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625冰封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九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九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①

尼堪想的確實是納塔爾,不過對納塔爾的現狀一無所知,想要拿下此地,無非是其正好在瀚海軍蒸汽船隊的補給點上而已。

路易斯沉吟半晌,最後說道:“納塔爾雖然重要,不過也並不是丟失不得,這樣,我親自帶著城裡一百騎兵北上,沿途抽調步軍,估計到納塔爾時能有一千五百正規軍,三百騎兵,若是加上土人軍隊,三千人也是有的,不過這樣一來,薩爾瓦多以北的軍力就空了”

“嗯,土人軍隊就暫時不要抽調了,一個團的軍力,還有一百騎兵,多半夠用了,維塞烏”

“總督閣下”

“眼下我等的艦隊能夠作戰的還有八艘,加上武裝商船,一共十六艘,從剛才大夏人的船隊規模來說,自然遠遠不如,不過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等他們走遠後便悄悄跟上,在若昂佩索阿附近停下,等著我的命令”

若昂佩索阿,納塔爾以南三百裡的城堡,船隻一晝夜即到。

……

在薩爾瓦多以北約莫五百裡的大西洋西岸,有一條叫做塞爾日皮河的河流,後世是有名的大西洋沿岸城市阿拉卡茹所在,此時卻還是荒蕪一片,原本也有一些土人的,不過自從歐洲殖民者到來後,靠海的土人非常危險,故此,眼下這裡荒無一人。

五百裡的距離,又是東南信風依舊肆虐的地方,就算是歐洲純粹的蓋倫帆船也能在一日一夜抵達,對於眼下的歐洲人來說,十日,在順風的情形下,航行四五千裡最好補給一下,但像阿拉卡茹這種地方,在殖民初期自然看不上眼。

當然了,阿拉卡茹河口的水深只有三四米,大型海船無法深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阿拉卡茹至今還是原始狀態。

阿拉卡茹附近,除了塞爾日皮河,尚有好幾條河流匯入,眼下,在塞爾日皮河的東岸,就有一條後世叫做博翁加河的河流匯入,在博翁加河的河口附近,赫然停靠著陳牧之的那兩艘雨燕號!

此地,距離海岸線不到十里,沿岸是一片巴西桉樹林。

與之前一直擔當開路先鋒不同,這一次,陳牧之的船隻卻拖在最後,等大隊船隻駛過之後,他帶著兩艘船突然從塞爾日皮河駛了進去。

林來福總算沒有說謊,此河河口三十裡附近可通行像雨燕號這樣吃水三米左右(依照裝載的東西不同而不同)的船隻。

陳牧之等人在這裡等候了大約兩日,才從桉樹林的縫隙裡發現了葡萄牙人的船隊。

“嗯,歐洲人眼裡的戰列艦只有兩艘,專門的戰艦也只有三艘,剩下的十艘全部是他們嘴裡的武裝商船”

陳牧之端著望遠鏡正在觀察離海岸約莫五里的大海上航行的葡萄牙船隊,他能確定這是葡萄牙的船隊而不是西班牙,自然是從林來福嘴裡得知了此時的葡萄牙船隊懸掛的旗幟模樣以及船尾的浮雕圖案模樣。

他能判斷是戰艦還是武裝商船,自然是從船腹而得知的,此時的歐洲,武裝商船船腹普遍呈圓形,為的就是裝載更多的貨物,而戰艦已經逐步向橢圓形甚至更尖銳的方向轉變,為的就是機動性。

等葡萄牙船隊行駛一日後,陳牧之才率領兩艘雨燕號重新駛進了大海。

在跟隨該船隊一日後,他們駛到外海,離海岸線約莫五十裡的地方,然後蒸汽動力和全帆裝均開,在接近納塔爾的地方追上了大隊。

……

波滕日河,下游,靠近入海口南岸,納塔爾。

到了納塔爾,東南信風的影響已經很微弱了,此時想要繼續利用信風航行那需要碰運氣。

運氣好的話,一陣突然加強的東南信風能維持大約一到兩日的時間,如果是那樣的話,你將幸運地穿過赤道無風帶,否則的話,就只能不停地停靠,不停地等待下一次陣風的颳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若陣風能斷斷續續肆虐兩日的話,你有可能直接從南緯5度駛抵赤道,然後再等待下一輪陣風,可能是東南方,可能是西北風、東北風,也有可能是從大陸刮過來的西風,更有可能是從大洋上刮過來的東風,無論哪種風你都必須把握住。

當然了,到了南美洲東部之角,從東邊過來的南赤道暖流就可以利用上了,加上陣風,還是可以航行的。

但既然是無風帶,就意味著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風力微弱的時候(因為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的平衡),陣風的出現並不多,一旦裡抓不住就只能等待下一次了,誰也不知道要等多久。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免費領!

這樣的氣候,既是納塔爾的優勢,也是劣勢,不過對於擁有蒸汽船的大夏國來說就無所謂優劣勢了。

但對於眼下的納塔爾伯爵,皇族成員羅德裡戈.阿方索(以下簡稱羅德裡戈)來說,這樣的地方簡直是天賜之地,因為這樣的地方是一個允許你稍微打個盹的地方,對於如今正在重新修葺的納塔爾城來說更是如此。

納塔爾城建在靠近海口的波滕日河南岸,靠近大海的地方是一座小山,小山長滿了桉樹、紅木,在最高處,修建有有著尖頂的碉堡兼燈塔一座,羅德裡戈在這裡安排了一個班的士兵駐守。

如此靠近赤道的地方,又乾燥無比,自然是如今歐洲很是稀缺的棉花、甘蔗、菸草的上好產地,加上納塔爾出產海鹽,四大宗貨物,先後引來了荷蘭人、法國人的覬覦。

幸好,此地距離非洲最近,還是乘著南赤道暖流過來的非洲捕奴船的重要基地,城裡除了駐紮的白人與土人的混血種卡波克羅人,還有白人與黑人的混血種穆拉託人,加上少量純種白人,便構成了城防的主力。

眼下,納塔爾伯爵手下的兵力在經歷了與荷蘭人的大戰後,還有一個團的編制,當然了,以當下王國以及納塔爾的窘境,明面上是有一個團的編制,實際上常備軍只有一個營。

羅德裡戈親自擔任營長的步軍營,在波滕日河上,還行駛著五艘大小不一的武裝商船,原本是有一艘戰列艦以及兩艘戰艦的,不過在大戰後,並與荷蘭人簽訂停戰協定後這三艘船隻都回到了薩爾瓦多。

葡萄牙人在如今的歐洲保持了一定水準的鑄造槍炮的能力,否則也不會在澳門成立有名的卜加勞鑄炮廠,並一度向大明提供支援。

在如今的巴西,只有薩爾瓦多城擁有鑄炮權,並擁有一定數量的工匠。

五艘武裝商船,實際上是羅德裡戈的私人船隊,每艘船隻有十門左右重型火炮,若是單單守護納塔爾,在一般情況下肯定是夠了,比如對付海盜。

在另外,在納塔爾殘缺不全的城牆上,還設有多門火炮,對付一般的海盜也是夠了,但如果碰上裝備了戰列艦的荷蘭人或者英國人,那肯定不夠看了。

這也是以前荷蘭人輕易佔據此地的原因。

在靠近海口附近,有一處長期淤積形成的沙丘,葡萄牙人在那裡也設定了一處小城堡,並安置了一個連的兵力在那裡守衛。

一個連,守衛城堡自然力有未逮,不過該城堡卻擁有火炮多門,原本葡萄牙人想的很美妙,入侵的敵人必然來自海上,雖然納塔爾附近的河道水深普遍在十米左右,可以行駛最大的戰列艦,不過當船隻一旦駛入,便要近距離面臨大小城堡上的火炮瘋狂的打擊,按說應該是萬無一失才是。

不過在以前的作戰中,荷蘭人派來了他們最優秀的海軍將領,德魯伊特,他讓一艘瀕臨報廢的大型武裝商船駛到大小城堡之間,讓它承受了大部分城防火力,然後用兩艘戰列艦對著大小城堡的角落狂轟濫炸。

結果是註定的,沒幾日,大小城堡都被轟塌了,倒是在接下來的巷戰中雙方打得難分難解,最後葡萄牙人不敵退出。

去年,葡萄牙人拉來了幾千土人對納塔爾城進行了瘋狂的進攻,最後以土人、黑人耗盡了荷蘭人的火藥,最後卡博克洛人、穆拉託人一擁而上,最終打敗了荷蘭人。

但現在的情形與荷蘭人的又不同。

敵船在波滕日河距離城堡約莫四里的地方停下了,在時下歐洲人的慣常思維裡,四裡,雖然他們火炮也能轟到,不過那是在仰角最大的情形下才有可能做到的,何況,就算打到了也是妥妥的強弩之末,完全沒有什麼殺傷力。

但對方船隻上的火炮似乎打破了這一慣例,他們的火炮似乎並沒有抬高多少仰角,就能打到納塔爾的城牆!

更令羅德裡戈抓狂的是,他們的火炮似乎擁有強大的瞄準能力,竟一下就擊中了以前被荷蘭人抵近摧毀過的城堡城牆的結合部!

用巴西紅木扎就的“木牆”就這樣被輕易突破了。

納塔爾城堡洞開!

然後一艘大船突然以極快地速度駛入了波滕日河,然後在硬抗了城堡上火炮的幾發炮彈的打擊後,完好無損地來到城堡另一處被荷蘭人破壞的牆角處。

(PS:此時的歐洲城堡,石質城牆動輒四五米厚,八米、十米的也不在少數,比如馬尼拉城外圍的軍事要塞更是厚達十幾米,當下的火炮,無論多先進也是無能為力,這也是當時尼堪並沒有對馬尼拉城採取進一步行動的原因,而牆角是所有城堡共同的弱點)

半日後,這處用紅木修補的牆角也垮塌了!

不過,在次日,海面上傳來了薩爾瓦多海軍熟悉的號角聲,但這聲音不出現倒好,甫一出現,這兩日見識過瀚海軍海軍厲害的羅德裡戈不禁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