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星際爭霸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311章:攻其右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11章:攻其右側

在準備好了攻擊節點之後,林東命令自己的工程母艦向右側的星系內部發射了100萬枚對地遠端攻擊導彈。其中有50萬枚導彈,帶有花生米的聚集彈頭。

而且在這次發射之後,林總,馬上命令自己包圍星系外圍的節點,單位向中間的星系發射反作用力光線。

反作用力光線也就是剛才繳獲對手綠色光線的重力光線。將綠色光線的發射兩極對調,這就形成了反重力光線反重力光線是可以將對手的重力震蕩波進行反向推廣。

不但使得最手的震蕩波無法進行發射出來,而且還能把對手做到震蕩波,直接反向推回去,打擊對手的星球。會給對手星球上面所有的電子設施裝備全部造成毀滅性打擊。

而攜帶自己的超級微型機器人的塵埃雲,主要是林東想測試一下,這些早就被淘汰下來的,具有無法辨別能力的塵埃雲是否還有其他利用價值?

在這樣的計劃安排之下,100萬枚導彈分開陣型快速向前發射。

對於這一次導彈的發射,林東也做了一些細妙的調整,他不是讓導彈飛入對手的星系外殼,這樣的話導彈要進行一次很長時間的飛行。

雖然對地導彈的飛行速度也非常快,能夠達到0.6倍左右的光速。也就是秒18萬公裡到20萬公裡的速度。但是工程母艦距離對方星系的表面距離。

至少有500萬公裡。也就是說,導彈還要進行飛行半分鐘左右才能到達星系的外殼進行穿透。

對方剛剛發射過一次大規模的震蕩波的環繞攻擊。

如果進行二次充能的話,那樣的話,給對方25到30秒鐘的時間,很可能自己的倒在幾乎無法接近外殼就被震蕩波擊中。

所以林東這次發射導彈就在對手剛剛發射過一次,大型震蕩波之後,馬上命令啟動導彈發射,這樣的話,想借用一次時間差將對方的這個空檔發射器緊緊的抓住。

才能使得自己導彈以最大生存機率的機會飛入到對方星系的內部進行打擊。

由於前面詳細地進行了掃描探測,林東對於對手星球的位置,軌道的標記十分清楚,已經將這些射擊諸元全部注入了導彈內部。

所以只要對手的這次大型震蕩波打擊之後,一定會要進行系統化充能,因為林東認為這種超大型的震蕩波肯定不會是由對手母艦發射出來的。

不要忘記林東已經繳獲了大約20萬艘外星人的作戰母艦,這些母艦毫無疑問告訴了林東,他們沒有這麼強大的功率來發射這種可以包裹整個星系的超大型震蕩波。

一定是對手從地面星球向整個星系發射的一次震蕩波,如此強大震蕩波的能力,在地面裝置上,林東認為,這種功率已經超過自己的發射功率。

只可惜的是他們只能在地面進行發射,由於現在這一次打擊過程當中,林東消滅了最少至少20萬以上的作戰單位。

在對於對手這些被俘獲母艦的分析上來看,對方在星球表面基地一定有一隻大型的或者超大型的動力發射系統來對整個星系進行發射。

或者是說對方在星系其他星球或者間接的小行星上面有發射擴大器,一旦從星球表面發射一次

超大型的震蕩波,這些發射器都會隨之進行傳導,將傳導出來的超大震盪,光波繼續放大。

一直打到可以包裹整個星系的外殼。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對於發射裝置來說,一棵星球可以進行全面覆蓋發射,而一座星系這絕對達不到的。

所以林東按照這個思路,就將自己的導彈前緣馬上進行限飛行傳輸。

他將自己的導彈直接傳輸到對方星系的外殼邊緣,距離對方外殼不過只有20萬公裡。

秒內就可以飛入對方的外殼,因此上100萬枚導彈,眨眼間進入了星系的外殼部分。

進入星系外殼以後,導彈上也有自身的探測感測,共享系統。他們可以將導彈探測感測出來的畫面傳輸給林東的指揮作戰中心,大屏幕上。

從大屏幕。林東發現,當自己的導彈進入了星系的內科以後,這座星系果然在內層,有一座環形的密集,曾在和太陽系的很類似。

它環繞在星系整個最外層的第六軌道的外面。擁有超過5000萬公裡的寬度,要比太陽系的外殼科伊伯帶的寬度還要寬。

看來自己的導彈必須要穿過這些密集在環線裡面的小行星和冰塊碎片所組成的雲帶才能進入到。

整個星系的第六軌道上面。與此同時,外星人的星系內部果然有不同,等次等級的放大系統,這些機械化的放大系統完全可以經受住巨大的震蕩波的震盪。

而且他們會將震蕩波快速進行放大,一次次的向外進行擴充套件,這就像水波紋一樣,忠心一個節點,慢慢的向四面發展,擴大而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最後把整個星系包裹在震蕩波的下面,只不過因為放大技術沒有能夠實現加速,所以他們星系本部發射出來的震蕩波外沿的距離不會超過200萬公裡。

因此上自己所有的發射節點單位都在200萬公裡之外,防止他們遭受震蕩波的打擊。

林東的導彈繼續向下準備,穿過這些小行星的柯伊伯帶。不過難度也是非常高的,他們的科一不在和地球所在太陽系的有些不同。

太陽系的柯伊伯帶相對於現在眼前建造的這支左側星系的柯伊伯帶的密度上面要差了很多,它們的密度非常的高,有點類似於土星的圓環一樣,密密麻麻,雙四層的結構佈滿了到處的冰塊兒,小行星,還有一些不知名的殘骸。

林東想那些不知名的殘骸,也許就是當初這只外星艦隊進來攻打人家星球的時候,留在了柯伊伯帶裡面,艦隊的碎片。

無論如何?自己的對地攻擊導彈利用自己精準的控制系統,不斷躲避的這些密集的小行星雲帶。

正準備穿過這片5000萬公裡的小行星雲,在進入到對方的星系第六軌道上去穿他第六顆大型星球。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間林東在大屏幕上面發現了對方,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機械系統啟動了這支密集的小行星雲黛。

他們從星球的本部向太空當中發射出來,一道巨大的光柱,直接照射這只小邢的雲帶。

很快,小行星雲彩就開始自我的旋轉起來,而且速度越來越快,完全形成了一個環形的包圍圈,使得自己後面進來的導彈紛紛落入的小行星雲在裡面

起火爆炸。

前方已經穿進來的那些導彈數量上,也只有總數的一半。也就是說,林東發射的遠端對地攻擊導彈只有大約50萬枚導彈進入了他們的星系內部。

這50萬枚導彈將順著整個的星系內部軌道進行快速飛行來攻擊,第三,軌道上面的外星。可宜居星球。

這顆可宜居星球所處的位置恰好也是這個行星星系的中央位置。

它距離母星至少還有兩三座軌道,她在母星的第三軌道上面。想要攻擊它的話,必須要穿過外圍的兩顆,三顆大型行星。

正當自己剩餘的50萬枚導彈,準備穿過第六顆行星,向中間位置飛行的時候,忽然間,這顆行星向外進行,一道灰芒芒的光線彈射。

瞬間自己的前方一側的導彈部隊就遭到了光線的猛烈照射,這些導彈就在空中紛紛的墜落到了星系的內部下面。

然後穿過了星系的底部墜落到遙遠的太空的深處,再也見不到。

這一下下來就有大約20萬枚導彈,被剛才那一道光束全部擊落。

只剩下30萬枚導彈,繼續向前沿著星球的中心軌道進行飛行。

看到這裡,林東這才明白,他們整個星系內部的六顆行星,應該已經佈滿了發射裝置,而且很可能都是機械化自動發射,一旦觸及到目標,周邊自己的導彈就會被每顆星球攔截。

要想飛到第三軌道外面,至少有三顆大型星球和太陽系的很類似,想穿過這三顆大型星球。

中間位置的第四第五軌道上,兩顆大型星球形成了一個夾角的錯位。

他們的軌道旋轉速度幾乎一樣。因此上固定在整個兩座軌道之間的交叉節點位置。

這個交叉節點的位置很可能需要每次幾年的時間會錯動一次。

而現在林東導彈飛向的位置恰好就在兩顆星球交錯錯位的中間。

看到這裡,林東衝著大屏幕搖搖頭,他知道這次導彈攻擊恐怕是沒有太大希望,因為這兩棵佈置好位置的交錯星球一定會再次同步發射震盪光波。

果然是被林東猜對了,自己的30萬枚導彈的前鋒大約十萬枚導彈,剛剛進入到兩顆星球的夾到當中,瞬間就墜落到地下。

兩顆星球果然是相互之間進行光束發射,大規模的引力波將中間的飛行導彈全部擊落。

背後在進入的另外十萬枚導彈也被擊落一半,現在剛剛30萬枚導彈,只剩下了15萬。

仍然不斷地繼續朝著前面飛行,這一次的光波打擊之後,對方要停下來充能,所以剩下的15萬枚導彈穿過了這個狹窄的交錯通道。

進入到了他們的內側軌道位置,這裡正好就是類似於太陽系當中的小行星隔離帶。

看起來這個星系除了在行星數量上少了兩顆。其他的邊沿位置和佈局狀態與太陽系幾乎就像是姐妹一般的一樣。

沒有辦法,民中的導彈,剩下的15萬必須要穿過這片小行星。才能進入到星系的恆星第三軌道,也就是可宜居星球所在的軌道上面去攻擊可宜居星球。

這個時候外星人星球上面又起飛上來,大約有兩萬艘作戰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