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九零年代當團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發展格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發展格局

光看還不行,很多東西必須深入研究,還得有個明確的方向。

像那種一口氣說要研究上下五千年的人大部分都不太聰明的亞子!

真正搞研究的,是縱貫古今更對某一段歷史進行深挖。

這個很好理解,人的腦容量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兼顧全部。那些搞高深研究的人夠聰明了吧,他們也不能說研究物理就全部分支都下手啊,肯定得選擇其中一兩個來研究,其他的瞭解就行。

歷史等人文學科也是如此。

汪成跟肖一言不同。

肖一言做研究憑藉的是他的熱情,對歷史深刻的愛。他就像逐光的蝶,對著喜歡的東西奮不顧身。而汪成如水,很難得擁有這個年紀的男孩子所少見的沉穩。讀書做筆記一絲不苟,老師的要求在他這裡總能得到百分之一百五的呈現。

但是相對的,他缺少一種去發現的衝動,而歷史和考古,從來都不是坐在家裡就能研究出結果的學科。

所幸,汪成還有陳怡歆這個運氣逆天的姐姐,總能在最合適的時候發現最適合的寶貝。

聊了一會兒汪成的學習後,張教授把話題轉到了這個渡假莊的經營上。

這裡的主要投資者是閆明禮和張教授,陳怡歆只是拿了些許股份,不參與經營管理。

“明禮跟我說,他打算把這個渡假莊轉手。他現在的精力主要放在實業上,對這裡實在顧不上。我想著與其讓不懂的人來瞎指揮,不如我找幾個老朋友,成立一個公司,然後以公司的名義來經營這個渡假莊。如果成功了,以後在其他地方的投資可以比照現在進行。”

陳怡歆想了想,覺得這想法不錯,更重要的是這樣一來就不會造成一個物業有幾個“婆婆”的尷尬局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般這樣的投資管理公司都是有固定的章程,也是請的專門的經理人來經營,公司股東會議只對決策有表決權,而沒有具體插手管理的權利。

“不如成立一個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我看張叔你們經常一起舉辦一些小型的古玩交易會,其實這些事情就可以用這個公司的名義來舉辦。舉辦的形式可用多種方式,比如沙龍,比如茶會,再或者鑑寶會這一類的都行。以後規模做大了,在圈子裡有了信譽,還能跟電視節目進行合作。”

越想越覺得可行,陳怡歆思維一發散,開始鼓動張叔他們幾個權威教授結合起來,在網上開始預熱宣傳。

別看現在網路還沒有真正普及,但這個時間段卻是後來大V們和權威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

很多個後來沒落的論壇,這時候正紅火,且威信極大。張教授他們想要宣傳傳統文化,從這方面提前著手佈局是再好不過的。

正聊得火熱,周昇找了過來。

“你爸媽呢?”張教授一看到外甥就想到自己那個不省心的姐姐,頓時沒有好氣。

“他們回去了。”周昇把泡好茶的紫砂壺塞到舅舅手裡,“彆氣了,我媽估計是更年期呢,你別跟她計較,氣壞自己不划算。”

“你.媽那哪兒是更年期,她是被錢迷了心竅。”

張教授一想到這裡就覺得糟心。當年他姐姐也是知性優雅的女人,怎麼到這把年紀了,該養養花喝喝茶了,反而跟人爭搶起來。但關鍵是她的丈夫和兒子都是對自己的人生非常有規劃的人,根本不吃她那一套啊。

就說周家的繼承問題。周昇很早以前就表達過自己不願意接手周家的家族事業,他的興趣在網際網路行業,自己也做得比較成功。周老爺子雖然有點不高興長孫獨自創業,也給他了很嚴苛的限制和約定,但說到底老人心裡還是非常自豪的。因為不是所有的二代三代都有自己創業的能力。

相較於非常有主見的周昇,他堂弟就稍顯平庸了些,但是這樣的性子開拓不行,守成卻是十分適合的。這也是老爺子為什麼敢放手讓周昇去闖的根本原因。

家族不存在爭權奪利就不會有兄弟鬩牆產業分裂的可能,這擱哪個家族都是值得高興的,可偏偏他姐就不同意,覺得自己兒子太傻,被小叔一家給忽悠了。

對於豪門這些事陳怡歆他們一點不想接觸,本著某些原因,張教授也沒有繼續說這事兒,只過問了下週昇接下來的計劃。

“我已經拿到畢業證了,原本的計劃是繼續攻讀碩士,但最近這一年可能要暫緩一下了。”

為了什麼他沒說,張教授也能猜到一點。端看今年過年周老爺子直接打發大兒子兩口子離開B市就明白了。可偏偏還有人看不穿,還覺得是別人設計陷害的。

“行,你打小就是個有主見的,我相信你能做好自己計劃的事。不過還是那句話,有需要舅舅幫忙的,別悶著。你舅舅雖然只是個窮教書的,所幸還有兩三好友。”

這兩三好友的家業可不比周家弱。陳怡歆在心裡默默的補充了一句。

“我肯定是不會客氣的。”周昇含蓄的低頭一笑,“剛才我讓餐廳那邊準備了午飯,歆歆他們晚上還要趕回去,我們不如邊吃邊聊?”

張教授點頭,並指定了要在院子裡吃飯。

渡假莊這邊的院子修建得很精緻,每個小院落都有戶外茶棚或者涼亭。

冬天在外面吃飯比較適合火鍋或者湯鍋,一桌人圍著熱騰騰的鍋子,喝點小酒聊個小天,這日子神仙都得羨慕。

剛擺上菜呢,又有不速之客到來。

來的是張教授的兩個同事。專門過來找他倒苦水順便松泛松泛的。

看到還有客人在,那兩位教授也沒多說自己的事,一頓飯的時間都挺和氣的跟幾個年輕人講些自己遇到的趣事。

陳怡歆他們也不是不懂事的孩子,吃過午飯休息了一會兒,就拉著周昇說要去逛一逛三江匯,晚點他們再回來。

差不多三年的時間,三江匯已經變了個樣。以前那些低矮破爛的房子統一修繕過,保持了原貌的百分之八十,露出來的樑柱和支撐柱,則採用鋼筋水泥加做舊外包的手法,營造出舊建築的氣息。

路還是青石板路,但已經不是百多年前的青石板了,是鎮上去採石場定製的石板重新鋪上的,還專門做了防滑設計。

街道的兩邊是淺淺的水溝,下雨天的雨水,空調的冷凝水和路邊公用洗手池的汙水都透過這兩條水渠排到汙水處理池。當然,生活汙水還是專門的管道排放,不可能直接放大街上吧。

而且三江匯最不缺的就是水,從上游引水入鎮,再透過街道兩邊水渠匯入下游。水渠裡的水就是簡單沉澱過的河水,利用這得天獨厚的優勢,營造出一種生生不息的氛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