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真的不是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86章 什麼時候改造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86章 什麼時候改造過?

這件事到目前為止,可以說是各方面皆大歡喜,不滿意的只有公路……

他們感覺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完全可以由他們組織收費然後慢慢還賬嘛。

他們可是嘗過了甜頭的,對於怎麼入賬怎麼分配相當有經驗。可惜遇到了孫紅葉。

儀式來了不少人,省裡的主管領導和市裡的各部門單位幾乎都過來了。

剪綵通車儀式與收費人員上崗同時進行。

五裡河收費站鑼鼓喧天彩旗飛舞,工作人員誓師後坐上大巴車去往各收費站口,這邊領導們講話,省市的電視臺報社記錄採訪。

隨著鞭炮一放,一輛披紅掛綵的汽車進入卡口取卡上路,繞著環城高速跑一圈下來,把通行費一付就完成了。

反正就是那麼個意思。

領導們自然不會一直等在這裡,剪了彩講了話就結束。太冷了。甚至在臺上都沒有長篇大論的,一個比一個簡潔。

這個儀式本來應該是放到再往南六公裡的繞城收費站去舉辦的,就是因為天氣太冷,這才決定放在了五裡河這邊。

反正也就是那麼個意思。

本來還準備了晚宴,被張彥明推掉了,讓他們自己吃。反正肯定是要吃的。

張彥明陪著孫紅葉到收費公司的辦公樓裡轉了轉,宿舍食堂什麼的看了一圈兒,鼓勵了一下,然後兩個人就去了工業園。

這邊的收費公司由物流公司魯爾分公司代管著,人員都是從物流公司抽調出來的,其實不用他們操什麼心。

不過道路收費公司的規模並不小,不但要負責三條環路兩條城際公路的收費,還要負責監管兩條地鐵線的運營。

魯爾的地鐵計劃可以說是全國最早的地區,但命運多桀,莫名其妙的相當曲折。

1940年,總程五十二公里的四條幹線開工,隨即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擱淺。

建國後,又斷斷續續的繼續開工,同時打造城市人防工程網路,但最終沒能形成系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65年,計劃再次被提出,又一次開工,可是又趕上十年大運動開始了。幾年間曾經兩次開工,但都又不明原因的停止。

74年,又一次全面開工,計劃從趙家溝,陶瓷廠經市委,太原街修到鐵西廣場,磕磕絆絆的搞到82年,因缺乏裝置和資金宣佈封井停工。

90年,地鐵計劃再次被提起。

93年,魯爾城市地鐵計劃報告再次獲批,但未能如期開工。

95年國家全面停止地下交通審批專案,一直到99年重新放開,魯爾再次申報。

在原歷史上,一直到05年,計劃才被批准,同年開始修建,在10年開始通車運營。

前後整整七十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千多萬人口羨慕京城,羨慕津門,羨慕申城,羨慕羊城,看著人家一家一家開通了地鐵。

甚至馬上就要被最年輕的城市蛇口甩在身後。

他們甚至從來都不知道,在這座城市內,就在自己腳下,有著好幾條開開停停挖了七十年的地鐵工程。

不過現在,這個夢馬上就要圓了,四條線路正在沒日沒夜的施工中,因為基礎打的太好,甚至大部分工程都不用破壞地面。

……

工業園這會兒看上去感覺相當荒涼,一大片斷壁殘垣被大雪覆蓋著的感覺,呼嘯著的西北風在園區裡張牙舞爪肆意縱橫。

工程機械和車輛都已經回收,用木棚和苫布規整的遮蓋著,連綿不絕的是磚堆和沙場,邊緣幾枝枯草倔犟的在風中搖晃。

園區裡只有位於邊帶的道路被清理了出來,便於安保人員的巡邏車通行。

雖然有圍牆,但圍牆屬於防君子不防小人的設施,還是要靠人員來日夜守護才行,這裡面的機械設備各種物資可正經不少。

北方的天氣,冬天正是各種工地喜歡被人光顧的時候。

雖然還沒有建成,但園區裡已經有了清晰的輪廓,大部分建築的主體已經成型了。

汽車,電子,機械,商務飛機公司,發動機公司,相關的研究所實驗室等等。

除了發動機研究所已經在正常運轉了以外,其餘的都還沒有投入使用,都處於建設中的停工狀態……

私營經濟不往北來,氣候其實是相當主要的原因,無形中成本和週期就多出來不少。

國家把鋼鐵製造業放在這邊,完全是因為礦山的原因。這邊的礦實在是太多了。

看了一圈,聽了一下安保負責人的現場彙報,又去機械廠看望了一下老左廠長,兩個人這才乘車進城。

魯爾這邊兩個人都有一段時間沒回來了,正好也就當視察一下,聽一下彙報看看專案,張彥明具體問了一下關於保障住宅和廉租房的事情。

魯爾這會兒在國內屬於超大型城市,國內最早的發達地區中心城市,又經歷了九十年代的下崗潮,貧富差距大,居住問題相當突出。

尤其是工業老城區。

這邊也是楓城在保障性地產方面的重點區域,不管是資金還是政策都相當傾斜。

“市裡其實一直有意讓咱們參與太原街那片兒的改造,我報了幾次也沒透過。”這邊的經理是楓城的老人了,是當年從省建出來的第一批員工。

“不舒服啊?心裡不得勁兒唄?”

“那肯定是有,不過到也談不上。就是有點想不太明白。”

“有什麼不明白的?”張彥明懶散的坐在那裡,毫無形像的把兩隻腳架在暖氣上翻著檔案:“參與這事兒對咱們有什麼好處嗎?”

“咱們是地產公司,搞地產專案不是應該的嗎?這種老商業區不是正合適?咱們不是一直在搞老商業區的改造麼?”

“我們做老商業區,什麼時候改造過?為什麼要改造?怎麼做才算是改造?”張彥明眼皮都沒抬,連著問了幾外問題。

呃……李工被張彥明給問住了。現在應該叫李總。

仔細想了想,發現這幾年下來,楓城在全國跑馬圈地搞商業街區,但確確實實沒有進行過什麼改造,而是一直在做保護性修復。

中央商務中心不算。

而且,楓城在喜都,冰城都有相關專案,偏偏在起家的魯爾沒有。

楓城在魯爾除了在青年大街的中央商務區和商住區以外,就沒搞其他的大專案。在鋼都也一樣。政府的城改工程不能算。

不過楓城在魯爾前前後後買了不少老樓,包括太原街,中街還有中山廣場一帶。

“為什麼呢?”李總問了一句。

張彥明搖了搖頭:“因為這裡工業現代化太早了,在國內九成以上城市還處於尋摸階段的時候,這裡就已經完成了規劃,並且有著充足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