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再生緣:皇商夫君財萬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3章 塵埃落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3章 塵埃落定

但不論太后心中作何感想,她的目光終究是落在了韶子卿的身上,極盡失望道:“是啊,你如今這般作為,可否對得起你父母的期許。”

這話裡的深意涵蓋著太多,淑妃拼死為韶子卿博來的倖存,皇帝數十年的苦心栽培,可這二十幾年過去,韶子卿他成了什麼樣子?

倘若淑妃在天之靈看到,會是何等的痛心。

按理說,太后也是韶子卿的皇祖母,只是韶子卿讓她太失望了。

太后終究是嘆了一口氣,涼薄道:“瑤兒方才曾懇求過哀家,讓哀家下旨讓她與你和離。”

韶子卿明顯的後槽牙一緊,他不驚訝,一點都不驚訝,他對她都做過什麼,她心知肚明。

從前那些惡行,他從來都沒有悔過,直到這一刻,他親眼目睹了江醉瑤被他差點折磨致死,他內心存留的那一點點善意,終於泛濫成災。

心頭寒涼滑過,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做的屬實有些過了,也該放過她了,本欲張口想應下此事,猶豫之間太后已經開了口:“只是哀家沒答應。”

這樁婚事,其實並非表面看上去的那般簡單。

皇帝那般器重韶子卿,他的婚事,韶江必然是要讓皇帝點頭的,表面上看似只是韶家與江家兩家聯姻,可實際上,卻是要皇家首肯的。

所以,太后便道:“在這京都,沒有哪個女子比瑤兒更適合你,換做是旁人,早就被你折磨死了。瑤兒是個可塑之才,是個日後配得上站在你身邊的女人,那些過去的花花草草,就唸了,人不能總活在過去。”

看來,太后也是知道鄒顏傾的事了。

隨後,太后語重心長道:“路都是你自己走的,莫等來日後悔,才知為時已晚。此事因你而起,便不能輕饒了你,從今日起,跟著你父母一同受罰。”

說完這句話,太后便欲抬步離去,韶子卿挪動身子跪向太後,懇求著:“太后,這一切都是我一個人的過錯,與我父母無關,太后要殺要剮衝我一個人來,還請饒恕父母,他們年事已高,身子骨撐不住這樣的責罰。”

太后停下腳步,冷瞧著韶子卿道:“哀家之所以罰你父母,一來是因你父母沒能照顧好瑤兒,二來是沒能教導好你這個逆子,他們必然要罰,跟著你一起受罰,哀家就是要你親眼目睹,自己犯下的過錯會引來什麼後果!你不要以為在這京都可以為所欲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說完這句話,太后直接徜徉而去。

太后這是要給韶子卿一個教訓,她知道這比殺了他還要難受,他在京都這些年一直暢通無阻的隨心所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太后就是要告訴他,在他的頭上,還有皇家!

太后出了東院的門,崔公公跟在身側問道:“太后不再看看少夫人了嗎?”

太后搖了搖頭:“看見那孩子的可憐模樣,哀家這心裡就難受,讓她好好歇著吧。這些日子有勞你了,親自出宮來這瞧著韶家人受罰,這一次,必然要讓韶子卿那孩子長記性!”

崔公公立馬應道:“是,奴才遵旨。”

出府坐上了鳳輦,皇家儀仗素來是龐大的,鳳輦四周護著皇城司的護衛,三四十人騎馬隨行,加上十幾個伴駕的奴才宮女,陣仗浩大,引來眾多百姓圍觀。

百姓們都好奇驟然出宮來韶府做什麼,但不必擔心,俗話說壞事傳千里,京都最不缺的就是茶餘飯後的閒話,不出三日,此事必然會傳的滿城盡知。

折騰了大半天,太后剛進宮,就瞧見自己宮裡的小宮女跑過來,稟道:“啟稟太后,您出宮的事情陛下已經知道了,陛下已派人徹查此事。”

太后眸子一冷,吩咐道:“走吧,擺駕養心殿。”

崔公公問道:“太后不回去歇歇嗎?”

太后蹙眉道:“皇帝偏愛韶子卿那孩子,若是知曉,那哀家今日的良苦用心就白費了。”

崔公公一聽這話,立馬吩咐抬著鳳輦的人改變方向,朝著養心殿去了。

待到了養心殿,奢華的宮殿裡,皇帝正坐在龍塌上翻閱奏摺,太后因此事鬧的有些乏累,進來的時候扶著崔公公的手走的有些慢。

皇帝見太后來了,趕緊放下奏摺走上前,道了句:“兒臣參見母後。”

太后尋了椅子,緩緩坐下,看著自己年近五十的兒子,深舒了口氣:“不必派人去查今日哀家去了哪裡,做了什麼,更不必擔心你那宮外兒子的安危,那也是哀家的皇孫,哀家自有分寸。”

皇帝一聽太後這話,臉色也沉了,道了句:“母後,卿兒他畢竟身上還帶著傷,兒臣想著……”

“你想的什麼哀家都清楚!”,太后直接打斷了皇帝的話,提醒道:“你那兒子要是再不管教,便廢了!”

此刻養心殿內並無其他人,所以太后所說的話便直白了些,加上乏累的緣故,太后也不想多費口舌。

太后皺著眉頭,帶著愁意,語重心長道:“俗話說,溺愛享樂釀苦果,勤勞素樸造賢才,你這般縱容韶子卿,可是在害他!”

話間,太后將手放在桌子上,手腕上的玉鐲磕出清脆聲響,但這並不影響太后的思緒,看著皇帝的臉搖頭道:“哀家極少與你提起那孩子,那孩子這些年都做了什麼,你應該清楚,可你是怎麼做的?任其肆意妄為,長此以往可還了得?”

在太后面前,至高無上的皇帝也是拘謹滿面的,他是太后的兒子,從小被太后教導成人,在他的眼裡,他的母親是嚴苛的,不容半點逾越的,直至今日,他對自己的母親仍懷著敬畏之心。

皇帝面容愁苦道:“母后也知道,兒臣對那孩子有愧,秉承淑妃遺願,不能盡父親之責。”

太后一聽這話只覺可笑:“你現在去看看韶子卿,可有半點淑妃期許的樣子!當年哀家就告訴你,不要將那孩子養在京都這個紛亂之地,你偏不聽,若是聽哀家的話,尋個僻靜之所,做個逍遙少爺,何嘗不快活。”

皇帝明黃色的長袍上繡著滄海龍騰的圖,飛揚的權長眉微挑,可在太后面前,那道天神般的威儀和與身俱來的高貴,瞬間就黯淡了。

不論皇帝到何時,在太后面前,他終究是兒,太后無論何等蒼老,也是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