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血長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四章 科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四十四章 科舉

隨著十月的到來,龍都內外話題便成了科舉一事,連河間侯侯府內的下人們,也時不時地談論起科舉。科舉考試三年一次,一般來說皇帝登基會額外增加一次科舉考試,但大德帝登基之後的元年,朝廷主要精力放在應對江南叛亂之上,所以這額外的恩科便免了。按照正常順序,大德三年十月十五日,便是科舉之日,也是天下間所有才子佳人最關心的日子。

張孝武聽芒種嘰嘰喳喳地講著,說關於這次科舉,有龍都的好事者列出了十大才子,說這十人將來必定是天榜的前十。

“這是個人都是士族的才子,將來都是朝廷棟樑,而且你知道嗎?這十個人還都沒有成親呢。”芒種嘰嘰喳喳說,“也不知道將來誰那麼有幸,能夠嫁給他們。”

張孝武敲了她小腦袋瓜一下,說:“你這小丫頭,要是瘦一些倒是有機會,可是你現在的胖樣子,肯定不入他們的法眼。”

芒種氣呼呼地說:“人家還不能想一想嗎?”

張孝武大笑,道:“從今年開始,科舉考生即便中了大榜,也不會直接做官了,他們十個人再優秀,也要入帝國大學學習三年才能做官。”

按照以往的慣例,天榜可是要調到翰林院學習,前十名隨後進入御書房直接服侍皇帝的,那才是天子近臣,其他學子不過是天子門生。但從今年開始,朝廷將取消天地人三榜,並立三百六十人大榜,而這三百六十個人稱之為中仕,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是朝廷的儲備官員,當然,大榜第一人依舊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朝廷會重點獎勵。但三百六十人將進入帝國皇家學院繼續學習做官,學習時政管理經驗,學習為官之道等等。

之所以張孝武強烈要求建立帝國皇家學院,便是需要一匹技術性官吏,而非一群只會寫詩作賦的文人,以往的太學院太過注重舉人們的文化素養,卻忽略了他們的時政管理能力,以至於許多人做了地方官後卻只會阿諛奉承,而對於當官後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一竅不通。

“老爺,科舉那日,我能不能去看看?”

“看什麼?”

“看狀元啊。”

“狀元有什麼好看的,你天天看著中樞令,難道他不香嗎?”

芒種撇嘴道:“老爺,你只是俊朗剛毅,但和帥沒什麼關係的好嗎?”

張孝武恨鐵不成鋼道:“愚婦!”

“我還沒成親呢,我不是愚婦!”芒種反駁道。

張孝武道:“那就是蠢丫頭。”

芒種哼道:“老爺就是嫉妒人家有才華。”

張孝武轉頭走了,心想著說今年必須跟向瑞說說,考題要難一些,絕不能便宜了那些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本次科舉主考官便是右相向瑞,因向瑞負責稅賦法改制一事而遭到士族攻訐,中樞府為了恢復向瑞的影響力,不至於他主政遭到攻擊,特點向瑞作為主考官。這是一種平衡,朝廷不能總被士族牽著鼻子走。

對於科舉,張孝武所知不多,誰讓他是一個理科出身的技術員,他回憶起前世重重,當年若非因為自己的文科成績太差,也不至於選擇了理科。而他對科舉最熟悉的,便是八股取士了,明清兩代中,誰的八股文作得好,誰便能夠取仕。而八股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取四書五經內容,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四副對子平仄對仗。

工作之後,張孝武因為在圖書館,所以有幸看到了一篇清代的鄉試八股文原本,同時也是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不過他倒是覺得人家寫的非常好,不但字跡優美且文采優雅,然而當時圖書館館長說,就是這篇文章的主人,竟然沒有考中鄉試,由此可見當年南方學子學習的刻苦,若是這人不是江南學子,生在山西、山東、直隸,只怕能中鄉試頭幾名。

而聖漢帝國的科舉是進行三場考試,第一場帖經試卷,考察的是學子們對於詩書的記憶力,考題多出自於四書五經,當張孝武看到四書五經之後,頓時有一種靈魂遭到重擊的感覺以內這四書五經竟然除了一些地名和人名與自己穿越前歷史不同,其他文字語言等幾乎一模一樣,也難怪他說的許多成語,別人也能聽懂。

帖經考試考的是學子們對書本死記硬背的能力,也考的是他們的學習態度,所以這一場考試只有半天時間。考完之後,科舉考場是要放開,學子們回到住處準備下一場,而非明清時代需要關在考場裡三天三夜。

由於帖經考試只考察一百道填空題,所以只要答錯超過十道填空題的學子,便沒有資格進入下一場考試。但基本上只要能參加科舉考試的人都是學富五車,極少有人會在第一場考試中被剔除——當然,也不排除有的考生考試時狀態不好或頭昏腦熱或因俗世所擾。

帖經考試之後的第三天後,科舉第二場考試為詩賦,以長詩或賦論方式對主考官的考題進行解題,同時根據自己能力對該考題進行通古論今的發揮,其形式類似於另一個世界的議論文,先解題再議論。詩賦考試考查的學生的文字能力,能否寫出一篇文字優美、有論有據、能夠說服他人的文章。

第二場考試結束之後,學子們只會休息一日,隨後進行第三場考試,策論。策論則是以論施政、時事、人事、政治、學問等實用知識為考題的考試。一般平民學子在帖經、詩賦兩項考試中與士族學子不相上下,但是在策論考試中便略遜一籌,畢竟許多平民學子對於朝廷甚至天下大勢並不熟悉。而士族學子們因為家庭和族人的關係,更加熟悉朝廷的大勢,從而在策論中更能寫出附和朝廷要求的文章來,並取得相應的好成績。

張孝武看著第三場的考題,不由得問對向瑞說道:“這是不是太刁鑽了?”

向瑞奇道:“不是少保大人讓我考難一些嗎?”

張孝武咳了咳,紅著臉說:“我是讓你考難一些,可沒讓你考死他們啊。”

向瑞大笑:“少保大人,萬勿輕視學子們的能力,他們比你想象的更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