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奮鬥在八零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9章:修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9章:修路

李默拿到了擴建批准,剩下的事情也就好辦的多。

確實,一開始李默就光想著要自己單獨弄出來一所學校,然後跟高中合併。

為什麼不直接從高中建立一所學校?

李默當時被這件事給侷限了自己的思維。眼下這件事已經真的解決,所以事情反倒是要更加的舒服。

指標的事情,林如去辦了,李默倒是不擔心,可是眼下學校的地址還有縣裡面的培訓班的召開以及招生都是問題。

畢竟這件事是李默開學之前必須要拿下的事情,他現在已經填報志願了,等的就是錄取通知書。

李默拿狀元,大家好像一點兒都不意外,而且安東市這次又是包攬了前三名。李默,錢思瑤,錢思璐。

一個第一,兩個並列第二。

這成績,如果是在別的市裡面,肯定要轟動。

可這次,完全沒有什麼動靜。

李默根本就沒心情研究那些,他現在的時間很緊,在暑假的這段期間裡面,李默要把培訓班辦起來,然後學校擴建的事情全部要處理完畢。

李默打算寒假回來的時候集中處理一下學校的問題。畢竟學校擴建不是幾個月就能完事兒的,來年的新學期能用上就已經是不錯的事情了。東北不像是南方,東北的冬天建築就是停工。

根本就沒有辦法弄。

那時候的國家基建速度並沒有現在這麼快,但是高中部的部分應該會第一批交工,畢竟校區是分割槽建設的。

比如說,第二校區就在白河村後面的那片塌方的平地上蓋起來的,地質勘探都是地質隊親自測量的,這次要在山上修築圍堰,做好山體的加固。這也是市裡面撥款的專案,而山下的廢墟就順道成了第二分校區。這裡是合併過來的農校,糧校,工校等學校融合在一起的高職。

李默跟著柳德志兩個人站在勘探現場下面,李默指著下面的一大片荒地:“這片區域,起興將要規劃成校區,將來農校,糧校,工校都合併在這裡。畢竟他們缺老師缺的厲害,我們這裡有專業的老師,而且最關鍵的是,有工廠,有農田,可以進行實踐。”

柳德志看著山上說道:“現在關鍵是圍堰的問題,我們的材料進場,要用公路,可是進村的公路是有,但是村子到這裡的路……”

李默看著柳德志問道:“柳政委,咱們都是自己人,沒必要拐外抹角。”

“是這樣,我們現在是真的分不出來工人了,畢竟二分隊已經走了。現在廠房早就給你了對吧?”

李默點點頭,他接著問道:“也就是說,現在工人不足,我們需要自己把這條路給修出來?”

柳德志點頭說道:“你看,這條路如果修不好,你說,學生怎麼來這兒上學,這條路不僅僅要修從河間鄉到學校的路,從另一頭,東河鄉到這邊的路你不修麼?”

李默看看這片埋葬過自己親戚的地方,他想

了好半天之後說道:“這條路真的是難修,那邊要過河,還要過橋。就算是專業隊伍也不容易修吧?何況是村民。”

柳德志嘆氣道:“所以這個校區的缺陷就在這了。你再想想?”

又是難題……

李默沒有辦法,只能開會研究。

帶著這個問題,從工地上下來。李振江他們都在下面等著。

“咋樣,咱們這兒學校的建設能行不?”

“有問題,需要開村民大會集體探討一下。現在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我們要自己修路。把這條路從村口修到學校,如果要修路,我們就要用油漆馬路,這樣的話,我們的房屋改建要延緩。”

“這咋行?現在的傢伙都住宿舍了,家家戶戶都擠在那片小地方。難道要在那裡過年麼?”

李默沉默了半晌,他看著老支書說道:“如果學校蓋在我們村那麼我們的孩子就能上中專,上高職。然工廠工作,最關鍵的是,中專和高職是聯營,這裡的還要有商店。小市場,大家可以在那裡做小吃,這會又解決一批人的收入問題。還有學校也能解決一批人的就業。”

李振江為難的搖搖頭,李隊長給李默解釋道:“小默,你別多想。你想啊,現在村裡的人,就算是在大度,能忍得了麼?就算是忍得了,咱們冬天咋過啊?”

李默抱著肩說道:“可是現在的資金根本就不夠週轉,除非……我們做點兒什麼大突破,把營業額和銷售額搞上去,像這樣我們就能得到一筆現金。”

“問題是咱們幹啥能賺這麼多錢?”

“缺口部分其實並不大,但是不能冒風險,如果冒險今年的分紅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這件事我們要慎之又慎。資金鏈一旦斷流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眼下要我們想辦法增加一些收入。”

李振江苦著臉說道:“我們就是一群莊稼人,我們有啥辦法?”

一籌莫展之時,趙傳生開口了。

“李經理,我有一個建議,咱們不是有農業試驗田麼?”

“是啊!”李默好奇的看著這位瘋子一樣的神人。

趙傳生小聲說道:“如果我們稍微動用一批錢搞一些高階藥材,做藥材苗圃呢?這無非就是需要用到暖棚技術。”

“你繼續說!”李默瞪著眼睛看著趙傳生,趙傳生接著說道:“我們可以將這些藥賣給中藥廠,他們過去也經常來這兒收購的,這件事我還是知道的。而且他們不是收購成品,而是要籤合同,他們要什麼我們種什麼,咱們租來農機開墾出的八百畝試驗田確實可以做這件事。”

李默的眼神之中閃爍著些許的光芒,他看著趙傳生說道:“你小子TM簡直就是個神人啊!這個辦法確實很好!你說的是我們不種糧食了,而是種植其他的東西,比如說?”

“高麗參,這般是很適合種植高麗參的。咱們這是山區突然結構是非常適合種植高麗參,我也考察過。咱們這片

地用來種糧食,真的白瞎了。從土壤成分來看,這裡更加適合種植高麗參。而且經濟價值高。只是……沒有人敢推廣。”

李默低聲說道:“採購和養殖的協議我們找誰?總的有個目標吧?”

“我有同學是在中藥廠專門做農戶養殖管理的,他主要負責找藥農,但是各大隊,都吃不上穿不上,都不願意種。所以這東西都是稍微有些貴的東西。”

李默想到這,忙道:“你去找他,咱們嘗試著聯絡一下,我們這一大片試驗田都可以轉入中藥苗圃,而且咱們是集約化管理的農場不是散戶,他們應該願意和我們合作。”

李默說完,趙傳生笑著點點頭,他趕忙回去打電話,爭取早點兒聯絡上。

李振江低聲說道:“可是這樣能出現金麼?”

“如果能把試驗田的作物經濟提上來,那麼我們就敢動一些曾經不敢動的錢了。畢竟年終的總產值我們都是有預算的。要留有充足的預備資金。防止資金斷鏈,如果苗圃計劃成功,我們的經濟肯定翻倍,搞不好又要出來好多的萬元戶。”

“這就是集約化管理的好處,別人搞責任田包產到戶,我們就做大農場集約化管理方案。”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說到底,我們還是沿著國家大方針走。他們是從集體轉入個體,我們是將更多的個體集中起來,然後將個人利潤再次捆綁和部分解壓。”

“將過去的鬆散的大鍋飯管理,改成了一個蘿卜一個坑的方案,在這抱團可以,但是你拖後腿就把你踢出去。然後會有人頂替你的位置。所以大家都擔心自己的位置,大家也都在想辦法穩固自己的工作。因為不是鐵飯碗,所以大家非常珍惜。因為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就淘汰。這樣的工作制度,會讓整個團隊充滿活力。”

“這就是咱們的本錢!”

李默的一番話,說的李振江臉上全是笑容,剛才的話還真的給李振江說動了。

“小默啊,不如跟村兒裡的老少爺們兒好好說說,如果這個苗圃真的能做,我相信很多老少爺們兒是願意住一棟棚子的,大不了睡暖棚裡面嘛!這樣的話,工作方便,而且冬天過去了,大家還能……”

李默點頭說道:“好,那咱們就說說去!看看村民同意不?如果同意的話,咱們可以暫停一下房屋改建,然後推進苗圃和公路的修繕,還是那句話,要想富,先修路!”

徹底打通河間鄉和東河鄉的運輸,將兩條路都改成油漆馬路,這樣一條比省道還好的路修到了東河,那麼青山縣,東河鄉,河間鄉,一路到五龍縣,直接全部打通!

這樣的話,起興已經將市中心和兩個縣的所有交通運輸線全部打通。而河間鄉的起興二大隊,就是這條運輸線上的咽喉要道!

李默將交通圖拿出來,站在大隊的隊部裡面認真的看著這條路說道:“要是修好了,這裡就可以有一個貨倉做轉運了,還能再生出一筆收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