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才女成長策略最新章節列表 > 361 誰可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61 誰可疑

所以之前王怡真話說到了一半就沒再提,是因為莫夫人的存在,只對她查線索最有利。

如今李蘭蘭便覺得,梅妃那邊留信位置無論是對是錯,都不該只讓王怡真陪著她,該讓王怡真去問問對自己有利的線索了。

李蘭蘭的意思,丹陽郡主同莫夫人明天就要離開,王怡真若為了保險,大可以不必陪著她,現在就去到俞嬪的宮裡,便可以堵到莫氏,探問當年之事,否則若是宮中事拖得久,兩個人出宮已天晚,那麼莫氏明天一走,可就不見得多久能回京了。

李蘭蘭不想王怡真只為著她,把自己的事情耽誤了。

王怡真卻覺得不急。

或者說急也沒有用。

雖然不知道莫氏知道多麼當年事,但有一點王怡真應該可以確定,莫氏並不知道王怡真是啟聖帝私生女的這個傳聞,要不然當初她剛進京,不會整個京城都在觀望的時候,莫氏便先將她叫過去,讓女兒存心羞辱了。

在莫氏的心裡,大約是覺得肖婉兒讓人心恨,王怡真也並不怎麼值錢,那麼只要她一直都有這樣的想法,她對王怡真的輕視便始終存在。王怡真便今天去到長青宮,堵到了她又怎麼樣呢?

莫氏難道會害怕她,她問什麼答什麼嗎?以莫氏對她和親孃的嫌惡,巴不得肖婉兒死不瞑目呢。

王怡真想讓莫氏開口,若是來軟的,就得拿什麼條件來交換,紀松凝之死倒是合適,可是壓平了莫氏就會惹怒了丹陽郡主,她就算要打紀松凝事件的主意,也得在莫氏回京之後。

但她又已經說過不會再揭發丹陽,那若是來硬的,拳頭拷問,就更不能在宮裡進行了。

王怡真表示自己這邊不急,還是先去朝陽宮比較重要。

………………………………………………………………………………

三個人走到了宮門。

朝陽宮宮門大開著,這一次太子同太子妃一起在裡面,更沒有道理關門了。

王怡真同李蘭蘭對了個眼神,同時去關宮門,其實主要是去摸那對門首的銅環。

那太子妃帶著的小丫環唉了一聲想來阻止,王怡真一個兇狠的眼神瞪了過去,低聲道:“你看不到是誰來了嗎?”

估計也是她的眼神太兇,說出來的話又太神秘,那小丫環本就是個宮外跟來的,又是守門的,可見身份地位都不高,見著果然有呂才人穿著宮妃服裝,沉著臉盯著大門,再加上上次阻止王怡真進太子府的侍衛,滿府皆知被李奕城砍了胳膊,那小丫環竟然也不敢動了,被蓉蓉紅英兩個丫頭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推到了門內,倒是另一個守門丫環乖覺,很快的去向內通稟。

王怡真便同李蘭蘭兩個人,便裝做弱不禁風的樣子,一邊慢慢的去拉門,一邊將這門環上下左右的摸著,將門關到了一半,等人都進來,又進門來摸裡面的門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其實是江湖上常用的手段,就是一句話說的模稜兩可,這句“你看不到是誰來了嗎?”,怎麼解釋都可以。

三個人早就商量好了,這宮門若關,她們便說呂才人是後宮妃子,是貴客,關門算怎麼一回事,將之大開。

宮門若開,便說此事要緊,為防人窺視,非得關門不可。

反正都要親自上手將那門環摸一個遍。

等裡裡外外都摸過,李蘭蘭一臉蒼白的略一搖頭,她那邊的門環,什麼都沒有。

王怡真卻是微笑點頭。梅妃留信的位置,在她這邊。

一時間三個人都長出了一口氣,臉上也輕鬆了些,此時那返身稟報的守門丫環,已經出來了,說是太子妃喚她們進去。

王怡真便冷笑著哼了一聲。

她雖然有個國夫人的身份在身,但到底是還未成婚,道理上來講還是王大姑娘,而呂才人雖然是后妃,卻等級比太子妃低到塵埃裡了,她們算是外人,按說說若要進門,通報是必要的,可是李蘭蘭東宮良娣,又是奉了太子之命去問話,也還要一個等著守門的丫環進去報了才能進嗎?

不過李蘭蘭都不在意這種事了,王怡真也不好說什麼,三個人便進了門,太子妃同太子早在正殿等著了。

太子妃先怒道:“上次的事情過去不過三天,你們怎麼敢隨便關宮門,是怕太子不被人非議嗎?”

上一次出事時宮門緊閉,主角之一還被傳是李蘭蘭,太子妃說這種話,簡直是誅心。

李蘭蘭卻並不生氣,回稟道:“是呂才人說怕人見著了,才關得門,若這樣不好,再開門就是了。”

太子一瞬間心虛的不行,又心疼李蘭蘭背鍋,便道:“關都關了,就先關著吧,總沒有外人來。”

太子妃鐵青著臉,王怡真倒有些明白她為什麼時時刻刻要落李蘭蘭的顏面了。

太子妃能力強卻性子硬,太子心又軟,李蘭蘭走的還是柔弱白蓮路線,這一妻一妾一交鋒,還真不好誰佔著上風。

到底這裡也不是宅鬥的好地方,打發了下人,很快的呂才人便將之前那些話,一一都說了,反正是一問三不知,但倒是藉此,表示了向太子……或者說是向太子妃的投誠。只不過呂才人這個人,當初李皇后在時她都沒派上什麼大用,更何況如今失寵多年,太子妃更沒覺得她還會有什麼用處。多說了幾句話,太子妃便沉著臉將她打發走了。

一時間宮裡便只餘下了王怡真、李蘭蘭、太子同太子妃四個人。三個是當日的當事人,太子妃是決策者。

“這麼說來,到底還是賢妃同淑妃的嫌疑大些。”太子妃冷哼道:“賢妃所出晉王,這些年在軍隊中轉動聲望極盛。淑妃所出的韓王,也極有野心。她們又都是宮裡的老人,梅妃這條線,以後再不可信,不可用了。”

聽太子妃是意思,竟然也是有些懷疑梅妃叛變。其實這樣想也有道理,梅妃那調人提開的紙條,實在巧的有些過,而且太子妃留下的幾個下人被人打暈綁起扔了,那設局的人,在宮裡有自己的人手。

賢妃淑妃都有皇子,同太子是競爭關係,又是她們帶人來查朝陽宮,嫌疑總是挺大的,不過說起嫌疑來,其實還有一個人,也是很大的啊。

“不是該覺得燕王更可疑嗎?”王怡真問道。按時間來算,那也是捉啥的主力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