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真的不是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91章 計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191章 計劃

張永光快速的做好筆記,抬頭看了看地圖:“就是綠線框著那片兒,北面山地是種植園,東面是廠房,南面建小區。”

“這一片兒……不大吧?”

“一點二平方公里,足夠了吧?”

張彥明看著地圖沒吱聲,他在努力的從記憶中翻找相關資訊。

在夢中世界,那會兒他正在棠城,所以對這邊的記憶並不多,只能從後期的報道中的只言片識裡找資訊。

外面走廊裡傳來腳步聲,張永光扭頭看向門口,張彥明伸手在地圖上點了點:“這裡,這條河以北,這一塊都買下來。

這邊,從這裡造一座橋把這三塊連起來,把我說這塊地和這邊國道連線上。中間的路橋咱們建,用這個和當地換西邊這塊河州地。”

門一開,一群人走了進來。

打頭的人一臉笑容,梳著很少見的二八分,戴著無框眼鏡:“彥明。”

張彥明正在地圖上比劃,扭頭看了一過去:“哎喲,張書記,您怎麼過來了?”

趕緊迎過來握手,衝跟在張書記身後的人點了點頭。

晃了一眼,好幾張熟面孔:“周書記,王書記,李市長。周書記您怎麼回來了?”

“工作上要交接嘛,正好聽說你過來了,就隨便跟過來轉轉。你看好這邊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永光也過來和各位大佬握手問好,請大家落座,安排人上茶,轉身又去拿煙。這助理的活兒還是那麼麻利。

“這個地方好啊,山青水秀風景美,有歷史底蘊,我上初中的時候就對這裡有嚮往了。”

大家坐下,張彥明誇了地方上幾句。這可不是假話,初中課本上確實有李冰父子的事蹟。

兩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到今天還在正常使用,這是多大的功績?多大的功德?

而且最令人佩服的是,六年後那場天災,後來新建的東西七倒八歪,這工程和周邊的老建築卻是點事都沒有,雲淡風清。

而且是越老的越沒事兒,越新的越塌成一團……這裡面說明的東西還不多嗎?

垮的最多的就是醫院和學校,全是近十年內的新建築。

其實這種事兒都成了國內的普遍現像了,大家已經見怪不怪。

就像張彥明曾經去過的渝州下面的一個鎮子,辦公樓剛建好就被評定為三級危房……那牆面,一抓一大把,比八瓣酥還酥。

這還是鎮辦公樓,這樣的鎮子裡的學校……

該鎮的從業人員紛紛表示願意在那棟已經六十幾年的老樓上辦公,雖然最後還是搬過來了,但會議室保留在了老樓上。

開會的時間多呀,人也多,總經理雖然板著臉把錢付了,但是他心裡不怕?

張彥明和周張兩位書記是熟人,前面的專案打過交道,而且同是委員,開會的時候都見過面交談過。

王書記是蓉城市的一把,張彥明和他還真不是太熟,基本上都是下面人在和他打交道,只是見過一面。

李市長也差不多。

其他人他根本就是一個也不認識。聊了幾句,王書記給介紹了一下,都是蓉城和灌縣的幹部。

“什麼專案?”客套了幾句,周書記問了一句。

“基金的專案,”張彥明給他解釋了一下:“前期的事兒您應該知道,我們回來自省了一下,感覺以前的做法不太成熟。

調整了一下以後,基金這邊決定換一種形式,不再撒網一樣做了,決定把扶貧助農和捐助資助合併起來搞。

這裡算是調整後的第一個專案,所以我才過來看一看聽一聽,也好心裡有個底。”

“貧困縣?”

“對,以縣為目標擬定計劃,從四個方面一起下手,不貪多不求全,穩穩扎扎的做,做一個要保證成一個,然後再考慮後面的專案。”

“聽起來不錯。”周書記想了想點了點頭:“具體說說。”

“我們這次的目標是汶縣,但是因為那裡不是太適合開展工作,所以就把項目部放在了這裡。

灌縣的發展很不錯,也不需要我們來逞能。”

張彥明先開了句玩笑。

“不不不,我們做的不好,遠遠不夠,還是非常希望你們的到來,非常歡迎你們的專案,也期待未來的合作。”

灌縣的書記急忙插話,表達了一下灌縣人民對楓城基金的歡迎和懇切。

“現在初步的打算是,包括灌縣在內,”張彥明衝灌縣的兩個人點了點頭,接著說:“先對現有學校進行修繕加固擴建。

在這個基礎上,根據需要增建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和初中,還有職業學校。高中暫時沒考慮。

醫療方面,我們打算收購本地的一到兩家醫院進行升級擴建改造,這個還需要灌縣的同志支援一下。

這是捐助資助方面,我想應該能解決一些問題了。

在扶貧助農方面,我們會和京城農大合作,在這邊,主要是汶縣那邊,搞土豆和獮猴桃的種植,然後進行深加工。

初步的計劃是薯片,薯條,飲料,獮猴桃酒,獮猴桃果乾這五種產品,工廠就建在灌縣這邊。

同時,我對在這裡搞搞旅遊產業也是有興趣的,我會讓旅遊公司還有商業地產這一塊過來商量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

“我在想,為什麼我在的時候你不搞,非要去這裡一下那裡一下的亂搞,結果還惹一肚子氣。現在我剛走,你要過來搞大專案了。”

周書記笑著開了句玩笑:“老張,你可是撿了個大便宜哦,你得請我喝酒。”

張書記笑著點頭:“要得,要得要得,喝好酒。”

“你剛剛在說什麼?”周書記看了看牆上的地圖:“我聽說什麼換地,還要建橋。”

張彥明讓張永光拿來一支簽字筆,走到牆邊在地圖上畫:“我要這裡,這裡,和這裡,這幾塊地。

這邊是工廠,住宅區,這裡是商業,這裡是旅遊商業,這邊我要建一座綜合醫院,然後建路橋,從蒲陽河這邊一直連通到國道這裡。

剛才我對光子說,這條路和橋我們來建,費用就用來交換這塊河州,還有這裡。這裡會建設一個物流中轉中心。”

“有多大?”張書記問。

灌縣的同志看著地圖估計了一下:“一共差不多五公里左右,按照張委員畫的這個,浦陽河這一塊接近四公裡。”

“用得完嗎?”張書記對這個沒什麼概念,問了張彥明一句。

“初步來說就這樣,以後不夠再看。我是打算這邊的坡地全部用來種土豆。”

灌縣屬於小城,在邊搞廉租意義不大,需求量太低了,房地產張彥明又沒什麼興趣兒。

“你對哪兩個醫院有興趣兒?”張書記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