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穿越之細水長流最新章節列表 > 59、黑豬白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9、黑豬白羊

許是上午在山頭吹了風, 午飯後紅棗就覺得鼻塞。怕染上風寒, 紅棗趕緊告訴她娘王氏,並讓她給煮生薑紅糖茶喝。

李滿囤聽說紅棗受涼, 當即就決定燒炕。

雖然,高莊村的風俗是進了十一月才燒炕,但李滿囤現自己當家, 自是說燒就燒,不帶猶豫。

今年李滿囤蓋房,很得了一批木柴頭和刨花。當下擱北牆外的炕洞放好木柴頭和刨花,然後用兩把草團給引燃,李滿囤跑到前廊外等屋頂的煙囪出了煙, 方才放心地又跑去添了兩把草助燃,關上了炕洞門。

乘熱喝一碗火辣辣的生薑紅糖茶, 紅棗捂被子裡睡了一個午覺。

等紅棗一覺醒來, 正屋裡的炕和火牆就有些溫了。

在溫暖的房屋裡再吃一碗手擀醋湯麵,然後發一身汗, 紅棗這場風寒也就悄無聲息的退場了。

雖然李滿囤沒再提紡線的事, 但紅棗還是決定離莊子和工房遠一點,以免她爹觸景生情,又讓她學紡線。

即便沒再去莊子,但莊子的事,紅棗卻還是差不多全知道。餘曾氏每日來她家幫忙,餘莊頭早晚都來接送。餘莊頭每次來家都會和李滿囤商量些莊子裡的事,即便李滿囤剛從莊子回來。

於是, 紅棗便即就知道了莊子羊圈的地基打好了、石頭到了,瓦到了,窗裝上了,羊到了,先和前面一群養在一起,上樑了,羊圈建好了,羊群分開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今年頭一場雪下來的前一天,忙活了十天的羊圈終於建好了,三個羊群也各就各位,有了自己的石頭窩。

下雪的那天早上,餘莊頭送餘曾氏過來時捎來了李滿囤要來過節的羊、魚、雞、鴨以及過冬的炭。其中羊已經洗剝乾淨,並且切分成了頭、身和四條腿五份。至於羊雜,李滿囤先就說好了不要。他家紅棗受不了那個味道--分家前老宅殺豬,紅棗那麼饞肉都不吃殺豬菜,現在自然就更不吃了。

李滿囤看看天,把那死不瞑目地羊頭單拿出來給了餘莊頭道:“明天過節,這個羊頭就給你拿回去熬湯吧。”

“你家裡也忙,今兒午飯後就來接了你家裡的回去。”

“過了節,等雪停了,路好走了,再來。”

“路不好走,有我在家,不來也沒事。”

送走千恩萬謝的餘莊頭,李滿囤看了看羊身和四隻羊腿,便即提了一隻前腿給餘曾氏,請她幫忙收拾了,羊身則讓擱到外面凍著留待以後吃。

餘下三條羊腿,李滿囤準備一條前腿送族長,兩條後腿分送他二伯和他爹。

二伯和族長不僅是至親,在夏秋自家建房時幫著出力,而且在族裡村裡都有人望,李滿囤想做穩當裡甲少不得他們的幫襯。

至於他爹李高地,李滿囤更是要送孝親禮了,而且還必須送得比其他所有人都多才行。故此這次冬節李滿囤還額外花大價錢給他爹買了件羊皮大氅。

拿三個竹筐,李滿囤先在每個筐筐底墊上兩片幹荷葉,方把羊腿送進去,然後又墊一層荷葉,再放進兩條五斤大的鰱魚,接著又墊荷葉,放進先前準備的酒和白糖。

東西裝好,李滿囤提了提,終確認筐子分量夠重,每個足有二十來斤。

外面下雪不好推車。李滿囤只能先拿擔子擔了兩個籮筐給族長和他二伯送去,然後再趕回來提他與他爹的禮筐和買的羊皮大氅。

因趕著回家,李滿囤到族長和他二伯家都是進屋打個招呼把東西放下就走,連口水都沒喝,壓根就沒說送了些啥。

反倒是他走後,李貴銀他娘孫氏為了討她公公李春山的喜歡,故意地把筐子裡的東西一件件拿出來翻看。

“糖、酒,”孫氏看一樣報一樣:“嗯,下面是魚。”

“好大的鰱魚啊!”一手一條拎出筐裡的兩天大鰱魚,孫氏掂掂分量,心裡樂開了花:她的手就是秤。這魚每條都五斤以上,兩條魚十斤沒跑了。

李春山雖然一直坐著吸菸鍋而沒出聲,但瞧見大魚心底也是喜歡,滿囤這孩子大方,有東西捨得給人。

放下鰱魚,孫氏又去提肉,結果一不留心,竟沒提起來。

“咦,”孫氏兩手端起筐掂了掂,不由笑道:“爹,滿囤兄弟怎麼送這麼多肉?我提著,得有十二三斤呢!”

“這麼多?”李春山也奇道:“好好的,咋送這麼多?”

“他殺豬了?”

“估計是吧。”孫氏把肉連筐端起來,想細瞧瞧送的是哪個部位的肉,沒想入眼卻是一整條腿,且腿的蹄子也不似豬蹄子。

瞧了半晌,孫氏不確定說道:“這是羊吧?”

李春山聞言道:“你提過來,我瞧瞧。”

孫氏趕緊把竹筐提過去,李春山低頭瞧了,點頭道:“嗯,就是羊。”

“這麼大一條腿,可得大幾百錢呢!”孫氏得了確認,喜得連嗓門都高了。羊肉多貴啊!比豬肉還貴!

李春山則吩咐一旁看熱鬧的小孫子道:“貴銀,你去打聽打聽,你滿囤叔給你三爺爺家和族長家都送了些啥?”

李貴銀不過出去了一刻,便就跑回來說:“爺爺,剛我問貴林哥了。滿囤叔給他家的東西和咱家一樣,就是他家的羊腿小點,只有十斤出頭。”

“三爺爺家,我門口過了一下,就看見滿倉叔在門堂劈柴。”

“好像滿囤叔還沒過去。”

“不過,剛我回來的時候,倒是看到滿囤叔揹著個和送咱家一樣的竹筐,手裡提著個包裹進了三爺爺家。”

李春山聽完李貴銀的話,心情舒暢:滿囤送他的羊腿比族長家大––可見滿囤送他禮不只是面子情,心裡確是有他這個長輩。

而滿囤多送件衣裳給李高地也是該的,那究竟是他爹。

李高地瞧李滿囤一人來家送節禮,有些不悅:“咋就你一個人來了?”

李滿囤聞聲笑道:“外面下大雪呢,路不好走。”

“等明天雪停了,再讓她兩個來。”

李高地聽完沒吭聲,心裡不大得勁。他覺得兒子李滿囤連帶兒媳婦王氏和孫女紅棗都不尊重他。

李滿囤放下筐子,把手裡的衣服包袱遞給李高地:“爹,這是我孝敬您的衣裳。”

眼見李高地不吭聲,且於氏坐在一旁也不來接,李滿囤便自己解開包袱抖出裡面的羊皮褂子給李高地看:“爹,您上身試試。”

“看大小咋樣?合不合適?”

李高地一瞧見是羊皮褂子,耷拉著的眼皮立撩了起來,眼珠子也開始放光。他伸手摸了摸褂子的布面和內裡的皮毛,點頭讚道:“是綿羊皮,好東西!”

摸摸自身的衣裳,李高地猶豫站起身穿上了羊皮大氅。衣服上身的一瞬,李高地的脖頸立感受到了綿羊毛皮那與眾不同的柔軟和溫暖。

不好意思進臥房照於氏的銅鏡,李高地矜持地抬了抬腿,看到大氅的衣襬過了膝蓋,然後又抬了抬胳膊,看到袖口稍稍過了手腕,便點頭道:“這衣裳合身,你有心了。”

勞作一生,李高地身體不可避免的都有些筋骨痛––上了年紀的人幾乎都畏懼凜冬臘月的西北風。於是,得一件能擋風的皮子衣裳,幾乎是高莊村每個老人的心願。

李高地五十歲時就想得件皮子衣裳,只可惜衣裳太貴,即便一件普通的山羊皮襖,最少也要四張羊皮,此外還要另加布,最少也得一吊多錢。

買不起衣裳,李高地也不強求。他只是在每每筋骨疼的時候會禁不住想,若得一件皮子衣裳就好了。

沒成想,今年寒冬還沒來,滿囤倒先孝敬了他一件綿羊皮衣裳。有了這件衣裳,往後他出門放牛,可就不怕風了。

越想越開心,李高地心底的笑就情不自禁地從臉面上漾了出來。

“這衣裳得不少錢吧?”李高地裝作不經意地問道。

“價錢還成。也就三吊多。”李滿囤回得輕巧,好似當初那個聽夥計說一件三吊錢時嫌貴的人不是他一樣。

“嗯,難得的是城裡的成衣鋪,有爹您的尺碼。”

李高地的個子比一般人要高一些,也更廢料一些,這件衣服用了六張半的皮子,開價3吊四串錢。

李高地一聽衣裳當三吊錢,且還是城裡成衣鋪買的,就更舒心了。

先前聽於氏和郭氏嘀咕李滿囤給紅棗買300文衣裳的時候,李高地心裡其實也是酸的––兒子養這麼大,卻只知道給女兒買衣裳,把他這個爹拋在腦後。

偏這事還不能對人說。不僅不能說,還得在別人說起的時候,故作不在乎,以免白給人笑話,他這心裡的窩囊啊,別提了。

現李高地得了衣裳,這以往的介意便即就全消了。誰說他兒子發財後沒想著他?這皮子衣裳不就是他兒子給買來的嗎?你說你兒子孝順你,你有皮子衣裳嗎?

滿囤實在是個有才能又有孝心的好孩子。

於氏瞧著李高地穿上羊皮大氅,一身喜氣,連帶的整個人似乎都拔高了一截,心中不忿。她暗恨老天不公,獨使繼子家發財。明明她生的兩個兒子,不拘是滿倉還是滿園,打小都是比滿囤聰明伶俐,會來事的。

本來繼子另住,家常見不到,她還能眼不見為淨。不想,今兒繼子家來給老頭子送了皮子衣裳。這老頭子想這皮子衣裳都想好幾年了,現憑空得了,還不得跟人誇耀啊。

一想起李高地到處跟人誇耀繼子送皮衣裳的情景,於氏整個人都不好了。

郭氏一旁瞧著,心裡也是酸澀。這大房現今得多剩錢,才能隨手就是一件皮子衣裳和一頭羊啊。

試好衣裳,李高地和顏悅色地告訴李滿囤:“明兒過節,早起去祠堂祭奠了祖先後,你就家去接了王家的和紅棗來吃午飯。”

李滿囤聞言自是答應。明天不用提東西,他能空出手來護住妻女,不怕下雪路滑。

李滿囤走後,郭氏方上前收拾東西。

“娘,有一罈酒、一包白糖。”

雖然已經分家,但於氏還在,這內務便還輪不到郭氏把持––年節的人情往來都還得於氏看過拿主意分配。

“兩條鰱魚。”郭氏把魚拎起來,剛想誇魚大,便因見於氏臉色不愉而識相地住了口,轉去提下面的肉。

入手一沉,郭氏便知這肉分量不小,便再忍不住話裡的驚喜:“這肉,挺沉。”

“呀!竟是整一條腿子。”

郭氏用力提起肉來給於氏看,自己也仔細端詳,李高地聞言也眯眼看了過來。

“這是條羊腿!”

李高地在城裡肉鋪見過羊腿,所以認識。

“羊腿?”郭氏有點抓瞎。她向來只聽說過羊肉,實際可沒見過。這叫她怎麼收拾?

郭氏決定跟婆婆於氏請教:“娘,您知道這羊肉怎麼煮嗎?”

於氏見到這麼一整條羊腿也顧不得生氣了--她跟郭氏一樣,這輩子就沒吃過羊肉,自然也是不知道如何收拾。

倒是李高地有主意。他告訴郭氏:“你去隔壁族長家問問你大嫂子。”

“冬節,滿囤獻了一頭羊給族裡。”

“明兒族裡祭祀,這菜色都是她收拾。”

“你去問她,她一準兒知道。”

郭氏果去了族長家請教。一會兒回來郭氏便跟於氏道:“娘,大嫂子說祭祀用羊和豬頭不一樣,豬頭要滷,羊,卻是要白羊。”

“燒一鍋水,把整羊,直接放大鍋裡熬湯,加一點鹽就行。”

於氏一聽,也想起來了,當即笑道:“可不是嗎?”

“自古以來,祭祀都是黑豬白羊。”

“豬頭得滷,羊只要白燒。”

“偏我剛剛竟沒想起來!”

郭氏聞言,也笑了,說可不都是沒想起來嗎?

既得了主意,郭氏也放了一鍋水,把一條羊腿洗了洗,便即既整個的下鍋煮了。

作者有話要說:  黑豬白羊本意是黑毛豬和白毛羊,不是滷燒和白水啊。

反正古代只有黑毛豬,綿羊也都是白的。

隨便怎麼燒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