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蜀山之玄門正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六節慘烈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六節慘烈4

重騎兵雖然威力無鑄,所向披靡,但是正是因為重騎兵的種種弱點,才逐漸開始在戰爭的大舞臺上銷聲匿跡,隨之代替的是輕騎兵、胸甲騎兵的迅速發展,成為戰場上的主宰。

同樣,重灌步兵也因為類似的原因,逐漸給胸甲步兵讓位,並且逐漸讓火藥武器走上了戰爭舞臺。雖然這裡是一個仙俠世界,但是林曉並不清楚未來會不會像自己原來的世界一樣,走上同樣的道路。

不過,僅僅就現在的戰爭環境來看,重灌騎兵的威力還是最強大的,尤其是適合現階段兵力弱小一方的隋軍。

李青帶領著兩萬重騎兵的衝鋒,僅僅一個回合,就全殲了剩餘的蠻軍怯薛騎士,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怯薛騎士都被隋軍殺死,但是所有的怯薛騎士現在都被放翻在了地上。

而且重騎兵作戰可並不是只有重騎兵的衝鋒,他們的身後往往都會跟著數量更多的輕騎兵,用來擴大戰果和追亡逐北。而怯薛騎士雖然被隋軍重騎兵放翻在地,沒有死亡,但是隨後的輕騎兵的鐵蹄踩踏,卻叫這些鐵皮罐頭慘叫連連,更是慘不忍睹——沒有死在隋軍的戰刀長槍之下,卻是被萬馬踏為肉泥,實在是一種足夠慘烈的死法。

怯薛軍的戰敗並被隋軍全殲,實在是令普通的蠻族騎兵心膽俱寒,不等自家主將的命令,就已經開始了向後方掉頭轉向——打什麼打?拿什麼打?怯薛軍都完蛋了,一幫子牧民出身的騎兵能幹啥?此時不逃,何時逃?

不僅是隨同怯薛軍出戰的十餘萬蠻族騎兵喪魂落魄,就連蠻族大汗多摩自己都已經目瞪口呆了,就連第一波逃回本陣的蠻族騎兵都沒有下令斬殺——這是蠻軍作戰的習慣,沒有後方統帥的命令而棄戰潰逃的蠻軍一律斬首。

多摩的這一個失神,首開了蠻軍潰逃的先河:十餘萬蠻族騎兵先後向本陣奔逃過來,最前方的竟然安全跑回了本部落,這可是讓後邊的蠻軍大喜過望,而原本還在列陣當中的其他蠻軍看到中軍沒有命令,卻是自以為中軍所在的大汗多摩不打算繼續作戰,而準備後撤,於是幾乎所有的中小部落都開始了悄悄後撤的動作。

追亡逐北是最消耗體力的,但也是最能激發勝勢一方士兵戰鬥力和戰鬥意志的,看著李青率領的重騎兵給隋軍開啟了勝利的通道(蠻軍騎兵開始向後方潰逃),李虎下達的命令一點不慢,緊跟著讓李青的兩萬重騎兵開始休息、喂馬,而讓追隨重騎兵的輕騎兵也開始輪番警戒、休息,與此同時,後方得到蠻軍前鋒戰馬補充的隋軍由步兵該騎兵,開始在潰逃的蠻軍身後發起了追擊——不是打算借機會消滅那十萬蠻軍騎兵,而是驅趕,驅趕蠻軍敗兵衝擊己方的陣型。

事實上,被怯薛軍覆沒驚嚇壞了的十萬蠻騎,此時想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逃,向安全的地方逃!哪裡最安全?自然是自家的部族所在地。為了逃命,他們可是敢於斬殺所有阻止他們的人,無論這些人是什麼人,哪怕是蠻族大汗多摩也是一樣:他們現在的眼睛裡冒著的全都是血色光焰。

十萬蠻軍潰騎雖然造成了蠻軍的軍心動盪,但是畢竟蠻軍主力距離兩軍交戰的戰場還遠,並沒有看清楚怯薛軍覆沒的過程,所以即使多摩沒有及時地下令懲治逃兵,但畢竟是給蠻軍隨後的崩潰埋下了隱患。

如果說多摩清醒過來之後,是要下令將潰逃的十餘萬騎兵斬殺的話,但是他的時間不夠了,因為緊隨著潰軍而來的就是,已經得到了充足休息的隋軍重騎兵。

與蠻族怯薛軍使用的戰術一樣,隋軍的重騎兵也是使用了鋒矢陣,而打頭的就是李青這位面罩猙獰面具的絕世猛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再好的戰馬奔跑了兩百裡之後,也是會精疲力盡,而李青率領的重騎兵這一路並不是騎馬衝殺過來的,而是乘坐了隋軍早有準備的大車,一路休息著,就來到了蠻軍陣前兩裡左右的距離。為了避免重騎兵來不及上馬發起衝擊,李虎同時派出了更多的大車,滿載著隋軍的弓弩兵,拖曳著此前大發神威的八百輛弩車,在重騎兵之前佈下了陣勢。

擊敵於立足未穩,是每一個統軍大將都熟知,且必須遵守的準則。蠻族大汗多摩,也不例外。

就在隋軍大車出現在蠻軍面前的時候,被隋軍大大咧咧以少打多的架勢激怒的多摩,就立刻命令身邊的蠻族部族騎兵發起了對隋軍的衝鋒。

兩裡地,距離並不遠,騎兵衝鋒也就是眨眼間的事情,而且正好將騎兵的衝擊力發揮到最大,所以多摩對於衝鋒的蠻軍還是很有信心的。

然而,事實再一次出乎了多摩的預料。原本五十組五千騎兵的輪番衝鋒失敗了,就已經讓多摩搭進去了自己2/3的精銳,看到立足未穩的隋軍,滿意為可以撈回來勝利的果實,卻再一次被隋軍狠狠地扇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如果說第一個階段蠻軍出戰的騎兵是來自中小部落的,組織紀律都很差,那麼現在出擊的就是與蠻族王庭關係更加密切的中大型部落,他們的騎兵更加精銳,紀律性也更好,那麼面對隋軍就應該取得足夠的戰果,畢竟他們現在出動的兵力可是足足有二十多萬,比輪番攻擊隋軍的第一階段,更具威懾力和戰鬥力。

不過迎接這些蠻族騎兵的,卻是連綿不斷的箭雨,只不過這種箭雨並不是蠻族常見的那種只有小指粗細的箭矢,而是足有兩指粗細的弩槍!

要知道兩裡的距離一般就是大約兩千步左右,而李虎的弩槍射程可是能夠輕輕鬆鬆就達到這個距離,所以別看隋軍停留在兩裡地之外,實際上只要弩車在向前移動兩三百步的距離,就可以發射弩槍直接打擊蠻軍的中軍大旗,也就是多摩所在的位置!

之所以沒有那麼做,實際上是考慮到蠻族大汗身邊的鐵衛士的緣故,那些都是身著鐵甲的大汗死士,遇到危險是可以替大汗堵搶眼的一群人,弩槍的打擊效果不一定好,還不如大量地殺傷蠻族的有生力量為上。

於是半個時辰之前對怯薛軍的那一場大屠殺的景象,在多摩的面前再度上演了,只不過這一次,並沒有月牙兒刀輪的出現。

僅僅四百部弩槍車的發射,就在衝擊而來的蠻軍騎兵群中開出了一條條的血色衚衕,但是並沒有阻擋蠻軍的繼續攻擊。不過等待他們的是隨後隋軍弩兵的連弩射擊。

只有拇指粗細的弩箭沒有長弓發射的箭矢長,大約只有一半長短,但是這些弩箭可是全部由精鐵打製的箭頭,三稜的箭頭號稱是破甲錐,別說披甲的蠻軍精銳本來就少,就算全部撲來,遇到硬弩發射的三稜破甲錐,也一樣得跪——一般的鐵甲可擋不住專門設計的這種弩箭。

披著鐵甲的蠻軍抵擋不住隋軍的硬弩射擊,沒有鐵甲,最多只有一身皮甲的蠻軍輕騎更是在無數硬弩的射擊下,人仰馬翻,在隋軍面前倒下了一片又一片。

不過即使如此,前仆後繼的蠻族各部落首領還是看到騎兵越來越接近隋軍的大車陣型,於是以為勝利在望的首領們,紛紛開始親自帶隊衝擊。

殊不知這樣正中隋軍下懷。隋軍可不怕蠻軍主動對自己發起衝擊,怕的是蠻軍潰逃,因為隋軍的兵力畢竟還是少數,一旦蠻軍潰逃,隋軍就勢必要分兵追擊,以防止亂軍對大隋帝國邊境居民造成慘重的傷害;但是一旦分兵,本來就處於兵力弱勢的隋軍就有可能遭到優勢蠻軍的伏擊或者包圍,而在追擊當中遇敵優勢兵力,缺乏必要的武器補給和防禦裝備的少數隋軍,就有可能造成全軍覆沒的危險。

而蠻軍卻可以乘機蠶食,並且捲土重來,造成隋軍的先勝後敗,一樣是李虎這樣的主將所不能容忍的。所以,隋軍就必須大量地殺傷出戰的蠻軍,將蠻軍的數量削減到隋軍能夠應付的程度,而現在隋軍大隊進攻的時候,笨重的弩車這種大殺器就可以及時地跟上主力,從而給蠻軍強力打擊。

終於,有大約三千多蠻族騎兵衝破了隋軍弩槍和弩兵部隊的箭雨封鎖,來到了隋軍面前大約一百多步的位置,已經可以給隋軍的弩兵和弩車部隊造成威脅了。

見到這種情況,隋軍立刻將早已清空的大車側翻過來,形成了一堵堵多半個人高的木牆,木牆和木牆之間,是一杆杆長度足有三丈的嚇人的長槍——這是隋軍的另一種專門對付騎兵衝擊的大殺器,隋軍稱其為”龍槍“,而在大隋帝國工部,則是一個正式的名稱:拒馬槍。

這種長槍並不是一體打造出來的,而是分成了三段,再使用的時候,直接拼裝使用的。每一杆拒馬槍的槍尾都有卡在槍纂後方的斜向圓盤,拒馬槍使用時,槍纂插入地面,而斜向的圓盤則是讓拒馬槍能夠不依靠人力就穩定傾斜而立,需要的只是士兵左右把住拒馬槍不至於向左右倒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