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625冰封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四章 木.野狐.禪之十二:火中取栗(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四章 木.野狐.禪之十二:火中取栗(1)

四月下旬,膠州灣。

最近幾日,北風、南風交替而起,讓膠州城裡的鄭森也是躊躇不定。

“到底是去濟州島還是旅順?”

自從決定遵旨協助清國一方後,鄭森便為了去往何地而煩躁不安。

按說無論是旅順還是濟州島,作為大夏國的重地自然防備森嚴,任一地方都不是好去的,你若是膽子大,航海技術高潮,此時橫跨黃海,然後北上去海參崴,那時海參崴的港口剛好解凍,那裡防禦薄弱,肯定是最好的選擇,也能起到好的效果。

不過,對於這個世界的明國人來說,去海參崴的風險實在太大,海況、海路不熟不說,此去海參崴不下五千裡,海上風雲變幻不定,若是遇上風暴,隨時會葬身魚腹。

又不像呂宋、南洋群島、日本那樣成熟的航線,航路大致清楚,對於沒有掌握經緯度的測量、計算方法,更沒有航海鍾、六分儀的明國人來說,在沒有任何嚮導的情況下去海參崴無異於天方夜譚。

何況,想要去海參崴必定要透過濟州島海域,這樣的話還不如直接選擇濟州島。

從膠州灣出發,去旅順灣、濟州島的距離相差不多,都在千里左右,若是順風順水的話,以鄭家船隊的實力,五日也到了。

這一日,久違的南風終於起來了,這一刮便是一天。

次日,依舊是南風當道。

“去旅順!”

鄭森終於下定了決心——那裡,離夏清兩國交戰的地方更近,更能起到牽制作用。

三日後,萊州副將麾下終於準備完畢,一百艘大船悉數出動,包括五艘由蓋倫船改造的戰艦,全部為兩層甲板火炮,加起來也有三十門;二十艘大青頭(大號福船,有一層中層甲板火炮,有火炮二十門);六十艘二青頭(二號福船,鄭芝龍船隊的作戰主力,首層甲板佈置了一些火炮,大約有十門)。

六十艘二青頭還裝載了六千步軍,鄭森手下的參將張進、遊擊甘輝各統領三千人,張進的這三千人有兩千人有火繩槍,一千人是長槍兵,還能攜帶虎蹲炮、弗朗機多門,便於陸戰,戰時部分火銃兵充任炮手。

甘輝乃鄭軍猛將,手底下這三千人全部是冷兵器,不過這三千人可是鄭芝龍用大量銀子喂出來的,全部是一身的鐵甲,其中有一千五百人是武藝高強的刀盾手,一千能使七鬥力以上的步弓。

還有五百人效法滿清,全部是身高力大之輩,除了中華人士,還有不少倭人、黑人、東南亞一帶的土人,武器五花八門,不過至少看起來很威猛,份量都不在話下。

可惜由於船隻不夠,不能將馬信那五千騎兵帶上,否則在鄭森的心目中這勝算會更大一些。

當然了,這一切都建立在自己的水師能大敗瀚海軍水師的前提下,否則一切休提。

彼等五日後抵達登州,那裡的水師副將、原東江鎮總兵黃龍之子黃蜚卻稱病不出,並沒有出來迎接,不但如此,登萊總兵楊國柱也沒有出面,倒是登萊巡撫、至今沒有捲入到中原戰事的楊文嶽出面了。

“軍門”,鄭森也是沒好氣,見到楊文嶽後便開門見山,“末將路過芝罘島時,見那裡還是蠻賊的天下,軍門何不發兵攻打,末將觀彼處船隻很少,若是黃蜚將軍親往,肯定會一鼓而下”

與歷史上不同的是,沈志祥此時並沒有投靠清國,回到山東後被朝廷派到了蕪湖,擔任長江水師總兵,與身在鎮江的鄭鴻逵一東一西交相輝映。

無論是黃蜚還是沈志祥,與瀚海軍都有幾分機緣,如今夏清兩國尚未分出勝負,彼等作為軍中“老人”,自然不會出來討沒趣,不過作為文官之首的楊文嶽無論如何是要出面的。

不過,楊文嶽雖然躲過了“中原大戰”的絞殺,在登州的日子卻並不好過,楊國柱、黃蜚雖然都是明國的忠臣,不過在中原大戰後也是頗有些躊躇的,這其中的意味便不足為外人道了。

何況,貴為登萊總兵的楊國柱麾下只有三千步軍,想要與瀚海軍為敵目前還做不到。

更為關鍵的是,朝廷並沒有下令楊文嶽“收復”芝罘島——皇帝的意思也很明白,可以利用鄭芝龍的實力去遼東抑或濟州島插一槓子,不過在自己國境風雨飄搖的情況下,無論如何是不能將戰火再燒到山東的。

“咳咳”,楊文嶽輕咳一聲,作為朝中大臣,歷史上的保定總督,參與到中原大戰的他豈能不知國家形勢的,若不是實力有限,他早就想收復芝罘島了,不過如今大夏國強橫,若是將他惹惱了大明豈不是雪上加霜?

“此地只是暫時租借給夏國使用,雙方已有商議,等中原流賊肅清之後即可歸還”

“那能否讓黃蜚的水師協助末將攻打旅順?”

楊文嶽面色一凜,讓鄭芝龍與大夏國交惡雖然對於國家來說頗有些落了下乘,不過為國家長治久安計,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何況皇帝還給他下了密旨,讓他切不可將這事情透露出去。

可如果作為登萊巡撫,對於鄭森攻打旅順沒有半點表示也說不過去。

“也罷,大木啊,你也知道,原本的東江鎮水師在孔有德那狗賊叛亂之後便蕩然無存了,黃蜚手底下這些船隻多半是從其他地方調撥過來的,水兵也多為新募,這戰力也堪憂,你若是瞧得上的話,本官倒是可以給黃蜚說說”

“……”

次日,在增加了黃蜚的二十艘沙船後,鄭森的船隊再次出發了。

從登州出發,到旅順灣只有兩百餘里,如今又是南風季節,晝夜不停歇航行的話,一日即到。

水門上,楊文嶽、楊國柱、黃蜚看著遠去的船隊,神色都很複雜,各有心思,不一而足。

最後還是黃蜚忍不住說了一句。

“火中取栗啊,火中取栗啊”

楊文嶽面色陰沉,並沒有接黃蜚的話茬,楊國柱卻是有些疑惑不解。

“文麓,為何如此說?”

文麓是黃蜚的字,他看了看面色陰沉的楊文嶽,自己臉上也是陰晴不定,不過最後他還是說出來了:“大夏國雖然不義,不過彼等三番幾次協助我等,先是在皮島,接著在旅順灣,若不是有他們,東江鎮可能在更早的時間就覆亡了”

“何況,上次建奴入侵時,彼等首領尼堪親領五千兵馬前來天津支援,最後差一點全軍覆沒,彼等,不可謂不忠義,而我大明呢,除了一紙詔書外並沒有任何實惠與他,何況,彼等本來就是漠北蠻夷之輩,統一諸部後建立國家也說得過去,不說別的,自從這大夏國建立後,我大明的邊境倒是安寧了許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夠了!”,黃蜚還準備滔滔不絕往下說,楊文嶽卻斷喝一聲,接著背著手黑著臉大踏步下樓去了,留下黃蜚、楊國柱兩人惴惴不安地呆立在那裡。

……

就在鄭森的船隊路過芝罘島時,那裡正好也停泊著一艘雨燕號。

迄今為止,像雨燕號這樣既能作戰,速度又奇快無比,還可以當做通報船的戰艦很受大夏國海軍大臣孫佳績青睞,原本是一支完整艦隊的兩艘而已,如今在他的強烈建議下,在帝國的主要港口都有佈置。

比如,海參崴、佛林港、濟州島、宇久島、芝罘島、嵊泗島、室蘭港、利尻島、蘇西洛等。

當鄭森的船隊駛過芝罘島海面時,一艘雨燕號正在那裡修葺,當時雨燕號那盛大的船帆全部落了下來,從外觀上看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否則若是被鄭森看到了絕對會出手搶奪的。

鄭森的船隊走遠後,這艘雨燕號也不修葺了,立即升帆出發了。

鄭森沿著山東的海岸線北上,其目的不言自明,雨燕號將全部船帆包括那四面側帆都掛了起來,目的地也很清楚——旅順灣。

彼等利用側風橫跨黃海,一日便抵達了旅順灣。

這一切,鄭森並不知曉,在登州盤桓一日後,第二日一早彼等便繼續北上了。

抵達隍城島時,鄭森將船隊一分為二,自己帶著五艘蓋倫船、十艘大青頭、二十艘二青頭為一個艦隊,由他和林習山親自指揮,而施福叔侄與餘寬指揮剩下的十艘大青頭、二十艘二青頭。

為防止敵人埋伏,施福的船隊行駛在前面,與鄭森的艦隊保持著大約三里的距離,這個距離,在海面上肉眼都可以見到。

不過,令鄭森以及所有將領疑惑的是,等他們第三日一早出現在旅順灣附近海面時,這一路上他們並沒有見到瀚海軍水師的任何船隻!

“難道是彼等去渤海了?”

站在一艘大青頭的船頭,年僅四十歲的施福用手中的單筒望遠鏡看了許久,半晌才從嘴裡說出一句話。

“不!”

一旁,他的侄子、今年二十二歲的施琅卻是搖搖頭。

“叔父,自從上次在日本海域兵敗之後,侄兒便對這什麼瀚海軍的水師上心了,最後綜合各方訊息”

“如何?”

“彼等無論是陸師還是水師,都是軍法森嚴,比如說這水師,停泊時如何安置,晚上如何值守,如何巡邏,如何操練都有一定之規,別的不說,就說那巡邏,按照江浙一帶海商的說法,除非遇到惡劣的天氣,彼等的巡邏路線都遠到一百裡,凡是關鍵的航線幾乎都有彼等之身影”

“那你的意思?”

“其中必定有詐!”

“如何個詐法?”

“具體不知,不過彼等肯定在醞釀一個巨大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