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坑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五章 韜光養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五章 韜光養晦

“沒想到盧公子竟然看的如此通透,倒也難得!”李顯訕然道。

盧小閒接著李顯的話道:“其實,郡王看得更清楚,早就想到會有今天,所以才一直在韜光養晦,我沒說錯吧?“

盧小閒此話出乎了李顯的意料,他目光閃動:“盧公子此話何意?”

“郡王真要我把話挑明嗎?”盧小閒反問道。

“盧公子請講,我洗耳恭聽!”李顯饒有興趣道。

盧小閒也不客氣,淡然道:“郡王可記得當年做英王時,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李顯在年輕時能力在學出眾,高宗在世時就是眾所周知有潛力的皇子,高宗皇帝也一直有意培植李顯為接班人。

儀鳳元年,吐蕃入侵中原,李顯被封為道行元帥,領左衛大將劉審禮等四十二總管抵禦外敵,打了幾場勝仗,最終趕走了吐蕃。

次年,李顯被冊封為英王。

李顯回到長安,年邁的高宗實際上已經感覺到武則天篡權的嚴重威脅,只是苦於身邊沒有可用之人,見到李顯打勝仗證明了自己的才能,便更加堅定了讓李顯繼承大統的決心。為此高宗毅然廢掉了皇太子李賢,改立李顯為太子。

此後,高宗加緊了一系列為李顯登基的前期準備工作。先是讓李顯進入國學進行治國修政的學習。在李顯二十五歲的時候,還讓他擔任“監國”,直接參與朝事的處理,並且大赦天下。

高宗的一片苦心沒有白廢,後面李顯果然做了皇帝。如果沒有發生那件事情,直到現在李顯還是皇帝,當然也不可能有今天與盧小閒的這番對話了。

李顯喟然嘆道:“盧公子說的是過去的事情了,都怪我當時頭腦發熱鑄成大錯,惹怒了陛下才會有今天的結果,為此我也一直懊悔不已!”

“不!”盧小閒語出驚人,“郡王當年所為絕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而是深思熟慮後有意而為之的!”

李顯目光如箭,毫不掩飾的向盧小閒射來。

盧小閒坦然的笑了笑,並沒有迴避李顯的目光。

恍然間,李顯的目光慢慢變得黯淡無光,身子也頹然矮了下去。

其實見李顯的第一面的時候,盧小閒就有一種感覺:李顯可能練就了某種大智若愚的面孔,這是他的保護色,只有利用這種“保護色”來掩飾才能與謀略,他才能活下去。

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這是一種生存智慧和人生哲學。該進時則進,否則會錯失良機。該退時一定要退,否則就可能前功盡棄。

“你真是這麼看的?”李顯歪著腦袋,眯眼瞅著盧小閒。

盧小閒點頭。

“理由呢?”李顯一副饒有興趣的模樣,似乎在詢問一件與己無關的事情。

“當然有理由!”盧小閒侃侃道,“其一,一個人變化再快,也不至於前後突然差別這麼大,以前英王、後來的太子乃至登基的中宗陛

下,前前後後的所作所為,著實讓人很費思量!”

李顯不由苦笑,這世上沒有人再比他更瞭解自己的母親、當今陛下武則天了。

武則天與高宗平起平坐、並稱“二聖”,她把兒子和文武大臣們玩弄於股掌之上,最後索興建立了自己的皇朝做了皇帝。李顯不得不承認母親的成功是必然的,她身上有堅定的性格、強烈的權力欲、高超的駕馭人事能力,當然還有做事的狠辣和雷霆手段,在這些方面李顯自愧不如。

李顯心中非常清楚母親的手段,自己稍微有半分不滿就會引來殺身之禍。當年王妃趙氏死於非命,李顯就沒敢表示一絲一毫的不滿來。

永隆元年武則天廢掉李賢太子位之後,立即便將李顯封為太子,並將他的繼弦韋氏冊為太子妃。

永隆三年臘月高宗於去世,李顯當上了皇帝。

李顯繼位後稱武則天為“皇天後”,他發現自己並沒有因為做了皇帝,境遇就有所改變。相反,他的處境更加危險了。

李顯並不是沒想過與母親和平共處,但他的身份和地位決定著這種想法不現實,他做了皇帝勢必就擋了母親的路。兩個哥哥先後被廢,姨母表姐陸續死於非命,這讓李顯有了深刻的危機感,他雖然是皇帝,但母親能隨時決定自己的生死。所以,在母親面前李顯戰戰兢兢,不敢動作。

直到“那件事情”發生後,李顯全家被流放,高處不勝寒的窘境才暫時告以段落。

“還有嗎?”李顯接著又問。

“其二,以您做英王時所展現出的才能來看,根本不會做出如此簡單幼稚的事情,這只能說明您為了自保不惜自汙名聲,可惜天下沒一個人能真正理解您的一片苦心!”

很多人都認為,李顯在武則天親生的四位皇子中是最窩囊的一個。論才沒才,論貌沒貌,既無李弘的仁孝廉謹、嫉惡如仇,又無李賢的才學出眾、辦事利落,更不像李旦在大臣中有極好的人緣。

難道是李顯做了皇帝有些忘乎所以,非給他岳父韋玄貞官升侍中不可。當裴炎以為這樣做有違朝廷先例,對他勸諫時,他卻隨口道:“就是把天下給了我岳父,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李顯這話讓武則天找到了藉口,於是一個巴掌把他由皇座上打下來,廢為廬陵王,流放到房州。

其實,李顯早就看出來了,就是不說“把天下給了我岳父”那句渾話,他在皇位上也坐不長久。母親總會找碴兒最終廢掉他的。龍椅只能坐一個人,要下來的只能是他,坐在皇位上的必須是武則天,這才是事情的本質。

與其被母親拿下,李顯不如以退為進,自己將把柄送。

果不出李顯所料,武則天後來做了皇帝。遠在房州的李顯識趣的奏表遙賀,這讓武則天很滿意。李顯一家的生活因此大為改觀,首先是聖神皇帝冊封已廢為庶人的李重潤為廬陵王世子,制書由使者專程送至房州,這算是給了

李顯一線生機,讓他暗自松了口氣!

京中隔三差五便有封賞送來,知州知縣見此也不敢再過分刁難。打這以後,往日的那般難忍的貧寒也就不再了。

正因為李顯表現的庸庸碌碌,所以他活到了現在。李氏家族中人在這十幾年,死的死亡的亡。他們的命運比李顯悲慘多了,不管怎麼說李顯也算因禍而得福了。

說真格的,當皇上有什麼意思?有什麼好處?別說兩個親哥哥死得慘,就是四弟李旦,名為皇嗣卻被幽禁在東宮,其實過得還不如李顯呢!

“當初我這麼做,的確是有讓母親把我廢了的意思!”說到這裡,李顯嘆了口氣道,“其實還有另外一層僥倖心思在裡面,當時若有人支援我或許許就是另一種局面了!”

盧小閒眉頭一挑:“您是指裴炎?”

李顯點點頭:“沒錯!”

高宗臨終前遺詔命裴炎與兩位侍郎劉奇賢、郭正一為顧命大臣以輔佐李顯登基。李顯繼位後,裴炎作為舉朝唯一的“顧命宰相”權高位重。

按慣例,一般是在門下省闢政事堂以供宰相們議事,太宗時代赫赫有名的宰相司空長孫無忌、僕射房玄齡和太子太師魏徵等,都是屈尊到門下省來的。裴炎任宰相後直至任侍中時自然也是在這裡議事的,但李顯即位後改任他為中書令,政事堂就被遷到了中書省,這既為了裴炎的方便,更為了表示對他的尊崇。

儘管李顯極力想拉攏裴炎,但裴炎卻幹了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高宗在遺詔中留了“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之進止”,意思很明顯,不是全權委託武則天臨朝管理國事,而是在有特別重要同時皇帝與大臣們又“不決”的“軍國大事”時才能“兼取”她的決定。然而,裴炎卻在高宗死後第三天、太子在靈柩前即位後第二天上奏,說是嗣君尚未正式受冊封為皇帝,也未聽政,不宜“發令宣敕”,所以建議“宣太後令於門下施行”:即一切政令都要以太后武則天令的形式釋出。

大唐本沒有這樣的先例,藉著裴炎的這個建言,武則天就順理成章地取得了國事的處分權。

裴炎之所以這麼做,或許沒有取皇權而代之的意思,但肯定想最大限度地影響皇權,以實現自己經世治國的理想。李顯即位時已成年,作為臣子想要完全影響他不容易,所以裴炎想增加太后的權力以制衡皇帝,從而為己所用。

在這種情況下,李顯故意說那樣一番話,也是對裴炎的一種試探。

聰明、智慧如裴炎者,不會聽不出李顯只是一時衝動說了氣話,當不得真,他卻積極主動地參加了廢帝的行動,顯然他認為李顯難以制約,不如趁早廢掉,換一個更能受自己影響的新皇帝,同時也能使武則天感恩於自己。

自以為是的裴炎當然不會想到,正是因為他的這一舉動使武則天掌權的地位更加穩固,並為李唐皇室埋下了禍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