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穿越之細水長流最新章節列表 > 126、忙昏了的李滿園(四月初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26、忙昏了的李滿園(四月初十)

鄭氏洗好尿布家來晾曬後, 就收拾菜園子——拔掉長老了的青菜, 改種上新菜。

鄭氏眼見青菜丟棄可惜,便來問錢氏是不是養窩雞。錢氏聽得有理, 就和午飯時家來的李滿園商量。

李滿園最愛吃雞了,聞言豈有個不答應的——雞仔便宜,才五文一隻, 買十隻也才五十文。這個錢他還掏得起。

飯後,李滿園就跑到族裡相熟的人家捉了十隻雞仔家來,然後又趕著搭了個大雞窩。於是,李滿園搬回家來的第一天,竟是連雞都養上了。

養了雞, 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養豬。但豬仔貴,最少一頭也得伍佰文。李滿園算了算手裡的錢, 決定還是年下買豬省事。畢竟豬又不是雞, 平常並不下蛋。

臨近小滿,正是地裡追肥時刻, 而李滿園家裡卻沒有積肥。眼看著族人陸續地挑著糞桶上山給枸杞施肥, 李滿園彷彿看到成串的銅錢從自己眼前飛走。

自古都是“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李滿園可以不在乎他的小麥收成,但卻無法放下生錢的枸杞。他還等著枸杞下來後攢錢買鋪子做掌櫃呢!

農家積肥主要靠牲口,李滿園猶豫再三,終還是在搬回村來的第二天去買了一隻豬仔家來。於是,李滿園搬回村來的第二天,竟是連豬都養上了。

牲口積肥需要時間, 趕不上眼下迫在眉睫的使用。幸而今春李滿園家建房,家中糞缸多少有些積餘。於是李滿園趕緊地也挑了兩桶糞肥上山。

上了山,李滿園更看到了自家山頭和別人家的差距。人家的枸杞地,包括他兩個哥哥的枸杞地都是乾乾淨淨,一根雜草也沒有,而他家則是雜草橫生,連個下腳的地都沒有——壓根就無法施肥!

看在錢的份上,李滿園立刻家去拿了鐮刀來割草。如此,搬回村來的第三天,李滿園在枸杞山頭割了一天的草。

有了李滿園山頭鋤草,家裡養豬暫時倒是不需要鄭氏打豬草了。故而這兩天鄭氏便在家幫錢氏準備上樑的酒席。

李滿園家上樑的酒席最後還是照李高地的意思,擺二十五桌席宴請全族人。

李高地要面子,不肯在上樑請客這件事上落人口舌,於是,李滿園就只能老實掏腰包了。

席面的酒菜也是照李滿囤去歲上樑的標準準備了八個碗的紅燒肉、紅燒魚、蒸臘肉、同心財餘、韭菜炒雞蛋、炸豆腐丸子、炒粉條和油渣炒白菜。

四月初十上樑,錢氏作為家中主婦就得在四月初九準備大部分的酒席菜餚,以免上樑正日那天手忙腳亂。

準備二十五桌還要再加三桌備用,一共二十八桌席的酒菜可是個大工程。但錢氏在鄭氏的輔助下,竟是一個人就收拾得差不多了。

雖然先前早就看過了宅子,但四月初九後晌李高地和於氏還是來宅子做上樑前的驗看。

上樑是大事,而李滿園性子跳脫,行事不及他兩個哥哥靠譜。李高地還真不放心他能獨立成事。

上樑最要緊的是祭拜天地的祭桌和待客的酒席。

李高地進堂屋看到條桌上香、燭都有,就點了點頭,然後又去了廚房。

廚房裡紅燒肉、紅燒魚都已燒好裝在缸裡。雞脯子則燒煮了八成熟,明兒下鍋後加了同心菜就能上桌。臘肉也已洗好切好蒸熟,豆腐丸子炸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看到明日的菜色已經完成了大半,李高地滿意地點了點頭。正想要誇獎幾句,李高地卻聽到於氏問道:“錢家的,你孃家還沒來人嗎?”

錢氏聞言一怔,轉問李滿園:“當家的,咱家上樑日子定下來後,你給我孃家捎信了嗎?”

近來忙搬家、養雞、養豬、鋤草忙昏了頭的李滿園……

李高地一見,立刻抬煙鍋敲李滿園的頭恨道:“你整天都在幹啥?這麼大的事兒也能忘?”

“還不快去!”

打發走李滿園,於氏就抱怨錢氏:“錢家的,滿園一個男人,辦事難免粗心。你咋不多提點他點兒!”

“上樑可是大事兒。你孃家走些禮也是該的。”

錢氏聽於氏話裡話外暗指她沒提點男人送信是因為顧著孃家,不讓孃家來走禮,不覺心中氣苦——明明她哥此前就來問過男人何時上樑他好來走禮,只那時日子沒確定而已。

反倒是婆婆孃家,錢氏暗想:作為自家的舅家,原也該來走禮。偏婆婆提都不提。也不知到底是誰怕讓孃家走禮?

城裡住了兩個月,錢氏不管是見識還是膽量都著實長了不少。當下,她故意地低下頭道:“娘說得是。”

“剛當家的走得急,媳婦才想起舅舅家也沒捎信,也不知道等當家的家來後再去,還能不能趕得上?”

一心只想尋錢氏不是的於氏……

錢氏的話提醒了李高地。於氏孃家兄弟是滿園的親舅舅,也是該來給滿園上樑走禮的。於是,李高地當下點頭道:“一會兒我家去後讓滿倉給捎個信去。”

聽說要讓滿倉捎信,於氏趕緊攔阻道:“滿倉哪裡走得開?他一會兒還得進城接孩子呢!”

論理,於氏早就想過,她孃家是該來走禮。但去歲繼子家上樑,她孃家並沒來走禮。現今她孃家來給滿園走禮,這話兒落外人嘴裡,可是好說不好聽?所以,這禮不走也罷。橫豎,她孃家兄弟和滿園是親甥舅,也不差這一次的禮。

聽說滿倉要接孩子,李高地只能罷了。他囑咐錢氏道:“等滿園來家後,你讓他再跑一次他舅家吧!”

這下於氏真是想攔也攔不住了,不覺暗暗叫苦:她孃家哥先前就問過她滿園上樑走禮的事,結果讓她給回了。現李滿園再跑去告訴,可是打了她孃家一個措手不及?偏她剛剛阻了男人讓滿倉送信的話,現連個報信的人也沒有,這可如何是好?

於是,束手無策的於氏就更厭棄錢氏了。

滿園不在家,李高地也不多呆,丟下話就和於氏家去了。

於氏家去後想了想,然後和李高地說道:“明天滿園上樑,是不是也該叫下杏花和她女婿?”

李高地一想對啊,杏花一家也得來啊。於是他便讓李滿倉進城接孩子經過大劉村時給杏花捎個信,讓她明兒同男人和孩子一起去李滿園宅子吃午飯。

李滿園在跑去岳家的路上經過他舅家所在的村子時,福至心靈地靈機一動就跑他舅家報了信,讓一家子人明兒都去他家吃上樑飯。

李滿園的舅舅於正早知道今年外甥家蓋房,先前他還專門問過他妹於氏上樑的事,可於氏當時說不用。現見李滿園跑來請客,於正一時就有些發懵:明兒就上樑,這今兒下午才跑來報信,是啥意思?這上樑禮要怎麼備啊?

於正心裡犯愁,嘴上還是答應明兒一定去。

送走李滿園,於正趕緊地讓兒子上山去挖柏樹和萬年青,然後又讓女人於趙氏打漿糊裁紅紙。

於趙氏聞言心裡抱怨,嘴裡卻只是發愁:“當家的,這搖錢樹和萬年青好說,但這饅頭、糕團和粽子要咋辦?”

“現做都來不及!”

“我去族裡問問,”於正也是沒轍:“看誰家有準備給親戚上樑的饅頭糕團,我先勻點來用!”

李滿園的岳家錢家,早知道李滿園要上樑,東西倒是都預備全了。現聽到李滿園送來的確切訊息,立刻就架了牛車把上樑禮給拉了過來。

對於李滿園現在才來報信,錢家也沒多想——上樑是大事,挑個合適的日子可不容易。翻黃曆挑日子,結果發現擇日不如撞日的例子比比皆是。

錢氏看李滿園坐著自己孃家的牛車家來,一顆心就定了——這下,她婆婆可尋不到她的短了。

待過了晚飯後,李滿園的舅家也送了禮來,錢氏反倒要合計她準備的席面,主要是席面上的魚夠不夠了。

四月初十李滿園家上樑的日子,於氏李高地都是一大早就到了。

進門瞧見兩棵搖錢樹,於氏立就知道她孃家已經來過人了。

禮既然到了,人自然一會兒也到。於氏心裡正暗暗尋思一會兒如何和她哥嫂揭過這樁事呢,不想就聽到李滿園興高采烈地告訴昨天下他午一氣跑兩家報信的豐功偉績。

“娘,”李滿園道:“我去岳家的路上突然想起舅舅家還沒得信呢,就先去給舅舅送了信。”

“娘,這就是昨晚大成表哥給送來的搖錢樹,您看掛了這許多的銅錢!”

聽說她哥家的搖錢樹至晚才送來,於氏不用想也知道她哥一家得了訊息後是多麼地人仰馬翻。

於氏心裡嘆氣,臉上卻還不能帶出來,畢竟今兒是兒子的好日子,她不能帶頭觸兒子的黴頭。

論理郭氏也應該一早來幫忙,但她實在不願意跟小寡婦這個三房買的人一起忙活,於是,她就在自家菜園子一直忙活到近午方才來李滿園的新宅子。

等郭氏到時,李滿園家上樑的酒席飯菜都已經準備得當差不差了,所以郭氏實際並沒有幫上什麼忙。

至於族裡的其他女人,她們自去歲中秋之後就遠了錢氏,今兒自然也都是卡著時辰到,沒人主動來幫忙。

錢氏眼見家裡上樑,族裡先前與她交好的婦人竟然一個都不來給她幫忙,心中自是氣惱。因此,她越發決意將自家的日子過好,不肯叫人小瞧了她去。

作為出嫁女,李杏花來給兄弟上樑走禮只需要四色禮物。劉好自昨兒得了訊息就立趕著進城置齊了禮物。李滿園和李滿囤是親兄弟,今兒李滿園家上樑,李滿囤一準得到。劉好準備和李滿囤坐一處親近親近。

對於李杏花一家的到來,李滿園頗為詫異:他似乎、好像把請她妹這事兒也給忘了!

不過對於妹妹能不請自到,李滿園到是蠻高興的——他妹想著他呢!

錢氏則以為李滿園先前進城時順路請過李杏花,也就不以為意——李杏花家人口少,統共才四口人,席面坐得下。

最初的驚怒過後,紅棗的理智開始迴流。

高莊村生活七年,紅棗深深理解和明白高莊村人對於城市生活的嚮往——乾淨的街道、體面的衣著、美味的食物、能科舉的私塾、以及其他更先進的社會文明。

自古都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賣枸杞發了財的高莊村人現在家家都在籌謀進城買房,進城生活——這從去歲年底的進城買房潮就可窺豹一斑。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高莊村人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婚姻,為了將來能和城裡人通婚,接受城裡現有的婚嫁習俗幾可謂是水到渠成,大勢所趨。

現今的高莊村雖然還是塊淨土,但隨著海棠和金鳳的裹腳,這裡遲早也會被裹腳布所汙染——這不是紅棗的悲觀,而是可預見的未來,是被前世宋元明清千年歷史所照鑑的未來。

家來幾天,紅棗把李金鳳裹腳這件事擱心裡過了無數遍,終於承認她無能為力——如果裹腳的風俗能輕易被她這個七歲女童給破了,那前世的教科書還能管封建壓迫叫大山?

大山不是好移的。就是愚公這種蠢腦殼都知道移山要做好“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長期戰鬥準備。

紅棗作為一個成年人,冷靜下來後自然不會螳臂當車,做和現世的社會主流相對抗的蠢事——紅棗清楚記得中學的歷史老師每次講述好一個朝代都會以“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個人意志對歷史進程只有加快或者減緩的催化作用!”這句話來做結尾總結。

不過自古都是“知易行難”。

紅棗能看清楚歷史車輪前進的方向,也能選擇性遺忘自己先前知曉李金鳳裹腳時的憤怒,但紅棗真的不能接受自己裹腳——尼瑪,光想就覺得疼!

怕疼的紅棗前世去醫院體檢抽血被護士多戳一針都要在朋友圈哭唧唧。這世生活困苦,連帶的紅棗也不似前世那麼嬌氣,但紅棗增長的那麼一點忍耐也就限於打豬草時手指戳到草刺後能自己默默拔掉。

紅棗可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得似童話裡的小人魚一樣每天行走在刀尖上——小人魚好歹還有個王子養眼呢,她有個啥?

將來某個滿腦子封建糟粕只知道以腳大腳小來衡量女人品德的直男癌?

呵呵,簡直不能更悲催!

既然裹腳也是苦逼,紅棗想:那她又何必裹腳呢?

所以,註定不能和光同塵的她還是好好想想如何能獨善其身吧!

紅棗知道她不該為裹腳的事兒遷怒李滿園,因為不是他,遲早也會有旁人,比如郭氏孃家的姑姑,她家海棠去歲就裹了腳。但紅棗還是說服不了自己坦然地去李滿園家慶賀他上樑,然後親眼見證族人們的集體淪陷。

她是無能為力,紅棗想,所以她決不去現場自虐。

她得對自己好一點兒,在這個沒有女權的世界。

李滿園作為紅棗的叔叔,他家上樑紅棗不能無故不到。

於是紅棗自早起就故意地賴床,然後等王氏進房來催時告訴王氏道:“娘,我身上發冷,鼻塞,頭疼。”

“娘,我覺得我受涼了!”

王氏一聽就緊張了,紅棗是個懂事的孩子,她向來都很會照顧自己,少有生病。今兒她既說受寒發冷,那一定就是受寒了。

王氏伸手摸了摸紅棗的額頭,發現不燙,方放了一半的心——幸好沒燒。

不過王氏也不敢怠慢。當下王氏就讓餘曾氏幫忙擀麵條準備醋湯麵。她自己則拿銅鍋裝水準備煮生薑紅糖茶給紅棗喝。

其時李滿囤正在堂屋吃早飯。他眼見王氏讓煮醋湯麵當即問道:“紅棗咋了?”

“可能有些受涼,”王氏回道:“煮碗醋湯麵給她發汗,說不準就好了。”

“紅棗受涼了?”李滿囤聞言便丟了碗筷進屋去瞧紅棗,然後出來後便和王氏說道:“剛紅棗還說她渾身沒力氣。紅棗這樣兒倒是不好去滿園家。”

李滿囤厚道人。他覺得李滿園家今兒辦喜事,紅棗既帶了病就不宜去。

王氏聞言說道:“那我也不去了吧,我在家看著紅棗!”

李滿囤想了想就同意了。王氏月份大了,在家倒是安心。

對於大房只李滿囤一人來給滿園上樑李高地頗為奇怪,但聽說紅棗受了風寒,王氏得留在家照看,也就罷了。

於氏聞言倒是擱心裡掂量了一回。

自從知道王氏懷孕之後,於氏一直掐算著日子。現她算到王氏肚子裡的孩子已有七個月,禁不住就暗自嘀咕:別是王氏有些變故,然後假託孩子的名兒吧?

不過,於氏面上啥也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