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培訓班那些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租校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八章 租校舍

培訓市場這些年發展很快,隨著百姓收入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小孩進入到小學與初中培訓機構參加各類的培訓,每家培訓機構都在努力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然而這培訓市場似乎有著無限的容量,只要有人開培訓學校,就會有孩子來報名參加培訓。

“現在這培訓市場越來越看不懂了,新開的幾家培訓學校那老闆的來歷可不怎麼樣!”在唯學總部,鄧總與詹總在談論著眼前的培訓市場的話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你說的新越培訓吧,那鄒老闆原來是做水暖器材的。”詹總說道。

“什麼水暖器材,說白了就是個水管工唄!現在水管工也可以開培訓學校了。”鄧總笑道。

開辦培訓學校需要一定的資質,但只要想開,行業內的人都知道總能想到辦法來湊齊這些資質的。詹總不太明白鄧總這話的意思,他聯想起自己定的精品培訓的構想,感覺鄧總似乎話中有話。

“別看他們現在鬧得歡,當市場穩定之後,他們誰能繼續留在培訓市場可還不一定。”詹總說道。

詹總的想法很簡單,就象前幾年股市的大牛市一樣,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他一直覺得要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必然要靠培訓學校的實力,但眼前的現狀似乎與他的判斷有些不相吻合。當處在一波培訓熱潮裡的時候,他要跟鄧總解釋清楚他的理念顯得更加困難了。

為了增強在培訓市場的競爭實力,唯學在想盡辦法來實現詹總想實現的精品培訓,省城的另外兩家大的培訓學校尚才與金元也在努力地增強實力,甚至以藝術見長的育苗培訓學校也沒有閒著。特別是育苗,本來以藝術類課程培訓為特色,現在也開始做文化課程的培訓。

話說去年市裡建了新的文化宮,老的文化宮的建築作為省城的一份歷史見證留了下來,但市裡為了盤活這些資產,將老文化宮開始對外進行招租。老文化宮地處麓山區,那裡靠近紅葉小區,特別是這些年城市的開發加快了之後,那裡成了有名的開發區,老文化宮這個位置便成了一個好地段。

但老文化宮招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市裡有規定,需要保持老文化宮的原貌,只能用於文化用途,不得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

最開始還有開餐館酒店的想去參與招租,但都被主管部門給拒絕了。最有條件的倒是那些培訓學校入租的可能性最大。唯學有自己的校舍,不會參與競爭,尚才成了這老文化宮的最合適入租單位。

餘校長已經去老文化宮考察過好幾次了,每次都會帶著自己管教學的鄺主任與管招生的常主任去,他想知道這個地方到底合不合適,劃不划得來。但事實上,留給他思考的時間也不多了。

尚才的校舍建設已經非常緊迫了,它雖然在省城的培訓界有一定的名氣,但他的校舍一直是一個問題,目前他租的校舍分散在三四所職業中學裡,雖然餘校長平時跟人聊起的時候嘴裡說是什麼什麼分校,但其中的不方便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那些職業中學裡租的校舍,除了管理上的不方便之外,更麻煩的事就是裡面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裡面的學生吸菸、喝酒,甚至打架、賭博……等各種問題時常見諸各種新聞媒體,家長們對尚才這些分校頗有意見。

“這一次,無論如何也要盤下這老文化宮!”餘校長跟鄺主任說道。

“是的,現在這校舍問題就是咱尚才發展的最大障礙,再不解決可不行了。”鄺主任說道,為了不受那些學校的學風的影響,每次到了週末,那些班主任們就不得不去維護著各種紀律,非常的不方便,而且也給尚才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

老文化宮工人文化宮主體分為三層,還有頂樓和地下室,它是那時仿前蘇聯樣式但又結合中國當時的時代特色而設計的。它通體灰色,內部是具有歐式風格的鋼窗結構,屋頂由橘黃色的琉璃瓦鋪成,後來透過改造進行了亮化處理,當夜幕悄悄降臨到這個美麗的城市時,那幾十盞射燈和霓虹燈便不約而同的亮了起來,點綴著美麗的文化宮,使它瞬間增色不少。

新文化宮的建成之後,那些追求文化享受的市民已經不再往這邊來了,到這裡來的除了偶爾有老人帶著小孩在文化宮前坪玩耍,那就只有看守這大樓的保安。

餘校長帶著鄺主任與常主任來到文化宮的大門口,值守的保安帶著他們進了文化宮的大門。

一進大門,“文化宮歡迎您”六個大字映入眼簾,再往裡走,有文化宮平面導航圖:一樓有供青年人休閒娛樂的網咖、舞廳……二樓是為中、小學生學習所設的圖書室,有幾百平方,供各種學習用的大教室七八間。走上三樓,還有乒乓球室,鋼琴室,健身房什麼的。

他們三人看完了這老文化宮,值班人員陪著他們出了老文化工,他們三人議論了起來。

“還是市裡有眼光,如果這個地方變成餐廳,那可是一種浪費,這地方還真是要用於文化教育事業才更有韻味。”餘校長說。

“餘校長說得很有道理,這就象是專門為我們培訓學校定做的,一樓改成休閒區,閱讀區,到時家長們也有了個好去處,二樓三樓都可以稍加佈置便改成教室,足足可以安排十幾個培訓班班了。”鄺主任說道。

老文化宮裡的教室都是那種老式的,平時是為了方便組織各種講座之類而設計的,每間都有一百二三十平方,可以坐上百號人,如果稍加改造,中間隔一下,一間就可變兩間,而且還顯得寬敞有餘。

“十幾個班,六七百號人,一年收培訓費便可收到五六百萬了,扣除百來萬租金,我們還是很划算的。”常主任是搞招生的,他對招到學生便能賺錢更敏感。

餘校長看了看周圍的小區,高聳的電梯樓預示著這裡住的人可不少,少說也有上十萬人,生源自然不成問題,他聽到常主任說的培訓費用,笑了起來,說道:“這個地方的住戶可不在乎一年幾萬塊的培訓費用的,你太小家子氣了,再說,那百來萬只是底價,競標之後肯定得漲的。”

“既然這樣,那我們還猶豫什麼?趕緊下手,免得別的學校醒悟過來了,就晚了。”常主任說道。因為這校舍的問題,可沒少給常主任帶來麻煩,每次他做招生宣傳的時候,尚才的校舍便成了家長們吐槽的重點。

餘校長想租下這老文化宮,因為他需要一個更理想的場地來開展培訓業務。但這可不是他說了算的,他擔心別的培訓學校過來搶這地方。

剛過完春節,市裡就對老文化宮的出租進行了招標,省城有好幾家培訓的學校或機構都來參與了競標。但這些培訓學校或機構要麼因為自己的規模太小而放棄了,要麼因為競標價格越來越高而沒有中標。最後,餘校長以兩百萬不到的價格拿下了這老文化宮十年的使用權。

經過一番改造,老文化宮的二樓三樓都成了尚才的教室,一樓則是按上級的要求必須儲存的一些文化設施與家長休息處。沒過多久,餘校長便將尚才整體搬到了這新的地方。

新搬的地方確實比原來方便了很多,不再用象以前一樣在租借的幾個校區裡跑來跑去了,但這裡比原來的開支卻大了不少,象能租用的那些閒置的教室,一間教室一年下來也就那三五萬塊錢,但現在翻了倍還不止了。

想到這些開支,餘校長有些心痛了,心想總得想個辦法賺回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