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女曉曉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二章依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九十二章依靠

這家裡平時哪裡有親戚來啊,都是門可羅雀的,往日的熱鬧景象也不見了。

不過現在一切都在慢慢的變好,王勇覺得自己已經長成一個大小夥了,不管是娘,還是弟弟,還是清水,以後都可以依靠他,雖然他現在還沒有什麼太大的本領,但是相信家裡會越過越好的。

走了出去,王大娘看見兒子穿的一身衣服,很是精神,還記得兒子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每天就喜歡圍在她的身邊,就算下地幹活了,兒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但是還是會陪在自己的身邊,問自己不和村裡別的小朋友一起去玩呢,兒子就坐在田壟上說怕娘幹活孤單,要陪著娘。

王大娘看著轉眼間兒子已經長大了,因為家裡出現了變故,所以兩個兒子成熟的比別人家同齡的孩子還要成熟,其實王大娘心裡還是希望兩個孩子可以慢點長大的,原來都是她們母子三個人相互依靠,雖然家裡是窮了點,但是在一起過的還是很開心,不知道現在顧清水要嫁進來了,和她相處的怎麼樣。

雖然這小姑娘看著人挺不錯的,但是萬事都不好說啊,就像村裡有戶人家,這娶個兒媳婦還不是村裡的,人家可是煙花城裡的人,雖然那閨女的爹還有兄長都是務工的,但是這種人家的閨女嫁到他們金桔村,就是屬於下嫁了呢。

那戶人家也是給足了兒媳婦的面子,這村裡人本來也就將就排場,要辦個熱熱鬧鬧的婚禮,敲鑼打鼓好幾天呢,這邊最少都是三天起,要不然就是五天、六天的,最多的也就是辦個七天的。

王大孃家只是辦了個三天的,都覺得錢包有些吃緊,這三天辦下來都十兩銀子沒了,就算這半年王大孃家三個人白忙活,但是就算明知道自己這半年白乾了,心裡還是願意的。這裡的風俗就是這樣的,如果不好好辦了,其他人家都會在背後說閒話的。

這就是人言可畏啊,王大娘都在這村子裡生活了十八年了,但是說實話,這村子人好的時候,也都是鄰里之間一家親,要是真的遇到什麼特別大的困難,大家都會幫襯著點。

可是有的時候,就是會產生一些人,看別人家不順眼的,什麼事情都要在背後說道說道,好像特別瞭解別人家一樣。

當時那戶人家想了啊,這親家還真的是看得起他們家呢,其實他們家在村裡的條件很普通,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沒想到還會同意把閨女嫁過來。

這瓦房當然是要蓋著的,雖然他們自己住的還是多少年前祖輩留下來的石頭壘成的房子,但是也要讓城裡的親家看看,他們村裡人生活也沒有他們想的那麼差,他們閨女嫁過來日子過得不會差的。

這酒席也是擺了七天啊,二十兩花進去了,這家人好多年的積蓄就是這裡折騰一下,那裡折騰一下,都是為了娶這個媳婦進門被敗光了。

可是當時的他們還是覺得這花的值啊,風風光光的辦了一場酒席,不知道得沒得到其他的,至少這面子是有了,其他的東西得到了或者失去了至少在當時是看不出來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過後都顯現出來了,這戶人家之前還過門了兩個兒媳,也都是給過門的時候給小兩口新蓋了小房子,不過是泥土房,這想著家裡的老人都還住著石頭蓋的房子,他們也不好多說什麼,這怎麼著也比石頭蓋的房子高強吧。

現在好了,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大家都同樣是這家兒媳婦在,這待遇懸殊的真的是太多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誰心裡能夠服氣啊。

這看弟媳婦也就不順眼了,三個女人一臺戲,家裡的矛盾也就來了,好日子也就結束了。

都是住在了一個大院裡,但是這房子差別的太多,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時間長了,本來生活中的小摩擦就多,這一下就不好了。

三個人誰也不讓著誰,本來兩個新進門的兒媳婦都是一起對這後進門的,可是每天在那裡吵吵,什麼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都被說出來了。

最後好了,三個人都互相看對方不順眼,尤其是三媳婦,覺得自己就是城裡人,兩個嫂嫂不過是從旁邊的村裡來的,在她面前裝什麼呢。

就這態度,可不把那兩個小辣椒惹著了嗎?這家裡日子也因為酒席辦的太好了,花了二十兩銀子,這個大家庭都得攢個三四年才能攢到呢。

辦酒席的那幾天算是風光了,村裡上一次擺七天的酒席那可是當年村長成親的時候,但是當時的洛叔家可比村裡其他人家富裕多了,人家有這個能力。

這個做事情啊,就是要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要不然一陣就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這有吵架的也就一定會有勸架的,要不然家裡每天也就沒有別的聲音了,都是那大嗓門的,家裡人就在從中調和,這都是一家人,現在鬧成這樣,連親戚都沒得做,外面村裡人還要看他們笑話呢。

如果覺得這在擺酒席這件事情上做的不公平,那麼會補償另外兩家的,家裡老人說了,這在未來三年內,每家補貼五兩銀子。

大二媳婦聽到這個結果,有些不太滿意,感情這在這裡想找人,鬧了這麼多天,就弄出來這麼一個結果呢,這不還是瞧不起她嗎?她們兩個人才趕上別人一個人。

對於這個結果,在大兒媳的挑唆下,二兒媳也是不滿意的,現在既然有人站出來說了,她也就順著說下去了。

可是老人沒有同意,自己都這把年紀了,這還不吃不喝了,都補貼你嗎?況且這大家都在一個院子裡生活了幾年了,捫心自問,對她們兩都挺好的。

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是先撿著兩個兒媳,要不然去村裡問問,這他們家對她們已經算是很好了,這村裡都找不出第二家來。結果沒用,這老人還是過得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