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穿越之細水長流最新章節列表 > 66、松花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6、松花蛋

回去的路上, 路過點心鋪子, 李滿囤驀然想起這些天都沒給紅棗買過點心,便停下來買了一包桃酥, 轉又想起這些天也沒去瞧他爹,便就又加了一包,準備明天給他爹送去。

至於給懷孕的王氏帶點啥, 不好意思,李滿囤腦裡壓根沒這根弦。

紅棗最近吃得好,肉、魚、雞、鴨、羊隨便吃,倒是不大饞點心,所以也一直沒想起讓她爹給買。不過, 今兒見到了桃酥倒也高興––能換換口,總是好的。

開啟紙包, 紅棗把第一塊遞給她爹、第二塊送給她娘, 第三塊方才留著自己吃。

李滿囤咬著桃酥笑得似個傻子:他就喜歡他閨女孝順的樣子。

晚飯是白菜鴨湯。看到鴨子,李滿囤想起他10月底給醃的一罈子鴨蛋, 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便就取了出來, 使王氏拿爐子給煮了。沒一會兒鴨蛋煮好,李滿囤隨便剝了一個,果又是滿滿的油。

這麼好吃的東西,李滿囤一邊吃鹹鴨蛋黃一邊心痛,偏不能賣,不然他擱自家鋪子裡賣四文一個,一準的供不應求。

鴨蛋, 李滿囤只醃了兩壇,四十個。他家人口少,醃多了吃不完也是浪費。

連上十月的200個蛋,家裡現在足還有500個鴨蛋。幸虧天氣冷,蛋不容易壞。若是擱夏天,這蛋一準都散黃了。

紅棗聽她爹和她娘唸叨鹹鴨蛋不能賣的事,便就又想到鴨蛋中的戰鬥蛋––松花蛋。

紅棗記得前世超市買來的桃香皮蛋盒子上的保質期足有九個月,所以,還有什麼蛋比皮蛋更耐儲存呢?

感謝前世的素質教育,紅棗自初中就知道最早的皮蛋就是草木灰和水醃製的。

草木灰,農家有大用,可以用來洗鍋、洗碗、洗衣服,洗頭、洗澡以及收拾豬下水豬大腸。此外,草木灰還可以當肥料肥田。所以,李滿囤家的廚房有一口小缸轉用於存放草木灰。

紅棗拿一個空缽頭,在裡面裝上草木灰,然後便去找王氏要鴨蛋。

“娘,”紅棗道:“你把鴨蛋給我,我幫你放地窖裡存起來,就不會壞了。”

王氏看得好笑,但也知道這麼大的孩子,就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當下也不以為意,給了紅棗四個鴨蛋,笑道:“拿出玩吧,小心點,別摔破了,一個可兩文錢呢。”

紅棗得了蛋後就往缽頭裡倒了半瓢水,然後便蹲在地上團泥往鴨蛋上抹以便把鴨蛋團團圍裹住。

李滿囤坐一旁看著樂呵。誰小時候沒撒尿活個泥玩?她閨女玩得算是極文雅的了,看,都是拿井水活泥的呢!

好容易把四個蛋裹好,紅棗在上面又蓋一層草木灰,方把缽頭放到自己屋。李滿囤和王氏瞧見也不在意,四個蛋而已,紅棗玩就玩吧,等幾天她玩膩了,自然就會還回來。

紅棗打小就知道愛惜東西,他們放心著呢!

早起吃過早飯,李滿囤領著王氏紅棗提了昨兒買的點心以及十個雞蛋和十個鴨蛋來老宅看望他爹李高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冬天雞鴨不下蛋,鴨蛋也就成了稀罕物,能當禮送人了。

李高地今年雖得了羊皮衣裳,但人到底有了年紀,故在衣裳的新鮮勁兒過了後,他沒事便就在家窩冬。

今見李滿囤一家過來,李高地頗為高興問道:“今兒怎麼得閒來了?”

“你鋪子的事,都料理好了?”

李滿囤的鋪子就在北城門口,高莊村人進出城的必經之路上。所以開業當天,“李滿囤在北街開了家糧店”的訊息就傳回了高莊村,傳到了李高地耳裡。

高莊村的莊戶人,哪一個心底沒有一個進城夢?李滿囤此舉幾可謂是火炬一般照亮了乍富起來的高莊村村人的進城之路。

這些天,李滿囤忙鋪子,李高地也沒閒著,他都在幫忙參謀李滿倉、李滿園兩人進城買房的事了。

李滿倉、李滿園兩家今年的枸杞摘的早,買到手的山頭也比一般人的大,加上家裡人手也夠,所以五個月來,每家都剩了有70吊錢。

有了錢,李滿倉、李滿園也不敢太輕狂––他們知道他們能得這些錢都是因為枸杞,他們的根都還在高莊村的地裡和山頭上。他們可不敢把家底全兜到城裡去。

城裡過得好的人家都是有產業的。他們或是在城外有地和佃戶;或是在城裡有鋪子做生意、有鋪宅出租。

而沒有產業的人家,除了少數幾個家裡男人特別有本事的,其他人家的日子還不定趕得上他們莊戶呢。

他們莊戶,別的不說,家常吃菜盡是管夠的––即便是現在這個寒冷的季節,地窖裡都藏有白菜青蒜、菜園子裡也還有蘿蔔。而城裡不少人家,現今家常則是拿醬油兌上熱水衝上一碗醬油湯當全家的午飯菜。

此外開了年,李滿倉的兒子李貴雨就到了十二歲,說親的年歲了,而李滿園則得在村裡宅地上建房,這些都得花錢。於是,由李高地做主,李滿倉李滿園兄弟倆一人拿30吊錢進城買房,餘下四十吊錢得留在手上,不許動。

李滿倉比較本分。他想著他不似大哥李滿囤有莊子,連帶的就地多,糧食多,有糧可賣,能開鋪子做生意。他家的地出產有限,倒是買個宅子罷了。

宅子不但可以自家住而且可以出租拿租錢,比錢幹放在家裡閒著划算。

此外,他三個兒子呢,而家裡的地卻不到三十畝、山頭也只有一個。所以他兒子,特別是兩個小兒子將來若想過好日子,還得是要自己有本事。這樣他們將來若能在城裡找到營生,也算是有個落腳的地方。

一樣的找了朱中人,由著朱中人帶看了幾處房屋,李滿倉便即就看中了南城一處先前李滿囤看過,卻嫌侷促的宅子。

這處宅子佔地不到半畝,是個前後兩頭尖,中間大肚的梭子形。

大門朝南就一間,門後有個一間半屋大小的小院子,院子裡有棵柿子樹和一口井。井的右側有路。沿著路往裡走幾步,左手邊就有一間屋,屋裡置了灶,便是廚房了。路的右手邊則院牆。牆角下襬了幾個破碎的瓦盆,盆裡原先長著的蔥蒜因為無人照管的緣故已枯成了乾草。

廚房後一丈外外的地方有三間屋。這三間屋倒是正派的七架梁大屋。

三間屋後又一丈處,又有三間大屋。這三間大屋後,就只有兩間五架樑的小屋。兩間小屋後就是一間屋大的後門了。

宅子不大,統共才12間房屋,且地形狹長轉折,一點也不方正,但李滿倉看中這宅子有一口井,吃用水方便,前後兩進六間正房––將來前面三間,中間一間做堂屋,他和他爹孃住東西兩間,三個兒子住後面三間,也不算擁擠,而且廚房、柴房(大門堂、後門堂都可充任)、庫房都有,廚房和正房間的空地還能種菜,所以,李滿倉看完宅子家去後便就套了牛車接了李高地來看。

李高地看後也很滿意––他不貪心,他這輩子能有機會進城住,就已經知足了。所以,幾乎沒有猶豫的,李滿倉當即就掏三十吊買下了這處宅子。

李滿園起初也想買鋪子。他想跟他大哥李滿囤一樣開鋪子做生意。李滿園以為種地太辛苦,而看鋪子則要輕省許多,日常只要接接拿拿就行,且人也體面,到哪兒都被人稱呼“掌櫃的”、“店家”甚至“老闆”。

但奈何市面上待轉讓的鋪子本來就少––30兩左右,李滿園能買得起的鋪子,現整個北街也就兩個。而村裡其他人家也都想買鋪子,所以這兩個鋪子眨眼就以35兩成交了一個,剩下的另一個也立刻以36兩趕後腳成交。

隨著兩個鋪子的成交,北城幾處待售宅子的價錢也跟著水漲船高––沒買上鋪子的人家也都似李滿倉一樣想著先買宅出租,便就都盯上了宅子。

李滿園沒買上鋪子,眼看著宅子又在漲價,這時再聽到李滿倉買好宅子的訊息,他便就坐不住了。趕緊地,李滿園也在南城買了宅子––高莊村離北城近,大部分村人的思想還停留在只在北城買房的侷限上。

李滿園買的宅子又是李滿倉看房看剩下的了。

這處宅子格局倒是方正,也有近半畝地。大門就是三間倒座南房的當中一間,門後有影壁,影壁後有個極大的院子,院子北面有正房三間,東西面又有東西廂房各三間。十二間房屋都是七架梁大房。

這宅子的缺點,就是沒有打井,而且位置離公井也不近,家常用水麻煩,不然,35兩也能賣。

李滿園進城多次,知道城裡有人以替人擔水為生,且一擔水只收1文錢。

打聽著這宅子所在的巷口就有挑水夫,於是李滿囤便不覺得這宅子用水還有啥麻煩了。何況,李滿園還在盤算買人幹活,就更不在意這井和用水的事了。

於是,在李滿倉買房後的第三天,李滿園的房子也買好了。

自李滿倉在南城買了房後,李春山和李豐收也都轉向南城看房––北城房價漲太快了,而東城、西城房價更貴。

族長李豐收家就李貴林一個兒子。李貴林早已成家,而他的兒子李興和年歲還小,今年才五歲。家裡近來沒有啥花錢的地方。所以沒啥好說的,李豐收直接花七十吊錢買了一座前門三間,正房三間,後院正房加東西廂房正好九間,柴房1間,後門三間,統共19間的齊整宅子。宅子裡也有井,甚至還有一個栽了臘梅、迎春和海棠的小花園。

二房李春山有兩個兒子,李滿壠和李滿壇。兩個兒子早就分了家。李春山跟李滿壠住。李滿壠又有兩個兒子,李貴金和李貴銀。兩個兒子雖已成年,但因李春山還在,所以還未分家。

李滿壠家只一個山頭,雖說不大,只有六畝,但今年摘枸杞也剩了有六十吊錢。加上近來家裡也沒有其他支出,李滿壠便決定掏40兩置個宅子。

李滿壠的宅子格局跟李滿倉如出一轍,區別只是後門是三間,庫房也是三間,如此便多了三間房,多了十兩銀。

李滿壇家情況和李滿壠相類似,也買了個類似的宅子。

如此,短短幾天,李家三房人竟都在城裡置好了宅子。

作者有話要說:  好了,大家齊齊整整進城做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