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625冰封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3)訓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3)訓練

瀚海軍沒有絲毫吝嗇或隱藏。

這些降將除了極少數,幾乎都會騎馬,也能在馬上戰鬥,故此,等到眾人開始對抗訓練時,學校的教官乾脆按照彼等的喜好分成了兩撥人,一撥劃入飛龍騎,一撥劃入猛虎騎,並領到了相應的裝備。

與瀚海軍差不多,能在戰馬上使用虎槍的人並不多,最終一百五十人中有五十人選擇加入飛龍騎,剩餘的全部進入猛虎騎。

令他們擔心的是,正式進入武器訓練的頭一個月卻還是佇列、體能訓練,不過與前一個月穿著作訓服訓練不同,到了這個階段則需要套著甲冑訓練,這樣的訓練,滿洲八旗出身的將領勉強能接受,那些原本是明軍的降將就有些吃不消了。

遏必隆、孫定遼都加入到了飛龍騎。

戴著全身行頭又訓練了一個月後才進入到騎馬的階段,此時,遏必隆終於知道瀚海軍的騎兵強悍在何處了。

努爾哈赤當時能以少數人馬一統建州諸部(大致在渾河以南區域),靠的是比其它部族更好的紀律、更多的兵器和甲冑,但在日常操練上並沒有特別的,他能有的也就是在給李成梁當家奴時學到的。

反倒是此時蒙古諸部,彼等在“男兒三藝”的賽馬、摔跤、射箭的練習下一直保持了很好的體能,特別是彼等號稱搏克的摔跤練習經久不衰,要練習此藝,也非得有一套完整的體能、技巧訓練不可。

(從搏克的出場式與日本相撲的出場式幾乎一樣,以及大量詞彙的相同性就可以推斷出,這兩個民族之間一定有某些淵源)

當然了,再好的個人勇武遇到老汗時代用明軍家丁方式訓練出來的女真精銳團隊就不夠看了——這裡要說明的是,建州八旗騎兵實際上是一個加強版的大明精銳部隊,既有勇武,又有紀律,還有團隊作戰能力,蒙古人遇到這樣的部隊,實際上是遇到了加強版的李成梁,豈有不敗之理?

故此,建州/滿洲八旗騎兵確實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後世他們能以不到十萬人馬的隊伍橫掃整個中國,除了僥倖之外,更多的還是實力使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很不幸,他們遇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索倫人尼堪。

更好的戰馬、更好的甲冑、更加科學/嚴格的訓練、更好的給養,加上火器的加成,更為關鍵的是,身處滿洲人北邊的索倫人一點也不缺乏一往無前的果敢,用俗話來說,那就是更加“野蠻”,在他們的帶動下,無論是蒙古人還是漢人都變得“驍勇”起來。

遏必隆身材高大,在身穿盔甲訓練了一個月後再穿著盔甲騎上專門配給他們的混血戰馬——那種大夏國獨有的、以乞爾吉斯高頭大馬為父系,上好的蒙古馬為母系雜交出來的、如今已經被稱為“大夏馬”的戰馬後,這心裡的震撼不禁無以復加。

在建州八旗出現之前,蒙古人的騎兵包括常備軍在內,戰馬、鞍具、弓箭、長矛/彎刀、甲冑(如果有的話),都需要自己製備,這個時代,幾乎所有的蒙古牧民幾乎都會自己製作鞍具、牛角弓,實在不會的,也能用牛羊馬匹向部落裡的高手交換。

單輪騎術,蒙古人肯定在山林人的女真人之上,不過單論個人勇武,遊獵出身的女真人肯定在遊牧出身的蒙古人之上,在老汗時代,一開始,甲冑、武器、給養都是需要旗丁自己製備的,後來拿下遼東之後有大明設定在遼陽、瀋陽、開原三地的作坊,彼等自然也製備了一些,饒是如此,也只能滿足常備軍的需要。

若是要全員動員,武器還是會參差不齊的。

以一個擅長騎射的人來看,好的戰馬自然難得,好的戰馬難得,好的鞍具更難得,在女真人的內部,一直有“一套鞍十匹馬”的說法,那自然是由於鞍具的雕飾(鑲金包銀)、需要的皮具(最少需要一整張牛皮,還要在奶裡長時間浸泡)等造成的,不過就算是尋常鞍具,那也需要四五匹普通的戰馬來交換。

眼下這一整套行頭,拋開令他晃瞎雙眼、簡直不敢相信的板甲不說,就說那幾乎一樣的鞍具就完全不亞於以前愛新覺羅家族才能擁有的上等馬鞍!

這些馬鞍飛龍騎人手一套!

遏必隆有些明白大清為何一敗再敗,最終一敗塗地了。

想當年,老汗號稱“十三副遺甲”起兵,放到現在,人家瀚海軍一個騎兵的全套裝具就夠得上那十三副甲冑了!

除了近戰的武器外,每人還發放了一副七鬥力的騎弓,能在戰馬上使七鬥力的騎弓,那肯定是好手了,遏必隆試了試,聽一邊的石明雄說這種弓不過是瀚海軍飛龍騎的標配,這內心不禁更加驚歎了。

放在滿洲八旗,七鬥力的騎弓,會使的自然也大有人在,不過能在戰馬上運用自如的也並不多,恐怕也就是各旗的精銳以及保護旗主的巴牙喇護軍才有這個能力!

從當天開始,除了日常的體能、隊列訓練外,還有半日的騎馬訓練,以及半日針對性的力量訓練,包括手指、胳膊、上肢、腰腹、下肢全方位的訓練,面對著那些陳列在大校場角落的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器械,原本還有些不以為然的人全部啞口無言了。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所有的人都全力以赴投入到了訓練中,一個月過後,竟沒有一個人掉隊的。

也是,滿洲八旗軍將就不用說了,彼等肯定跟得上,就是那些明軍出身的將領,多半是遼東衛所的世襲軍將,能在遼東立足,這手底下還是有兩下子的,何況都是將領,至少在吃食上不會缺少,故此,與普通百姓不同,這些人的體能相當之好。

又是一個月過去了,隨著專案的增多,每日的訓練量也在增加,三個月後,終於輪到了教授馬上戰鬥技巧的時刻。

教授遏必隆他們飛龍騎的是一個阿克墩手底下的經驗豐富的飛龍騎,如今是一個團副指揮使,三十歲,他騎在一匹大夏馬上先站立不動演示了一番,接著先後有使槍的、使刀的、使狼牙棒/鐵鐧/鐵鞭的上來與他對打,都被他一一化解。

最後他來到眾人面前,大聲喝道:“你等可瞧清楚了?!”

見眾人還是懵懵懂懂的,他便策動戰馬又演示了一番,一邊演示一邊大聲說話。

“我等飛龍騎虎槍的技法只有十八式,除非你自負天賦異稟,否則就老老實實按照這十八式來習練!”

“大的技法有三種,刺式、劈式、擋式”

“刺式又分三種,單臂夾在腋下,手緊握虎槍槍桿中部為一式;對敵之後,一手虎槍,一手短銃為一式;雙手虎槍又是一式,這裡又分出對敵九式,剛才吾已演練過了”

“我瀚海軍的虎槍槍刃又長又寬,幾與前朝的陌刀類似,故亦可用來劈砍,不過,這種招式只能在己方大佔優勢或形勢危急之下使用,一般情形下萬不可使用!”

“擋式也分兩種,單手擋、雙手擋,又各分三種”

教官在他們面前連續演練了三遍後便停住了。

“從今日開始,十八式,每一式在地面上習練一百下,在馬上習練一百下,一個月後加倍!”

遏必隆聽了心理一凜,“原來之前那許多的力量練習全部是為了今日做準備的,十八式,每下一百下,加上融會貫通,便是十九下,這便是一千九百次,難怪……”

在馬上騎射的訓練瀚海軍並沒有過多的教授,這些人在這方面都是高手,不過一個月高強度的訓練過後,遏必隆並沒有見到那傳說中“一手短銃、一手虎槍”的訓練。

“彼等還是有所保留啊”

第五個月開始,已經是冬季了,學員們終於開始了對抗、列隊訓練,遏必隆學會之後這心裡殘存的一點僥倖至此完全拋卻了。

“大清敗的不冤啊”

第五個月結束之後,他已經感到自己的身手比以前又上了一個臺階,不過眼看周圍,絕大多數降將都對瀚海軍的裝具、訓練、伙食佩服的五體投地,就算還有那麼幾個心有不甘的也掀不起大浪。

不過五個月過後,遏必隆的周圍也有了一批人,彼等都是以前滿洲八旗的降將,有的是在梅河口、大黑山、梨樹城、八面城、調兵山等幾場大戰中受傷被俘的,有的是大敗後跟隨主將投降的,那些心甘情願投降的多半是以前海西四部以及東海野人部落。

“還是養不熟啊,彼等,就連黑斤人也不如啊”

遏必隆有此感嘆是因為主動投降的黑斤人軍將一個也沒有,大多是受傷被俘的。

與遏必隆最親近的不是出自佟佳氏的佟養甲,而是葉布舒,一個真正的黑斤人,或者叫他索倫人也無不可。

葉布舒,龍城勒克德渾的副手,原黑龍江三江流域最大黑斤部落哈拉達的兒子。

在調兵山之戰結束後,恩索立即對龍城展開進攻,最後勒克德渾突圍了,他倒是突出去了,不過葉布舒卻受傷被俘。

葉布舒,今年才二十五歲,身材高大雄健,在遏必隆看來,完全不亞於鰲拜、穆克譚、費揚古。

最後,根據個人勇武,原本像石明雄這樣的人都退出了小隊隊長的行列,而像遏必隆、葉布舒這樣的人最終成了新的小隊長,堂而皇之排到了小隊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