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625冰封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四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四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上)

只見以木寨為中心,上下約莫半里的昆都倫河冰面突然在劇烈的爆炸聲中

破裂了,一剎那,至少有一半的騎兵掉入了冰窟!

“篤篤篤……”

一陣既像馬蹄聲,又像鈍器敲在冰面上的聲音從下游傳過來了。

不多時,約莫三百騎從昆都倫河的南面過來了。

只見他們的冰面上飛馳著,絲毫也沒有擔心滑倒的樣子——這是孫傳宇麾

一支給戰馬按上了有著鐵釘蹄套的龍騎兵。

他們抵達破碎的冰面附近後,就在馬上舉著火槍對殘存的、正在搖搖晃晃冰面上掙扎的蒙古騎兵展開了射擊,一排射擊完畢後便轉向後面。

木寨北側驛道上的達延睚眥欲裂。

“好歹毒的蠻賊!竟然在冰層裡藏下火藥!”

眼下他是欲哭無淚,這一段冰面被破壞後重新凍好至少還要五日的時間,而這五日,他這殘存的人馬能堅持下去嗎?

……

朱克圖沒有退路了。

他所在的土默川大平原就是歷史上的敕勒川,實際上是主要是指由黃河在

前套附近最大的支流大黑河流經的地區,大黑河兩岸,密佈著由兩萬戶漢民開墾的良田以及沿著河岸的一百個農莊,農莊雖然都有土圍子,不過是擋不住蒙古騎兵的衝擊的。

朱克圖可以捨棄土默特左翼古祿格的牧民,因為他們可以騎上馬快速奔逃,他不能捨棄這些農戶,因為他們逃無可逃。

只能在敕勒川一帶與衛拉特騎兵大戰一場!

時至今日,尼堪麾下的常備騎兵也有了一些變化。

飛龍騎這邊依然以冷兵器為主,不過在見到建奴的虎槍後,尼堪與一眾工匠商議過後決定對飛龍騎長槍的制式進行了調整。

還是一尺長的加厚匕首形狀,下面攢著大團紅纓,不過在槍刃與木杆的結合部位多出了一個向上翹的小枝,類似於虎槍的槍鉤,小枝內側開刃,既可夾住敵人的兵器,若對方也是長槍,還能將其槍桿割斷。

裝上小枝後的飛龍騎長槍長一丈一尺,槍刃的套筒也長達一尺,與槍桿緊緊連在一起,整隻長槍重達十斤,也只有飛龍騎的勇士才能舞動它。

加上小枝後飛龍騎的防御能力增加不少,也減少了突陣時的損失。

作為肉搏兵種,時至今日,飛龍騎的裝備還是相當可觀的。

幾乎完全採用了繳獲的建奴巴牙喇騎兵的裝備,一身皮甲外面套著鐵甲,馬匹半身皮甲,無非是將頭盔上面長長的避雷針削短了,針頭與頭盔之間系了一根紅色的布帶。

由於產量有限,猛虎騎尚沒有全部配上佛朗機銃,多半還是弓箭加騎刀的配置,不過對於這一支近身格鬥戰力也相當不俗的騎兵,尼堪左思右想之下覺得讓他們老跟在飛龍騎後面撿便宜有些不妥。

最後與諸將商議過後,決定給猛虎騎配上配上雙騎刀,其實也沒有好的雙刀技法,不過是加強了防禦罷了,以前用左胳膊掛小盾的做法雖然也能起到防禦的作用,不過終究沒有騎刀強。

有了雙刀的配置,猛虎騎的士兵這下可就慘了,既要訓練右手揮刀,如今又加上了左手揮刀,這一天下來,原本還指望有一隻手還能騰出來吃飯,這下可好,只能直接上嘴了。

不過訓練的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雖然還是不如以前那隻手利索,終究比普通牧民強一些。

三斤的略帶弧形的騎刀,左右開弓,畫面頓時有些美。

既然加強了猛虎騎的兵刃,這裝具也就上去了,與飛龍騎相比,也就是少了一層皮甲,在棉衣外面套著一件鐵甲,馬匹也是半身皮甲。

龍騎兵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隧發火銃上。

這個時代大明的火銃,一般來說裝填三錢的鉛子、三錢的火藥,對於加強了銃身質量、火藥強度的瀚海國來說就不能按部就班了。

以前的隧發火銃銃管長三尺,總長四尺,重八斤,可裝填四錢的彈丸一枚,用藥五錢,威力、射程均大大高於時下任何一種大規模列裝火銃。

這種火銃有效射程八十米,最遠射程可達百米開外,六十米左右可破甲,四十米以內可破重甲,進行拋射時,射程可達一百五十米,原本是對敵的利器,不過在馬上使用卻不能發揮出其最大的功效。

原因也很簡單,既然是騎兵,敵人也多半是騎兵,雙方的距離呼吸可至,如此一來,既想遠端亂敵,又想給敵人大量殺傷,這距離就不能隔得太遠,但太近了可能你還沒背好槍敵人就上來了。

怎麼辦?

尼堪與相關人員商議過後決定試製一批射程更大的火銃,於是便有了眼前這一批。

這批火銃銃管長四尺,總長五尺,這也是能在馬上使用的火槍的極限了,也是此時大多數人的身高狀況,再長了一來裝填不方便,在馬上也不好操作。

重達十斤,可裝填五錢的鉛子,六錢的火藥,最大射程可達一百二十米,有效射程一百米,穿甲射程八十米,拋射時,最大射程近兩百米,不過在一百五十米的時候效果最佳。

這樣的火銃瀚海國的赤塔工坊也只趕製了六百杆,全部配給了朱克圖,於是現在朱克圖這千人隊的龍騎兵便是六百普通隧發銃、六百加強版的隧發銃。

饒是如此,他這三千人想要一舉擊破眼前固始汗的萬騎卻並不容易。

與喀爾喀、察哈爾的蒙古騎兵不同,衛拉特部的騎兵戰力一直很強橫,歷史上就是對上滿洲騎兵也能硬抗(雖然那時的滿洲騎兵戰力已經被鐵桿莊稼削弱得厲害),那可是在與烏茲別克的彎刀騎兵、哈薩克重甲騎兵中磨礪出來的精銳。

衛拉特諸部都很重視常備騎兵,特別是和碩特部、準格爾部,常備騎兵的數量還不少,這也是被強敵環伺給逼出來的。

常備騎兵的訓練有素,普遍的甲冑、兵刃,與中亞馬匹混血過後更加高大的戰馬,像朱克圖這種純粹出身林中,隻身鬥過黑熊的勇士,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眼神裡也滿是凝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他沒有退路了。

身後便是敕勒川大平原,退無可退,再退便是青城了!

他身後的薩哈連、巴圖爾兩部部族騎兵也不簡單。

巴圖爾的阿拉克卓特部本來就是察哈爾的核心部落,戰力一直不錯,何況如今他帶出來的是一千精銳,按照蒙古人的規制,牧民出戰時是要自備戰馬、兵刃、甲具的,他這一千人每人身上至少有一件皮甲。

而作為尼堪岳父的薩哈連手下這一千騎與之前相比更是大為改觀。

與常備軍幾乎一模一樣的騎刀、騎槍,一身製作精良的牛皮甲,這都是牧民自己購買的,對於自己麾下的牧民需要的兵器,尼堪倒是沒有藏私,敞開了供應。

庫楚克的雅庫特騎兵鎮守大營,另外的五千騎全來了。

五千對一萬,有把握嗎?

一萬騎想要殲滅我這五千騎也不容易!

想到這裡,朱克圖一顆繃緊的心稍稍放鬆了。

他用胳膊夾著騎槍,雙手湊在嘴邊哈了哈氣,又搓了搓,深吸一口氣後將自己的左手高高舉起來了。

“嗚……”

他的親衛隊裡面的號手全部吹響了手裡的銅號,時至今日,瀚海國也已經逐漸淘了汰牛角號,改用銅號了——實際上蒙古人此時已經在大量使用銅號。

晨曦中,五十三歲的圖魯拜唬依舊身形挺拔地跨在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上,這種戰馬布哈拉人稱為“阿哈捷金馬”,中原大漢時稱為汗血寶馬,既能負重,又善於衝刺,可比純粹耐力強的蒙古馬要強上許多。

像這樣的戰馬圖魯拜唬一共有八百匹,都是他和碩特部最強壯的勇士才能擁有的,而這八百騎便是他固始汗圖魯拜唬的親衛。

除了這八百騎,他圖魯拜唬直屬的部落有五千騎,都配備了皮甲和統一的彎刀,剩下的五千騎中,大多數是來自天山附近的輝特部,在北疆的輝特部中,靠近阿爾泰山的自然最為強大,彼等如今依附於杜爾伯特部。

不過靠近天山一帶的輝特部卻投靠了和碩特部,這一部的首領便是蘇米爾,一個皈依了天方教的蒙古人。

蘇米爾統領著另外五千騎,他的核心部落實際上只有三千騎,剩下來多是固始汗撥給他的乞兒吉斯、哈薩克等小部族騎兵。

聽到對面悠長的銅號聲,圖魯拜唬倒是有些意外。

對面明顯比自己人少,竟然敢主動進攻!

與朱克圖的戰法不同,圖魯拜唬卻是兵分兩路,他讓蘇米爾帶著五千騎先上,自己和碩特部的五千騎壓陣,伺機支援或側擊均可。

朱克圖五千騎全部出動了!

本來人數就少,若是還保留後備力量的話這攻擊力就大打折扣了,何況若是他的三千常備軍全部上了,將兩千部族騎兵留在此地也不安全,在這偌大的平原上,敵騎在人數佔優勢的情形下可輕易地繞到自己的身後。

一往無前!

這是眼下唯一的戰法!

朱克圖出發時依舊讓一千兩百飛龍騎打頭陣,六百猛虎騎繼之,最後面是一千兩百龍騎兵,龍騎兵後面緊緊跟著兩千部族騎兵。

打頭的龍騎兵裡面,又以戰力最為強橫的四百騎稍稍突前。

在這個時代,凡是冷兵器的戰鬥,無論是騎戰還是步戰,打頭的自然是最為勇敢的,不過也是傷亡最多的,為了鼓勵他們戰鬥,尼堪對這些人的待遇非常好,幾乎與隊官平齊(百夫長)。

蘇米爾也帶著五千騎出發了。

一剎那,在以前的敕勒川、如今的土默川、漢人嘴裡的大黑河邊上,一萬騎踏在地上發出的巨大的沉悶聲響刺破了黎明,揚起的塵土也遮蔽了日光,雙方的騎兵的腎上腺素頃刻便上升到最高。

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