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穿越之細水長流最新章節列表 > 48、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8、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回了家, 李滿囤先把賣枸杞的錢交王氏收了, 然後又找族長說了姜的價錢和分量,最後方帶紅棗去老北莊找餘莊頭。

最近的餘莊頭被一個接一個的喜訊砸得暈頭轉向。這次又聽李滿囤說姜今年收購19文一斤, 當下激動得手都抖了。

一畝林地出600斤姜,這便就是11吊4串錢,莊戶每家就能得4吊5串錢。有了這錢, 莊戶家家除了能買一匹布外過年還能殺一頭豬,存一年的肉了。

“好,好,”餘莊頭激動得眼淚都要下來了:“老爺,小人們一定好好種姜。”

李滿囤也高興道:“到時我也來瞧著。”

一畝林地, 李滿囤能得6吊9串錢,11畝林地就是近75吊錢, 李滿囤可不願有任何閃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說完姜, 又說□□。餘莊頭聽說幹□□藥鋪能賣40文一斤,立就把當日的四丫、五丫一併叫到了後山, 然後又請紅棗詳細地給演示摘黃花的技巧。

紅棗……

紅棗有個屁的摘花技巧, 但她理解餘莊頭的鄭重,於是絞盡腦汁想了幾個諸如要只摘剛開的花,完整的花之類的要求以作安慰。

從此,莊裡八個半大的孩子就有了每天去後山摘黃花曬黃花的任務。

第一批幹黃花制出來的時候,餘莊頭親跑了一趟縣城,拿10斤□□換得了4串錢。

回到莊子,餘莊頭把錢分成兩份, 一份240文,記賬,算給莊主,一份160文,則分給8個孩子,一人20文。

是夜,餘莊頭偷偷地給他爺爺燒了紙,順便告訴他爺爺:他餘家等了三代人的謝家家主還沒來,但他等來了他們家的貴人。先前他爺爺連夜挖來的黃花終於遇到了賞花人。

看到孩子真的拿回了錢,家長們偶爾得了閒便即也會去後山摘黃花。如此,一個月後,家家一算賬,竟發現都得了有六、七百文,當下人人歡騰。

這黃花雖然十月後會敗,但來年三月,便即又會爆芽開花。從三月到十月,整八個月,都有收益。

李滿囤對此也很滿意。現在他這項幹黃花收入一月能有7吊錢,往後一年摘八個月,便即又是一個五、六十吊,比起種姜的收益,不僅不差,還更穩定。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現實裡,這時才是九月初十,李滿囤每天早晚還在苦逼的打幹井水中。

中午,李滿囤正幹著活呢,族長李豐收來了。李豐收帶來了姜種的訊息。

早起,李豐收在家族祠堂召開了氏族大會。因知道族人們的脾性,這次大會,李豐收故意地沒叫李滿囤,他只提前告訴了李高地。李高地聽說後想了想,便即就讓李滿倉和李滿園同去。

李高地告訴李豐收:“滿園分家了,以後他家的事就讓他自己操心,我這邊就讓滿倉替我去。”

李豐收點頭表示明白。

現在誰都知道姜好,也是誰都想種姜。現族人一聽是為種姜的事,當天早上,31戶家主或準家主,一個沒落,全都準時到了。

過去三個月,為了能搶奪點山地,李氏家族的戶頭從25戶飛漲到了32戶,整多出來了七戶。

32戶中去掉李滿囤一家,可不就是31戶嗎?

李滿囤的姜價錢雖然比雜貨鋪一斤便宜六文,但一斤也是要十九文,這便比去年藥鋪的收購價貴了有四文。

於是,在李豐收說了買姜種的價錢後,就有人提出讓李滿囤按去年的收購價15文收。

李豐收聞言都氣笑了,理都懶得理他,直接告訴族人道:“滿囤的姜呢,就500斤,族裡能分配的就320斤,一畝地10斤,族裡要種姜的,就來我這裡登記,有多的呢,我答應過裡正,多了,就再給村裡勻一點。”

有人一聽,就更不樂意了,說道:“族長,先滿囤不是說一畝能收600斤嗎,怎麼只有500斤了”

“有500斤姜,怎麼只給族裡320斤,這一戶才合一畝地?”

又有人說:“昨天,我看到滿囤領了三個生面孔在林地裡收姜。”

“後來,那三個人挑了姜出了村。”

此人的話引起一番騷動,不少天開始東張西望,跟周圍人嘀咕求證。

李滿倉大概猜到是怎麼回事,不過他嘴巴緊,別人問,都說不知道;而李滿園則是真的不知道,不過,他也不傻,他正想著得李滿囤提攜呢,哪裡肯說李滿囤的不好,嘴裡便只說聽族長的話就好。

別人從李滿囤倆兄弟身上掏不到話,便即只能對李豐收發難。

“族長,”有人叫道:“滿囤把姜偷賣給外村人,可不厚道啊。”

“這可和先前說好的不一樣。”

“是啊,”有人附和:“族長,滿囤今天怎麼沒來?”

“是說話不算話,不敢來嗎?”

李豐收目光從說得最兇的幾個人臉上轉過,笑道:“我們先說500斤姜只給族裡320斤的事。”

“另外的180斤姜,我做主,留給裡正和其他八家裡甲了。”

“他們一家二十斤。”

裡正手裡握著村裡的土地、徭役和賦稅,而裡甲則是預備的裡正。

沒人覺得族長這麼做有啥問題,當即紛紛表態道:“對呦,裡正們的那份得留出來。”

“是喲,該的。”

“咦?”有人提出疑問:“裡甲不是該9個嗎?”

“咋只有8個了?”

李豐收笑了,就等你們問呢!

“其實還是9個,”李豐收說道:“只是還有的那個裡甲是滿囤,這姜原就是他的,故就不用再另外分了。”

“滿囤?”,“裡甲?”,屋裡響起此起彼伏的吸氣聲。

李滿囤,誰不知道,李高地家的長子。今年都35了,還沒得兒子。平日家常見到,都是低著個頭、沉著個臉,和誰都不親,和誰都不近,一副孤家寡人的獨狼模樣。

若非這次種姜、賣枸杞,族裡誰也想不到這人會是個能人。

但能人又怎樣?還不是沒兒子,沒後繼。所以,夏天蓋房,血親裡就只有李貴林和李貴銀兩個後輩見天來幫忙,就是他自己兩個親兄弟給出力也都是得閒、抽空。連帶的,他們這些隔了房的人,幫忙也都是個面子情––如果李滿囤的房子一直蓋不起來,整個氏族都會在村裡沒面子。

在座的,誰都沒想到李滿囤能這麼能:這才分家幾天,就一下子成了裡甲。

他這是走了什麼運道?

“你們可能還不知道,”李豐收好脾氣地說道:“咱們村西的老北莊現在是滿囤的了。”

“這個秋收,滿囤要交近4吊錢的地稅。在咱們村能排前四。”

“只等10月,縣裡完稅的文書下來。”

“滿囤就是咱們村的裡甲了!”

訊息太出人意外,屋裡一片鴉雀無聲。

在座的都是當家人,他們即便不知道老北莊,也都知道有莊子不僅意味著有許多的土地,也還代表著擁有眾多的勞力--莊僕 。

李滿囤這就過上使奴喚婢的日子了?

一直以來,高莊村的村人,人生夢想都是似裡正家、族長家那樣,有百來畝地,然後在家裡人種不過來的時候招幾個佃戶和長工。

莊戶人家,從來都沒想過買人。買人使喚,那是城裡的老爺們才有的做派。

李滿囤忽的一下從連兒子都沒有的可憐蟲,一下子跨越成城裡富家的老爺,這個轉變有點大。族人一時間都有點方。

“難怪!”有那腦筋轉得快的,反應過來後立拍了大腿:“我聽人說,滿囤家的閨女身上一套衣服,就值300文。”

“這麼看,就對了!”

“滿囤成了老爺,紅棗就是小姐。”

“小姐的衣服可不都是貴的嗎?”

人的思想就是這麼奇怪。先前看不起李滿囤,以為李滿囤一定絕後的這撥人,在知道李滿囤成為人上人後,立刻對李滿囤充滿了敬畏––李滿囤成了裡甲,兒子不再是問題,在座的不說全部,起碼大半都願意把兒子過繼給李滿囤當兒子。於是族人於李滿囤的定位就是未來的裡正,李滿囤老爺。連帶的他的女兒,紅棗也成了小姐。

紅棗穿件300文的衣裳,見聞者也只會羨慕她有個好爹,有能耐,能剩錢,而想不起她三叔李滿園一月前剛為了400文粗布挨的打。即便想起,也還是覺得她三叔活該––世人都知“有錢賠女兒”,可從沒聽說過“有錢貼岳家”的道理。

一日之間,紅棗成為全族少女的豔羨物件。

眼見沒人說話,李豐收又道:“下面再問一遍啊。”

“族裡,現在32戶,除了滿囤,其他的31戶,有不要姜的嗎?”

當然沒有人不要,畢竟十斤姜,比市面上便宜六十文,二斤肉呢。

李豐收停了一刻,見沒人出聲,便即笑道:“既然都要,那就一戶十斤。傍晚帶錢來我家買姜。”

當下又有人有意見了。高聲問道:“族長,那剩下的十斤姜呢?”

李豐收笑道:“我做主給滿倉。”

“有問題嗎?”

當然沒問題,李滿囤他爹李高地現跟李滿倉住,族長多給李滿倉十斤姜,是天經地義。

對於自己也要掏錢買姜,李滿園頗為氣憤:大哥都那樣剩錢了,結果還跟自己要十斤姜錢。

真是越有錢越摳!

對於李滿園的抱怨,李滿倉裝聽不見,心裡確是明白:經過分家一事,他們和大哥之間,就只剩同宗這點香火情了。他爹不來,想必也是想到這一點,心裡難過吧!

李豐收簡潔地告訴李滿囤,500斤姜,李氏一族,留下320斤,剩下180斤給村裡9個里長和裡甲。

對於這個分配方案,李滿囤沒啥意見。他把準備好的姜搬到李豐收趕來的牛車上,一同送到他家去。

李滿囤家離李氏族人的聚集地太遠,族人過來不方便,反倒是李豐收家便宜。

送完姜,李滿囤便繼續回家幹活。

傍晚的時候,李豐收便送來了九吊加五串的姜錢,這500斤姜,竟是一天就賣完了。

拿到錢,李滿囤一點沒推讓,照數全收了,於是李豐收也沒出聲,只是在心裡替李高地可惜,但終也知道,人心不似爛泥,糊了,還能重抹。有些事,只要發生,就再也回不去了。

王氏私心裡覺得李滿囤把姜賣便宜了,500斤足便宜了3吊錢呢,但她一向不多嘴,所以也只是心裡嘀咕兩聲罷了。

作者有話要說:  經濟地位決定政治地位。

李滿囤做了裡甲,有權參與村裡稅收徭役工作,連帶的紅棗也成小姐了。

氏族開始尊重李滿囤了。

今天元旦,送上李滿囤實力打臉一章

祝大家元旦快樂,2019實力出眾,碾壓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