戰術,只會是一場消耗戰,而任何野蠻的遊牧民族,也休想在消耗戰中擊敗文明國家。當然,讓騎術精湛的遊牧民族放棄其騎術優勢,而採用牆式騎兵戰術與文明國家拼消耗,他們寧可選擇投降。

需要注意的是,騎兵牆式衝鋒戰術,很少在軍事史著作中被提及,因為騎兵牆式衝鋒戰術發明時,正好是卡座式刺刀發明後,步兵線式戰術普及之時。同時擁有投射步兵、近戰步兵功能的火槍兵們,正在歐洲主要戰場上將騎兵驅逐出戰場,所以那時候騎兵已經降級成為輔助部隊了。而騎兵牆式衝鋒這一輔助部隊的戰術革新,說實話不被絕大多數軍事史學家們放在眼裡。

PS:賞下一張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