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625冰封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章 川藏決戰(7)插曲(下)機帆船,捲起千堆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章 川藏決戰(7)插曲(下)機帆船,捲起千堆雪

“好大一支船隊!”

重慶府。

重慶府城是四川首屈一指的大城,夾在嘉陵江與長江之間,從最東邊的朝

天門,到最西邊的金湯門,方圓近三十裡,還超過成都。

六月份,正是江水浩渺、湍急之時,此時,莫說沿著長江逆流而上了,就算順流而下也要萬分小心才是。

不過有一支船隊卻完全沒有受到江水豐欠、水流緩急、江裡礁石眾多的影響。

放眼天下,也只有如今已經完全佔據除了四川以外長江以北土地的大夏國了能做到了。

大夏國佔據湖北後,便將夷陵州改為宜昌,升級為府,並在那裡設定了大型船場和碼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大夏國肯定會以此地為基礎,徐徐進圖川東鄂西之地。

果然,在佔據宜昌五年後,大夏國已經在此地擁有各類艦船幾百艘,扼控宜昌到武昌一帶的長江水面,如此強大的艦隊,如何能只管顧長江宜昌以東江面,從去年開始,宜昌艦隊一開始以三四艘為單位逆流而上,逐漸探索宜昌到重慶之間的航道,最後發展到以幾十艘船隊推進到廬州、敘州一帶。

此時的四川長江附近的三股勢力,重慶的曾英、廬州/敘州的曹勳、合江-江津一帶的王祥都都擁有不小的水上力量,特別是扼控嘉陵江、長江下遊的重慶總兵曾英更是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

不過,當大夏國的戰艦逆流而上時,不約而同似的,這三股力量竟然都對瀚海軍的船隻視而不見,就當他不存在似的。

於是,就在這一兩年,瀚海軍宜昌艦隊已經將從宜昌一直到敘州的航道完全摸清楚了。

這一日,重慶府城外面的長江江面上突然駛來一支龐大的艦隊!

得到這個訊息,西南三省總督(實際上是川東巡撫)文安之、重慶總兵曾英都趕緊來到視線最好的朝天門城樓觀望。

文安之,一個年近六十的文官,宜昌人。

曾英,只有三十歲,二十剛出頭時,以書生之資主動來到川東,先是擔任守備,最後做到了重慶總兵的高位,歷史上的他做到重慶總兵才二十四歲,完全是靠自己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實力之強,恐怕還在川西的楊展之上。

在原本的歷史上,張獻忠死於鰲拜的弓箭之下後? 張可望帶著餘部過江? 與曾英大戰,曾英不幸落水而亡? 從而造就了大西軍全數過江? 最後佔據雲貴一帶風起雲湧十餘年的局面。

若是曾英不死? 大西軍多半過不了江,最後只能亡於清軍之手,而重慶的曾英在楊展死後也會獨木難支,最終不敵清軍。

沒了大西軍? 南面滅亡得會更快。

在那個當口? 只有一個可能能拯救南明? 那就是曾英與大西軍聯合起來? 但那是不可能的。

曾英身材頎長? 英俊挺拔? 人稱“曾公子”? 頜下三縷長鬚,又稱“美髯公”? 看似一個書生? 實際一員悍將,就是由於他的悍勇,他先後收服了姚黃餘部中的李佔春、餘大海、張天相、胡鳴鳳等,聲勢之盛,連大西軍帶兵能力最強的張定國也只能隔著嘉陵江與他對峙。

曾英的右臉頰有一條明顯的刀疤,那是在張獻忠入川後,曾英與之交戰被張獻忠親手砍傷的,就是這條刀疤,倒是很好的掩蓋了他出身書生的身份,陡然而增一股剽悍之氣。

剛才那句“好大一支船隊”是文安之發出來的,曾英聽到後卻暗暗有些後悔。

“以前還是軟弱了,前幾年,若是牢牢卡住江口,不許大夏賊的船隊往來,豈能有今日之盛?”

不過他在內心也搖了搖頭,大夏賊的船隻並沒有升帆,多半是用上了如今在大明境內傳開的那甚“蒸汽機”,無須藉助風力、船槳便能一日千里,還能逆流而上,遇到大型礁石又能從容避讓,在這長江江面完全是無敵的存在,自己就算有心,也是無力。

其實,在靠近長江這一側的幾個碼頭,都停有大量的鳥船,有的還是三層的大船,傾力一擊的話,未必不是大夏賊的對手。

不過曾英還是忍住了。

大夏賊此次西去,多半是與川西的戰事有關,他們在半個月以前突入川西,與內訌的明軍以及張賊連番大戰,大有一統川西之勢。

不過他們眼下似乎對重慶不感興趣,答案就呼之欲出。

眼下,張賊正率領大軍攻打敘州,廬州也是岌岌可危,大夏賊如此動作,肯定與川西的戰事有關,目標不是廬州就是敘州!

可惜眼下的明軍,包括他曾英在內,都是一盤散散,雖然有四川總督、西南三省總督,都是徒有虛名而已,否則,若是這些力量有統一的指揮,全部匯聚起來,無論是面對大西軍還是大夏軍都有一戰之力。

此時的曾英心裡已經有了“讓大夏賊與張賊兩虎相鬥,自己作壁上觀以收魚翁之力”的計較。

而一旁的文安之,倒是鬚髮俱張,憤怒之色溢於言表。

遠處江面上的船隻沒有船帆,也沒有船槳,不過在桅杆之間有一根煙囪,上面正冒著黑煙,船速很快,加上船隻眾多,捲起了大片的水花,遠遠看去,似乎激起了千堆雪。

……

而在江上的船隻裡,一艘較大船隻的兩層直通甲板的首層甲板上,有兩人正並肩而立,一人年約三十,正是宜昌艦隊的指揮使孫魯。

一人年紀大得多,年近五十,不過對這位艦隊指揮使卻恭敬有加。

原來這年輕一些的艦隊指揮使孫魯是老道孫道成的長子,長大後先後在陽都高級技工學校、海參崴海軍學校學習,最後自然加入到海軍,先後在雨燕號、遊隼號、金雕號、信天翁號上歷練,三年前升任崇明島守備,兩年前調到宜昌擔任艦隊指揮使至今。

而那年長者卻是在遼東投降瀚海軍的漢軍旗大將劉武元,眼下他已經升任湖北方面以步軍為主軍團的指揮使,這一次,他帶了整整一個軍團的人馬,也就是一個騎兵旅、三個步軍旅的人馬搭乘孫魯的船隻逆流而上。

孫魯在烏扎部出生、長大,他的母親還是尼堪的寡嬸,他娶的又是韓承影的女兒,這樣背景,讓降將出身的劉武元不敢有任何造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其實,在烏扎部長大,從小又接受過孫老道的漢家經典教育,又在赤塔小中學堂完整歷練過的孫魯從來沒有小瞧眼前這位劉武元。

以前的遼東降將裡,混的位置最高的還是這位劉武元,他將孫定遼、祖澤潤等人全比下去了,自然也是有兩下子的。

何況,此次西進四川,樞密院點名讓他的軍團去,不用說也是莫大的榮耀了。

歷史上,劉武元曾經領兵擊敗“反正”的金聲恆、李成棟,能力肯定不差,加入瀚海軍後,不顧自己年紀大,在軍政學校學習也是兢兢業業,雖然一開始不如祖澤潤、孫定遼等人,最後還是脫穎而出。

曾英忍住了心中的怒火,不代表其他人也是這麼想的。

船隊行駛到合江縣時,眼下佔據著整個四川江南之地的總兵王祥一向與曾英不對付,他自然知道瀚海軍,不過並不以為然,得知瀚海軍的船隊又過來了,而前面的曾英同往常一樣沒有任何動作時,這小心思便轉開了。

“大夏賊水師厲害,不過我麾下的劉進福也不差,乾脆讓他試試”

劉進福,號稱“九條龍”,姚黃餘部裡為數不多精通水戰的人,原本是嘉陵江上的盜匪,加入“義軍”後一直打理著水師,最擅長“火攻”。

由於王祥位居上游,若是將大量的小船綁在一.asxs.燃,對瀚海軍的船隊還是有著巨大影響的。

王祥的老巢在播州(遵義,明朝在平定播州土司叛亂後將播州劃到了四川),為了親眼一睹劉進福的“火燒赤壁”的盛況,也親自來到了合江。

此時的合江縣城位於長江與赤水河之間,方圓約莫六裡,緊挨著兩處江水,而縣城靠近長江那一側的江面只有一裡左右,若是施放大量火船的話,瀚海軍的艦隊絕對躲不過。

說幹就幹,當劉進福的探子在下游發現瀚海軍的船隻後立即稟報了劉進福。

“點火!”

隨著劉進福一聲令下,兩百只他搜刮得來的小漁船點燃了,此時瀚海軍的艦隊還在下游五里處,按照劉進福的估計,小船順著江水向東漂流,而敵船正在快速前進,到時候因為敵船數量眾多,江面又狹窄,掉頭不及的話絕對會燒成一片!

此時,在孫魯的艦隊裡,也有四艘類似於海軍雨燕號那樣的快船處在最前面,當它們抵達合江縣下游約莫兩裡地的時候便發現了鋪天蓋地的火船!

四艘快船立即掉頭向回行駛。

此時,埋伏在長江兩岸的劉進福探子發現了一個讓他們目瞪口呆的現象!

瀚海軍的艦隊在得知前面有大片的火船後只是在江裡稍作停頓,船上的機器轟鳴聲突然大了起來,船上的煙囪冒出得黑煙也濃了一些,最多過了三十息的功夫,船隊在沒有掉頭的情形下突然向下游開去!

劉進福得知這個訊息後也傻眼了,要知道,既然是火船,最多也就能漂流五里地就自己燒沒了,這可是好不容易聚攏來的船隻!

當王祥得知敵船沒有上當,而是掉頭向下游駛去後也不禁扼腕長嘆。

不過,令他長嘆的事情還不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