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70後的青蔥歲月最新章節列表 > (497)-(498)二廚與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97)-(498)二廚與我

在橫濱港又待了兩天,我們的德勝輪拔錨起航了,離開了日本。

我們的第一個航程是從日本橫濱港,去韓國的仁川港。

橫濱港到仁川港很近,兩天多就到了。但也是我乘船在海上航行時間最長的一次。

上一次乘坐輪船在海上航行還是從煙海到大連,去找王輝玩。

那次是旅客,需要花錢買船票,但這次我是輪船上的船員,不僅不用花錢買船票了,而且還掙錢,掙工資了。

想起這些就開心。

上次坐客輪沒有機會去到甲板欣賞輪船在海上航行時的景緻,這次不同了,兩三天持續地在海上航行,令我有好多機會可以去到甲板上看看大海,確切地說是太平洋。

我可以從船艙側面出去,到側面的甲板遠眺船頭劈波斬浪的英姿。

也可以從廚房的後艙門出去,站在後甲板的上層看巨輪航行過後,拖著的長長的尾跡。

有時也會跟二廚一起下到尾部甲板,一個人把住欄杆,探出身子,極力伸著頭,向船尾底部看去,可以看到碩大的螺旋槳在翻江倒海,有力攪動著,推動著這艘巨輪前進。

這時,另一個人會一手把住尾部掛國旗的桅杆,另一只手摟住對方的腰,起到保險的作用。

那是第一次去仁川,因為剛剛上船,對船上工作和人員都還不是太熟悉,本來不想下船了。

但在仁川港靠泊的時間長,加上這幾天我也熟悉了船上的工作環境了,最重要的是剛發了伙食費一百美金。腰間有錢了,腰桿就硬實了許多。

正好,二廚也早急不可耐地想下去看看韓國什麼樣子,於是我倆就結伴一起下地了。

1989年,那時我們與韓國還未建交,我們還稱:南朝鮮或南韓。

仁川港是我跑過的唯一一個帶有船閘的港口,仁川港位於帶有制約極高潮差船閘的漢江河口,距韓國首都首爾(那時叫漢城)只有30公里,是首爾的海上門戶,是韓國第二大港。

那時的韓國也是在發展期,城市發達程度跟美國和日本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後來跟著船也去過廣州、此前跟美東去過上海和北京,對比一下?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仁川其實跟當時廣州差不多。

商業街也是有些髒亂? 遠不如日本乾淨整潔。倒能看出非常有活力,正在高速發展期。

印象比較深刻的仁川有條地下商業街,好像後來去過的哈爾濱那條商業街,賣服裝的比較多。

記得那年韓國比較流行格子闊腿褲? 男人都穿著一條上下一樣寬的格子褲。腿顯得更加粗短。

說實話看商業街的女孩,真沒發現有跟現在韓國女孩那樣漂亮的。其中必有奧妙? 不懂。

我的伙食費不用上交? 跟著管事和大廚吃? 所以節省的伙食費一百美金。揣在兜裡? 下地出去逛。

其實沒想都花? 我那條船工資九百多港幣? 差不多也一百多美金? 加起來每月會有二百美金收入,還要攢著回國買大件呢。

這一百美金就是壓壓褲兜? 增添點底氣。

因為第一次來仁川,前幾天一直沒下地? 這是第一次在仁川下地,還不太熟悉。

打聽了半天? 好容易找到一個說著同樣蹩腳英語的韓國人,打聽到有條商業街? 地下的,感謝他,提供資訊,可以坐公共汽車過去。

商業街也沒啥太好的裝修,比那會兒煙臺的海防營條件好一點,也是一個個攤位,也有些簡單裝修的小門店。

看到一家賣手錶的,我過去看,那會雖小,但還是已經感覺應該擁有一隻手錶了。也快下船回國了,想給父親帶一隻。對手錶沒有品牌概念,沒有價格概念。

那時是中日蜜月期,電視廣告上經常出現“精工表”,“西鐵城”,我認為這可能就是最好的表。

我指著一隻金色的手錶問“How much?”

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也穿著格子寬腿褲,叼著根菸,不屑地看著我,打量半天問:“where are? u from?”

“a,”我回到。

明顯能看出他臉上加重的不屑:“Taiwan?”

“No,ese mainland。”

看到他馬上開始不耐煩了,揮揮手讓我離開。

我也開始有些惱怒,正是血氣方剛,打架比過年還開心的年紀。我伸手抓起那只表,伸到他面前,“Tell me ,How much!”

語氣也明顯加重,也開始有些不友好了。

他有些愣,可能以前趕中國人時沒這麼費事。下意識地說:“Fifty dollar。”

我拿起來一看,表上鑲嵌的牌子是:“ROLEX”,心裡話:不認識,肯定不是啥好牌子。

又開始找,找了半天看到那個熟悉的名牌“SEIKO”,順手拿起來,又伸到他眼前:“How much?”

“Fifty too”那家夥喃喃地說。

我接著問:“這是叫精工吧?”

他懵了,“What?I dont know。”

他聽不懂了,我很得意,又找了一隻金色的“SEIKO”,把一金一銀兩只精工表抓在手裡,一隻手從後屁股兜裡掏出兩張美金,遞給他一張,“Two,我都要了。”

那家夥馬上不一樣了,換上笑臉,不停地“OK”,不停地“Thank you”。

而且很殷勤地馬上給我找了兩個挺漂亮的手錶盒子,幫我把表放進去。還仔細地用軟布把手錶表面又擦了擦,才恭恭敬敬地遞給我。

三十年過去了,現在不會再有這樣趕中國人的韓國人。除非腦子秀逗了。

國家實力決定你在外邊的待遇,這是基本道理。

回國後,那只金色的“精工”送給了父親,那是我送給父親的第一件禮物,父親一直戴了二十多年。

而那只銀色的精工表就替代了我戴了兩年多的“上海牌”,還記得“上海牌”是我那年轉學回河東高中時,父親臨走時給我的,伴隨了我兩年多的青蔥歲月。

本來買了新表很開心,戴上後自己比量看了半天,又是那時電視上經常做廣告的,我想肯定是名牌,大牌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放看了一段時間後,無意中看到摘下來放在寫字檯角落裡那只上海牌,忽然間心情卻沉重起來了。

這只上海牌手錶,寄託了我太多的回憶。我想起了那年元旦前夜一個人睡在透風撒氣的宿舍裡。

蓋著三床棉被,躲在被窩裡,開著手電,照著這只上海牌手錶,看著秒針一跳一跳地有力地指向十二點。

那時一個人的倒計時,一個人的狂歡,一個人對新年的歡呼。

(498)

“上海牌”讓我從欣喜變為悵然若失,回想起過去的日子。回想起那段純純的情感,又想起了睡在心底很久的那個女孩。

我又想起了佳慧,一想起佳慧,心就會隱隱的作痛,像是又被重新撕裂的傷疤。

有一段時間了,我已經做到一想起佳慧,就會逼著自己去做點什麼事情,去思想別的什麼。

以逃避那種雖然不像剛分別時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了,但還會讓自己心神不寧,心裡仍然會有絲絲扯裂的痛。

我嘆了口氣,把“上海牌”哈了口氣,在身上蹭了蹭,然後很鄭重地把它放進了裝過精工表的盒子裡,狠了狠心蓋上了,然後放進了我的行李箱裡。

起初幾個月,晚上一個人在房間的時間就喜歡數美金,一邊數,一邊盤算著離買“pioneer”組合音響還差多少錢。然後暗暗給自己鼓勁。

每天工餘,尤其晚上,會去到二廚的房間給二廚聊聊天,二廚會提前準備兩個小菜,有時會是盤炸花生米,有時會是醃的蘿蔔條,或是辣椒油泡的小丁魚。

然後我倆會一邊喝著啤酒,一邊互相聊著自己的過去。當然,主要是聽二廚說。因為畢竟他擁有更多的過去,更多的故事。

二廚會跟我聊起他的戀愛,他的婚禮,自己的女兒降生那天,說起女兒時,二廚總是眼裡含著淚花,流露出不捨,閃爍著思念。

二廚還談到了他的媽媽,說起自己的母親,二廚滿面的愧疚。

二廚的媽媽已經過世了有幾年了。聽他說,他女兒剛出生那幾年,因為夫妻倆都是雙職工,天天上班,沒法看孩子,都是他的媽媽幫他把孩子帶大的,後來可以送幼兒園了,又是他媽媽每天去接送。

後來輪到二廚的弟弟要結婚了,他媽媽又幫他弟弟籌備結婚事宜,可能是累到了,在弟弟結婚前一天,他媽媽在家蒸饅頭,拉著拉著風箱,就倒下了,再也沒睜開眼睛。

說到這裡,二廚不由地抽泣起來。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端起酒杯,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一定要孝順啊兄弟,父母是天下對你最好的人,唯一不求回報的,真情實意的。”

說完,一飲而盡,又哭得泣不成聲。哭得我也開始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自己的家。

二廚比我大十幾歲,老大哥。就這樣,航行期間經常在他房間喝杯酒。聽他講講故事,聊到很晚,才回去睡覺。消除了我好多旅途中的無聊和寂寞。

二廚上船前是一家老字號國營飯店松竹樓的經理。而且已經結婚,孩子快上學了。

如果現在,我估計二廚斷然不會出去跑船的。自己開飯店或是把飯店改制,自己當老闆,賺的會盆滿缽滿。

當年國內的低工資與船上的待遇天壤之別,還有可以出門看世界的誘惑,也讓二廚暫時舍別了老婆和孩子登上了這艘貨輪。

二廚性格很好,廚藝精湛,上船時就是特級廚師。

平常炒菜都是家常菜,還要替全體初級船員考慮節省點伙食費,帶回家。

色香味形,所以平常從菜的外形看不出多有水平。但色香味還都是槓槓的,誘人,有食慾。

二廚唯一一次露出擺盤,雕藝水平是大年三十,雕刻一隻鳳凰,相當逼真,但不記得用的什麼食材了。基本是蘿蔔之類的,因為船上青菜比較缺,很珍貴。

平常都是白菜,土豆,大頭菜,洋蔥為主,便宜且耐儲藏。

二廚喜好菸酒,因為只有我們倆是煙海的,所以關係很鐵,互相照顧。

我開始剛上船那段時間吃不習慣西餐,二廚包水餃,包子,總是給我留幾個。給離家在外的我以家的感覺。

我也會幫二廚做些事情,二廚不懂英文,所以下地必會拽上我一起,我們一起跑了不少地方,互相為對方留了不少照片。現在翻看起跑船時的照片,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二廚。

我也幫二廚解決過不少難題。記得一次靠港有掃艙的機會。水手們掃艙是有額外掃艙費用,然後大家平分。

二廚要給大家做飯,沒法去掃艙,沒有分到。心理不平衡,相當鬱悶,找我吐槽。

我嘗試著找水手長協調,跟他說,二廚每天幫他們做飯很辛苦,而且真的設身處地為船員們著想。

既要吃的好,又要儘量多省錢。我跟水頭說,二廚鬱悶了,一天不小心多用兩勺油,一年也不少費用。不如讓二廚開心點,有福同享。

剛出國時,在路上我幫了水手長不少,剛上船那段時間也跟水手長搞的關係不錯。水手長聽聽有道理,也聽明白我的意思了。經過跟其他水手商量,同意也算二廚一份。

二廚收到自己那份,非常開心。當晚又做了兩個小菜,約我到他的房間,對我再三表達謝意,痛飲了一番。

那個年代,國內跟一些先進國家差距確實很大,比較明顯。

記得有一次跑到美國,二廚跟我商量想下去找個飯店幹活,不回船了,但又捨不得家裡人,加上又不會英語,感覺心裡沒底。

跟我商量,如果我跟他一起下去。他當廚師,我幹服務生,他就決定不回國了,掙兩年錢再把老婆孩子想辦法辦去美國。

但我當時感覺,不能就這麼跑了不回國了,我到無所謂,那會年少,天不怕地不怕。但感覺肯定會給父親帶來麻煩。

那個年代,這種事還是挺棘手的,會影響挺大的。時至今日。我仍然感覺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記得二廚那會兒剛三十出頭,但因為是飯店經理,沒少吃好的,喝好的。肚子大大的,像氣球一樣。我那會特別羨慕男人有個肚子,顯得成熟。

二廚炒菜時,我會經常去摸他滾圓的肚子。記得二廚總是說,“你現在還小,你這體格以後要胖起來,肚子肯定比我大。”

人到中年,確實如二廚所言,我真得擁有了比二廚還要大的肚子。

但現在的審美觀早已改變,已經對肚子避之不及。

二廚今年應該六十多了,三十年了,儘管在一個城市,也再沒見過面,想來已經退休,準備安享晚年了。

不知二廚回憶當年,會不會也如我一樣,想起當年那個跟他一起劈波斬浪,闖過大洋的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