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穿越之細水長流最新章節列表 > 105、破宅開鋪(二月初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05、破宅開鋪(二月初三)

正月三十, 餘莊頭送來了鋪子一個月的收益。李家糧店自正月十八開業以來, 未做成一筆糧食生意,其所得的十一吊錢, 都來自於野菜。按規矩,餘莊頭給李滿囤送了六吊六串錢。

李滿囤得了錢後算了算,開店至今三個月, 鋪子賺到的錢足有八十來吊,比買鋪子的本錢兩倍還多。

這鋪子,李滿囤想,可真是賺錢啊!怪不得古話都說一鋪養三代。我現手裡剩錢,倒是再買個鋪子才好。

因二月初二, 李貴雨訂親,故二月初三, 李滿囤才得閒進城去尋了朱中人, 託他再給尋個鋪子。巧了,朱中人手裡正好有一個鋪子轉讓。

鋪子在西城, 不過位置並不在西城大街上, 而是在西城豐樂巷巷口,正對公井的位置。

鋪子原來做的是裁縫生意,只不過開鋪子的裁縫元宵節去東街看燈被踩死了,而他的三個兒子都還小,撐不起門戶。故而裁縫的寡婦婆娘便就決定帶著三個孩子回鄉下種地,依託族人生活。

這個鋪子掛出來後問的人不少,但實際下手的卻還沒有––這鋪子的東家無故橫死了, 光聽著,就覺得不大吉利。

李滿囤聽後倒是覺得無所謂––橫豎他自己另有宅子,自己不住這兒。何況,這雉水縣城都存在幾百年了,歷年來老死的人都不計其數。這宅子就因為住裡面的人死了而要避諱,這避諱得過來嗎?

這個鋪子是個齊整院子改建。院子原有主屋北房、倒座南房、東西廂房各三間,其中只北房三間是七架梁大屋,其他,都是五架樑小屋。後來把南房臨巷口的兩間屋破牆開門,做了鋪面,大門堂也由南房的中間移到一側。

如此,有兩個鋪面加十間房屋外帶一個大院子的宅子,開價八十兩。

這個價錢,對比街面上,那有三間門面的鋪子要價一百五十兩,似乎不貴,但李滿囤想到李滿園南城的宅子,也是一樣的格局,而且還都是七架梁大房,只是因為在巷子的深處,便就只要三十兩。

李滿囤心中一動,便又問宅子。這一次,李滿囤買宅不講究大小––只要是公井,或者巷子口的宅子就行。

朱中人微微一思就明白了李滿囤的心思,當下笑道:“李爺,好算計!”

將心中的宅子過了一遍,朱中人將其中一套最適合自己的留下,然後方領李滿囤看房。

“李爺,這西城的住戶多是商家,宅子現在在轉讓的都不靠井。”

“您想要近巷口和井的宅子,還得往南城和北城尋。”

朱中人領李滿囤看的前門第一套宅子其實是在雉水城的西南角,只不過這個宅子所在的柳葉巷巷口離南大街比西大街更近一點,所以便就算在了南城。

李滿囤瞧這處院子前門竟是五間七架梁大屋,且兩側還有圍牆,於是極為詫異問道:“這宅子看起來不小啊!”

朱中人道:“這宅子的舊主原是咱們城裡有名的舉人老爺,賈老爺。”

“二十年前賈老爺故去後,他的兩個兒子便就分了家。”

“連帶的這處大宅,也一分為二。其中長子賈大爺得了二進的主院、後院以及後門堂,次子賈二爺則得了這大門堂、二門和一進的院子。”

李滿囤想象了一下,便即瞭然。城裡的地都是有主的,這兄弟分家自不能似他們高莊村一樣另買宅地建房。現在他們村的地也是越來越少,將來,再有人家兄弟分家想必也是得和城裡一樣,只能在現有的宅地上分了。

“那這賈二爺賣了宅子,要住到哪裡去呢?”李滿囤不大理解賈二爺為啥要賣祖上留下的宅子。

朱中人道:“這賈二爺自己還有別的宅子。”

“去歲賈二爺中了秀才後便想著開個學館。但因賈大爺先已經在這宅後開了學館,這賈二爺不願兄弟相爭,於是才想賣了這宅子換個別處的宅子。”

聽明白主人賣房的因由,李滿囤還是疑惑問道:“這宅子賈大爺不要嗎?”

朝廷的律法中有優先鄰居買宅的條例,這宅後就是原主的兄長,則更是優先中的優先了。

朱中人聞言也是嘆息:“賈大爺當然想要,但他是有心無力。”

“這些年,賈大爺每逢鄉試都要去省府考試,這歷年來的往返費用,哪裡是一座學館所能負擔得了的啊?”

“這些年,賈大爺早把賈老爺留下的內底都耗盡了。”

自古“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賈家兩位少爺自幼過慣了好日子,大手大腳慣了,所以雖都沒啥惡習,但在賈舉人過世後,日子還是越過越窮了。

李滿囤聞言一驚,下意識問道:“這鄉試到底要多少錢?”

李滿囤聽過賈舉人的名號,知道賈舉人當年也是這雉水縣響噹噹的大地主。一個大地主都負擔不起長子的科舉費用,可見這科舉有多難。

朱中人搖頭:“自古窮家富路。”

“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的,萬事都得拿錢開路。”

“賈老爺、賈大爺在咱們縣威名赫赫,但在府城、省府又只是尋常了。”

李滿囤一想也是。就比如在他們村隨地能挖的野菜,在城裡不就得花錢買嗎?想來這物價到了府城、省府,更是得翻幾翻。

眼見這宅子確是產權明晰、沒有糾紛,李滿囤方同朱中人去尋了主人賈二爺取了鑰匙來看房。

李滿囤瞧賈二爺現住的宅子也是一個極齊整的院落,且家裡還有聽門的小廝,便知他的日子還是比一般人強。

站在大門外,看那小廝進門與院裡立在水缸前的一個留須穿著秀才服飾的人說話,李滿囤直覺這就是賈秀才了。

時人只抱了孫子後才蓄鬚。李滿囤沒想到這賈秀才年歲竟較自己還大。聯絡上他是去歲才得的秀才,李滿囤心裡對科舉難度的認知不覺又加深了一成––不怪族長家的李貴林考不上童生,只看這舉人的兒子都是偌大年紀才得中秀才,將來,他李滿囤的兒子,但凡能中個童生,也是他李家祖墳冒青煙了。

從小廝手裡接過鑰匙,又復轉回宅子開了大門,李滿囤便看見門堂不過一丈五尺的地方竟又是一道大門和院牆。大門修了門簷,門簷上的磚瓦滴頭都雕著花,只是大門的油漆落了,斑駁中露出滄桑的木紋來。

“這就是二門,富貴人家才有的垂花門。”朱中人告訴李滿囤:“二門進去就是前院,院牆兩邊的走道,原來可以直通正院,但現在連著正院的那頭砌牆封住了。”

“所以現這路的後頭就是兩塊空地。”

“地的大小可以加建兩間房屋。”

滿囤站二門外臺階處瞧了瞧,心說倒是可以建個牲口房,栓牲口和擱騾車。

朱中人領李滿囤繼續往裡走,嘴裡說道:“這二門進來,就是前院了。”

“前院不大,就五間房。這裡原是賈舉人的書房和客堂。你看這賈舉人講究吧,這院子一進來就是個花圃。”

“可惜花圃這些年沒人打理裡頭的花都敗了。現還存的,就是幾棵花樹。”

李滿囤瞧這花圃裡許多枯草廢藤,僅有的一點綠色竟都是薺菜、牛舌頭一樣的野草,便知這宅子荒廢已久。

推開堂屋的格子門,李滿囤見這堂屋的樑柱都有雨水痕跡便抬頭觀望––果不其然,他透過屋頂看到了好幾條天縫。

“這屋二十年沒住人了。”朱中人倒是說實話:“不拘誰買下,到手都得大修。”

李滿囤挺滿意這宅子的位置,便問道:“這宅子多少錢?”

“四十兩。”

“四十兩?”李滿囤驚了:“這宅子也就外面的門堂還行,這院子裡的五間屋都不能住。”

“話是這樣說沒錯。”朱中人道:“不過李爺,這宅子的牆當年都是糯米汁加三合土建的,水火不侵。”

“這房子即便大修,也只是把屋頂掀了重換一個,所費也有限。”

“而且,你看這宅子的青磚,都是平鋪,非是一般人家的立鋪。”

“且這院子的走道,也都是條石。”

“這便就不似只用磚鋪的地,走幾年土松了,就要重新鋪設,不然,下雨天踩上去就要濺一褲腿的泥。”

進城多了,李滿囤也知道了城裡管這道路上鬆動的磚叫撅磚。雨雪天走路若是踩到撅磚的一頭,另一頭就會翹起,同時還濺出磚縫間的泥水,唬人一跳。而條石鋪路則沒有這個問題。但條石貴,一般人可鋪不起。就是城裡的四條主街也只是路中心才鋪了青石板。

經朱中人這麼一說,李滿囤心中認可,但嘴上只說再看看。朱中人也不以為意。他還了鑰匙後又領了李滿囤去北街看宅子。

這北街的宅子明顯比南街的小。今兒朱中人帶看宅子所在的巷子,就叫三十三家巷––顧名思義,一條巷子足有三十三戶人家。

宅子位於巷口的第二家,門臉也有三間,不過房小,只是個五架樑。門後也是三間五架樑正屋。不過院子卻是很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宅子,”朱中人告訴李滿囤:“屋主原打算要修東西廂房,你看,地方都留下來了。”

“但奈何兒子不爭氣。客棧做學徒時偷了客人的東西,被告了官判了發配三百裡外的地方服役。”

“屋主就這一個兒子,便決定賣房跟過去打點打點。”

“因去得遠,屋裡的傢什也都不要了,要一起賣。”

“所以這宅子開價有點貴,要二十五兩。”

六間屋,就要二十五兩,確實不是一般的貴。但這宅子,位置確實不錯——出了巷子,過一戶人家就是北大街。更好的是這宅子離他在北大街的鋪子也不算遠,也就五十丈的距離。

如果買了這裡,李滿囤想,潘安的騾車進城來送貨也可在這兒歇個腳了。

看了這處宅子,回頭再看柳葉巷的宅子,李滿囤便覺得也不算太貴了,畢竟這宅子的氣派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猶豫了一刻,李滿囤便就和朱中人說好了兩套宅子明早衙門一起過戶,然後就回了家。

朱中人得了確信自是高興,他給兩家屋主通知了時間後就回家取了三十五兩銀子,然後去尋了北城另一個位於井口的齊整宅子的屋主,午飯後一起去衙門過了戶。

這處宅子雖說離北大街要隔一條短巷,但房屋嶄新齊整,足足有九間大屋和六間小屋,是他手裡價效比最高的一套宅子。

先朱中人一直猶豫的原因是他想買個小鋪。但今兒和李滿囤交易中朱中人忽然發現這宅子只要破了院牆,就能開鋪,而價錢卻較一般的鋪子便宜了一半還多——這宅子根本就是個錢袋。

回家後把地契交給媳婦朱楊氏。朱楊氏問明還是先前商議過的宅子,不覺詫異:“昨兒不是還說不買宅子,等機會買鋪子的嗎?”

“咋今兒就買了呢?”

朱中人聞言也笑,然後便如此這般的和媳婦說了一通。

朱楊氏一聽就明白了,不覺嘆道:“這主意真正是好。”

“只可惜咱們錢財有限。不然多買兩個這樣的宅子改成鋪子。只怕這鋪子的租金就夠咱家過日子的了。而你也不必如此早出晚歸,日日辛苦。”

“慢慢來吧,”朱中人道:“日子總是越過越好的!”

作者有話要說:  李滿囤買房,終於知道要問舊主賣房的原因了。

幸而他找的朱中人靠譜,第一次沒坑他,這一次,也是人之常情,呵呵

元宵加更第二更,祝大家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