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九零年代當團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九章 後生可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九章 後生可畏

鑑定是在另一個地方。

陳怡歆他們過去的時候,主辦人請來的老師們已經在哪裡喝茶聊天了。

張教授跟他們前後腳到,聽到這個稀奇事兒,他肯定要來看一眼。

為了確保真實性和準確性,他們還小心的從瓷器上取了點粉末拿去做鑑定。

陳怡歆懷疑這個鑑定的結果起不了什麼作用。畢竟陶土的成分是註定的,唐朝的陶土跟現代的陶土差距也不大,而且如果跟她猜測相符的話,年代測定這個東西的精確性根本就無法對不超過百年的東西做出精準判定。

她跟著蹭進鑑定室,一進門就被張教授白了一眼。

當然首當其衝被責罵的是肖一言跟汪成這兩個“專業人士”。

“你們就說說,為什麼人一業餘的都看出來了,你們兩個專業的卻看不出來?”

張教授發飆,其他幾位老師則笑眯眯的看熱鬧。

說真的,這一批的古董價值雖然不低,但也沒高到哪裡去,一般來說,不是特別邀請,他們都不會出手鑑定這一檔次的古董。行業內的等級差異是存在並且有很嚴格的規定的。什麼都讓他們出手,那年輕的鑑定師們又要怎麼成長?

這一次他們幾個老家夥願意過來,一來是好久沒見約著玩玩,二來是覺得一件古董人業餘的都看出不對了,那些鑑定師居然都沒發現?好奇心一起就收斂不住了。

等到這裡,知道發現問題的是張教授的學生,一眾老家夥嘻嘻哈哈的開始看起笑話來。

笑話看歸看,人家請了他們來,事情還是要給辦的。

“汪成過來,你來說說哪裡不對。”

陳怡歆低頭躲在肖一言背後,不敢隨便開口。

“這幾處能看到有修補焗瓷的痕跡,而這三處跟其他幾處明顯不一樣,所以我懷疑瓷器碎裂的時間不同。修補手法上來看,這幾處是南派的手法,而這三處應該是北派手法。”

汪成一邊整理思路一邊說。他之前聽了姐姐的話後就開始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兩年各大博物館研究院的觀摩實習也不是純看純玩的。很多東西雖然以他現在的能力還不能完全理解並融會貫通,但是他勝在記憶力強,有了切入點之後,只需要給他時間慢慢去想,他大部分都能想明白,並將之捋順。

這件唐三彩駱駝像就是個很好的實戰教材。不但從瓷器的形制色彩上可以進行研究,連同補瓷的手法和派別上也能做出很多延伸性質的研究。

歷史從來就不是單獨存在的,究本溯源才是研究歷史的準確態度。

起先汪成還講得結結巴巴,慢慢的思緒理清,他的講述就很流暢了。

“不得了,不得了,老張啊,你這小徒弟不得了哦。”

年紀最大的那位鑑定師一直沒出聲,這會兒一開口就是表揚汪成的。

“以他的年紀和學問,能說這麼多實質的東西,已經相當不錯了。我在他這個年紀還只能給老師打雜呢。”

這位老先生在瓷器鑑定上堪稱一絕,輕易不會出山。主辦者也沒想到老先生會來,等看到老先生後,整個人氣色一下都變了,原本不太高興的,現在恨不得抱著汪成親一口。

他在瓷器古玩這個圈子混了這麼多年,不是沒想過搭上老先生的路子,可惜總不得其門。這次一件爭議的三彩駱駝就能讓老先生親臨,他都興奮得不知道說什麼了。

“老先生,您給說道說道?”

老先生看了主辦者一眼,點點頭。

“小家夥的判斷都是對的,只是在補瓷這一點上有點小問題。”

補瓷也叫焗瓷,是一門傳統手藝活,要求有高有低。

古董行當裡面的補瓷匠人一般稱之為“秀活”,要求之高,難度之大,沒有多年苦練根本無法出師。

“從這兩處看得出,焗瓷匠人的手藝可謂是登峰造極。但到了這兩處,差距就很明顯了。”

老先生說的就是汪成判斷的不是同一時間修補的那幾處。

“而你們最拿不準的這一塊,它是假的。”

“什,什麼?怎麼假的?”主辦者眼睛都大了,探頭去細看,可愣是看不出來。

“來,小家夥繼續,說說為什麼判斷這一塊有問題。”

汪成撓撓頭,看了姐姐一眼,果斷麥姐。

“這是我姐看出來的,讓她說吧。”

陳怡歆狠狠瞪了汪成一眼,轉頭就看到張教授在瞪她。

“不,我也是感覺不對,然後仔細看才發現這裡的條紋跟這裡完全相同。但是你們也看得出來,燒製三彩駱駝的師傅在雕刻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哪一處是相同的,所有的線條,圖案,都不存在重複的可能。畢竟是手工製作,哪怕同一件器物同一個人做,出來的成品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可能。但是這一塊就不同了,它跟這處的線條簡直一模一樣,哪怕有細微的差異,但還是能看出來。而且剛好又是在補上去的瓷片上面,所以我就懷疑是後來補瓷的匠師利用其它瓷器的碎片修補而成的。甚至,還有可能是單獨做了一塊這樣的瓷片進行燒製,然後修補。”

她說的這話太讓人難以相信。畢竟為了一個碎掉的瓷器專門再燒一塊瓷片進行修補,那還不如直接重新燒製呢!

“話是這麼說,但是如果這件三彩駱駝有特殊的意義呢?我個人覺得,如果是我的話,為了這份特殊,多費點功夫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這個問題就不好討論了,畢竟他們不是焗瓷匠人,也不知道這三彩駱駝能有什麼特殊意義值得這麼大費周章。

“我和師兄還有姐姐討論了一下,猜測會不會跟焗瓷的手藝有關。畢竟同一件瓷器上有南北兩派的焗瓷手藝,這點也是很稀罕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個說法倒讓在座的幾位老師都覺得有可能。而且他們也仔細看了,果然從那刻補上去的瓷片上面發現了修改過後的痕跡,這就證明了陳怡歆“專門燒製一塊再進行修改而後焗瓷”的說法是成立的。

“從這件三彩駱駝的碎片上可以看出,即便是後來補瓷的這塊,採用的瓷土,燒製方法和配色,跟之前的大差不差,由此可見,這塊瓷片也應該是唐代的產物,只是不知道具體年代。所以小朋友說的不全真是正確的。”

這不是造假,而且修補的時間也基本在那個朝代,你單說那瓷片,也是唐朝古董,能說人家是假貨?

這麼複雜的情況大家都是第一次見到,不算白跑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