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快穿之完成你的執念最新章節列表 > 3、紅樓夢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紅樓夢2

世家大族的祖墳都是風水極好,風景極好的地。林家守孝的草廬就在山腳下,若到了秋日,也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若是以往,除了一日三餐,其餘時間,林如海讀書,抄佛經,賈敏或陪著抄寫,或在邊上做女紅,兩人各忙各的,偶爾抬頭看一眼對方,也是彼此心安溫馨的。

但是顏華卻擔心夫妻二人的身體。本就已經終日茹素了,還不運動不鍛鍊,身體孱弱不是沒有緣故的。

而且一個喪子,一個喪母又喪子,都是心情鬱結,天天呆在房間裡對人的情緒並不好。

顏華開啟窗向外望去。

只見草廬前圍了大大的一個院子,因主子是讀書人,兩個僕人不敢在這空地上種菜種瓜,但守孝花團錦簇也不合適,所以空蕩蕩的一片。

遠處山色如黛,近前,溪流蜿蜒而過,遠山近水,鳥鳴木香,農家小院……這樣的環境不正好過一次田園生活嗎?

既有文人的陶潛遺風,又能親自動手鍛鍊了身體。

於是,這日,林如海陪著顏華沿著小溪散步,顏華從陶淵明的桃花源講起,兩人談著談著便說到了田園生活。

此時的林如海也不過二十,尚有年輕人的好奇心與躍躍欲試。而且相比帶著僕人守孝,他更願意親手耕作,粗茶淡飯。

於是,兩人請教了有經驗的僕人,也不勉強自己太過勞累,隔三差五地翻一小塊地,待劃出來的地都翻完了土後,便種上應季的蔬菜瓜果。

過了一陣子到了夏日,顏華記得南方的山野上每到夏天就會長紅彤彤的野果子,那是前世她最喜歡去摘來吃的,比市面上的草莓都好吃。

某日傍晚,她拉著林如海在山間走,便發現了大片這種果子,兩人摘了一路,沒有容器便用顏華的手帕和樹上的大葉子裹,最後林如海為了如妻子意,徹底拋開了矜持,撩起衣襬,盛了一兜。

晚上,用清水洗淨了,兩人坐在床頭,一邊談天說地,一邊你一顆我一顆往嘴裡扔,不知不覺吃漲了肚子。兩人還不敢說,怕被隔壁的兩位老人家笑話,躺在床上對視半刻,笑得不行。

這夜,一個發現自己的妻子不僅僅是氣質清雅的千金小姐,也會認野果子,會貪吃;一個發現這個“夫君”並不如記憶中那麼端方持重,原來年輕時候也是帶著點跳脫,也會管不住自己的嘴。

再後來,得了教訓的兩人也明白不可貪心,想吃時摘一些,有多的便分給老嬤嬤和老管家。

心頭的鬱結慢慢散了,加上定期耕作鍛鍊,顏華蒼白的臉上漸漸有了血色,就連林如海也結實了不少。

院子裡的西瓜長熟了,雖然大的也就嬰兒腦袋那樣大,小的幾乎同林如海拳頭一樣,但是向來不事生產的兩人還是滿滿收穫的喜悅。

夏日夜晚,夫妻二人肩靠著肩坐在院子裡,一人挑一個最大最甜的,最上頭開一個蓋子,用勺子挖著吃,仰頭就是滿天空的繁星。

等地裡的莊稼熟了的時候,秋天也到了。山上有兩三棵百年的銀杏樹,整樹都是金黃色,風一吹,金黃的落葉便偏偏而下,滿地黃金甲。

林如海帶著顏華去林間作畫,回來,老嬤嬤炒好了熱乎乎的銀杏,這邊有風俗,銀杏有毒,幾歲就吃幾顆,老嬤嬤按照他們的年紀一一數好了個數,一顆不多一顆不少。

老嬤嬤的做法勾起了林如海的回憶,他便呼呼地剝著滾燙的銀杏,和顏華講著他幼時的趣事。

幾陣秋雨,天就冷了下來,山裡更冷,似乎比賈敏記憶裡的北方還要早進入冬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夜裡的雪下得靜悄悄的,早上起來山間田野便是一片雪白了。

老管家看著秋日挖出來嬰兒手臂粗的紅薯,樂呵呵地給兩個主子出主意,說是農家人冬日裡烤紅薯最是有滋味。

林如海便動了心思,中午吃的午飯還沒消化呢,就興沖沖地拉著顏華要生火烤紅薯。

夫妻兩自信滿滿,不肯人幫忙,最後灰頭土臉地烤了幾個黑不溜秋的東西,到底是自己的勞動果實,放以往看都不看一眼的吃食,兩人都滿心歡喜,萬分珍惜地將能吃的都吃了。

吃得滿嘴是黑炭,林如海溫柔地要幫顏華擦嘴,結果越擦越髒,擦了個滿臉花,氣得顏華重重捶了他一通,又忍不住大笑。

母親去世的悲傷,孩兒意外離開的痛苦,似乎在這一日日愈加開懷的笑聲中慢慢淡了,而曾經詩情畫意的夫妻之情,似乎在彼此見證對方糗事、共同經歷失敗中多了生活氣息與情感牽連,開始水乳|交融。

顏華取笑他:“以後定要給孩子講講她父親種的這些‘小東西’,讓她看看父親有多‘厲害’。”

林如海不以為然:“自然要講,以後祭祖,我們就帶上孩子再來住上幾日,咱們這樣的人家,也不能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說這番話的時候,非常有一家之主的風範,如果忽略他滿手黑炭,嘴角漆黑的話。

原本是打算第一年結廬而居,後兩年便回到老宅的,但是自從開始了田園生活的模式,夫妻二人都覺得這樣挺好,又打算連住三年。

老家還有林氏族人,但於林如海而言,都是十多年不見的陌生人,甚至從律法上說,同是姓林,和林如海也沒有了親屬關係,如前世林如海去世,這些林姓之人也沒有繼承家產的權利,只能說“五百年前是一家”。

想起林家的處境,顏華便又思慮起以後的路來。只是子女緣分天註定,賈敏的這條路真的不好走。

直到有一日,一隻餓得脫了形的土狗闖進了院門。

老嬤嬤可憐它,喂了些吃食,卻不想,這狗竟然從此守在院門再不走,林如海和顏華進進出出,它便搖尾討好,有什麼風吹草動,便在門口汪汪叫,彷彿通了人性。

顏華將它領進了門,取了個名,叫“籬笆”,說它是他們草廬的活籬笆。

從此,草廬生活變成了夫妻二人,兩位老僕,一條小土狗。

顏華從籬笆的知恩圖報受了啟發。

守孝第二年,顏華開始以林家老太太的名義做善事。

施粥、義診、分發棉衣、造橋鋪路、建造義學……林家家財幾代積累,與其以後歸入國庫,不如如今救濟貧寒百姓。

守孝結束時,整個姑蘇都知道了林家夫妻是大善人。他們做善事是真的做到了實處,施粥,粥插筷子不倒;義診,醫藥分文不取;棉衣,棉花厚厚實實;義學,先生真才實學;造橋鋪路更是造福一方百姓。

雖然誠心做好事,顏華心中卻也抱著一份希冀,有朝一日,哪怕這其中出一個有機遇又知恩之人,能暗中照料到時風雨飄零的林家一二,那也是好的。

三年轉瞬而逝,林如海的任命很快下來,蘭臺寺大夫,任職京城。

而顏華,在守孝期間,夫妻抱守禮節三年之後,也將面對真正的夫妻生活,以及賈敏記憶中,最黑暗掙扎的十年京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