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林沖水滸最新章節列表 > 257 摩尼教徒被西遷,杜興傳謠也迷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57 摩尼教徒被西遷,杜興傳謠也迷立

三年前(1130),鐘相楊么在荊湘路以摩尼教徒為骨幹起事,被岳飛剿平。鍾相死,楊么逃去投靠了廣州殘宋的陳思恭。去年,大華軍剿平宋欽宗的廣州殘宋,陳思恭被部將所殺,其部投降了大華軍。楊么乘亂逃出,又回到潭州(湖南長沙),潛居下來,偷偷傳播摩尼教。

四月,摩尼教的傳播引起了潭州和荊湘路官府的注意,荊湘路路長陳灌,三年前就被鐘相楊么的摩尼教搞得不得安寧。如今又發現了摩尼教,自然大為緊張,下令全面搜檢。

眼看暴露,楊么乾脆忽悠了一幫信眾,再次起事,竟然打破了湘潭縣城,建了個大摩國,楊么登基為皇,還煞有其事地設了朝廷,皇后太子丞相侍郎元帥將軍的封了一大堆。

陳灌大驚,急報汴京,同時急報駐紮在廣南路的岳飛第七軍。

林沖和晁蓋接到急報,索性不回汴京了,直接調轉馬頭,帶著曹正的近衛師,直奔荊湘路。

等林沖和晁蓋趕到湘潭,岳飛已經領軍擊敗了楊么的“禁衛軍”主力,圍住了大摩國“都城”湘潭。

林沖到後第三天,大華軍的火炮趕到。設炮臺,安火炮、測距離,用了二天,然後,第一次群轟就炸開了城牆,大華軍殺入城中,剿滅了抵抗的摩尼教信徒。楊么將他的重臣和妻兒,聚集在“御殿”,堆上柴火,一起升了天。

林沖感覺,之前鐘相楊么那次起事被鎮壓後,朝廷對摩尼教徒還是太客氣了。林沖穿前教材,對農民起義的評價,顯然過於正義,且影響了林沖今世對鍾相楊么附從者的處置。這次楊么再次舉事,其核心人員,還是那些摩尼教徒。林沖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大華軍攻破湘潭,發現城裡一多半是原本就有或臨戰逃入的摩尼教徒,總數有近二十萬。林沖又命岳飛和曹正,率軍將十裡八鄉的所有摩尼教徒,共有十餘萬,全部押送到湘潭城外集中。一共三十萬餘摩尼教徒,在湘潭城外形成了集中看押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林沖早派出快馬,請雲南路路長秦檜和四川路路長安堯臣,來湘潭商議。林沖要他兩路,各承擔這些摩尼教徒的一半,並要求將其中多數,安置於新擴充套件進來的原吐蕃區域。在韓世忠的打擊下,吐蕃羌人各部落,或者歸順,或被剿滅,少數逃亡吐蕃極西,也就是前唐時的勃律國(克什米爾中部和北部)所在地。吐蕃原境,被大華朝分劃給甘隴路、四川路、雲南路。

吐蕃各部落被大華朝幾近全部吞併,有幾個原因。一是佛教傳入後,吐蕃人越來越無能,而且資財都貢獻給了寺廟僧人,頭人們還要霸佔許多,整體戰爭能力就很有限了。二是勢力分散,唃廝囉死後,三個兒子擁兵自立,連戰不休,再後來各部落自行其是,無人可聚,被大華朝利用。三是大華軍實力強勁、火器先進、準備充分、高原訓練到位、不少羌人部落歸順,當然韓世忠牛庇也是重要原因。

說起某些地方對佛教的虔誠,有的二庇總要擺出一副心神嚮往的架勢,讚不絕口。那種愚民的虔誠實際上是愚昧,二庇們自己才不會把自己財產多半捐給寺廟僧人。去趟高原、打卡幾個自然美景、拍些照片、路過幾個虔誠信徒、捐點小錢給寺廟、複製幾句心靈雞湯,就覺得自己前塵盡去,已是再上一層樓的智者高人。但二庇就是二庇,二庇還是二庇。另外,虔誠的信徒可以虔誠地捐廟輸僧,也可以虔誠地剝下人皮,製作後世二庇們推崇的聖物——塘卡。

扯遠了,回頭說林沖和晁蓋,等來了雲南路路長秦檜和四川路路長安堯臣。秦檜和安堯臣,能得這些移民,當然樂意。但林沖和晁蓋要求,這些移民必須儘量往西,安置再新收的前吐蕃區域裡,而且兩路要負責這些移民的糧食和進入兩路後的遷移費用。林沖也答應,叫韓世忠的西部戰區做好配合,又增派工兵旅和勞改營給這兩路。

為什麼林沖晁蓋還有兩個路長,親自參與這次移民,因為這是大華朝透過陸路,首次如此大規模移民至如此高原西垂區域。批次、道路、車輛、停靠點、糧食、醫藥、宣傳忽悠、管制,好多事情都不容易。

秦檜有治理臺灣,接收移民有經驗,乘機向林沖晁蓋要了不少“好處”;安堯臣能力經驗都不如秦檜,但勝在不要面子,秦檜要啥,他就跟在後面要。最後兩人把曹正的近衛師和岳飛第七軍的一個師,都要去押送移民。

這次移民,從中華七年十月開始,到年底方將移民送入雲南和四川境內,直到中華八年(1134)年中,才將這些移民安置到了前吐蕃區域。期間有人試圖反抗逃跑,期後有人受不了高原氣候,最終能定居下來的,只有不到一半人。是大華朝,含登州節度使府期間,有史以來,移民定居率最低的一次。但也給大華朝向邊遠地區移民提供了經驗教訓,很有用的。林沖是相當滿意的,發旨誇獎秦檜和安堯臣,並要他們再接再厲,繼續向西移民。

再說魯智深和許貫忠,引大軍南北夾攻豁裡部和禿麻部,豁裡部和禿麻部抵擋不住,便向近鄰吉力吉思部和乃蠻部求助。

唇亡齒寒,乃蠻部汗王羅圈,是有點想出手,但中箭虎丁得孫率二萬餘人,大張旗鼓,在金山東南麓折騰,便讓羅圈打消了管閒事的想法。

吉力吉思汗王德安,長子莫布兀,次子貝泰,三子多勒,四子拖吉思,還有幾個部落首領商議。

前者索洛帶一萬吉力吉思軍兵,幫助豁裡部和禿麻部,攻擊大華軍的瀚北堡。已經破堡尚未全勝之時,大華軍援軍趕到。索洛被楊再興陣前槍挑,三部聯軍大敗。大華軍損失攻擊豁裡部和禿麻部。

德安一面暗怪索洛輕率參戰;一面組織人馬,要阻止大華軍對瀚海地區的完全控制。

正忙活間,從南面傳來訊息,說西遼國軍隊直上阿浦水,吞併了克烈部殘餘人馬。且有傳言說,西遼國要為數年前和吉力吉思的衝突報仇,要北上攻擊吉力吉思。另外,好像東喀喇汗國也似有異動。其實這些,都是潛伏在西遼都城也迷立的杜興,收到了段景住傳來的林沖命令,搞出來的事。

杜興在也迷立開著飯館,這是最方便傳謠的地方。杜興先傳出的是,勃烈爾要帶克烈殘餘,連著阿浦水西南這塊地方,投靠吉力吉思。

耶律大石的西遼,早把勃烈爾的人和地,當作自己的盤中餐。耶律大石聽到這個傳聞,寧信其有,不信其無,顧不上在周邊立信樹人設了,立馬派出大將,領兵直進。勃烈爾聽聞傳言,懵懂了一陣,剛要派出使者去西遼國解釋,西遼兵馬已經到了。勃烈爾無奈,只能委委屈屈地“主動”歸順西遼,帶族人南下,將阿浦水西南一帶,交給了西遼軍。

勃烈爾這裡的動靜不小,使德安心神有些亂,所以召集了四個兒子和幾個親信來。

長子莫布兀道:“勃烈爾本就與西遼眉來眼去,此番西遼軍北上阿浦水,亦屬正常。不見得會有北上攻擊我們的企圖。再說探報說這支西遼兵,總數不過一二萬人,如何能攻擊我們呢?”他是反華派,要繼承汗位恢復吉力吉思輝煌的。

次子貝泰道:“還是謹慎為好,西面的東喀喇汗國,也有軍兵調動。便是出兵幫豁裡部和禿麻部,也需在本部留下足夠的兵力,以免為西遼和東喀喇汗所趁。”貝泰對大華朝沒有莫布兀那麼強烈的排斥,但他也有希望繼承汗位,不願吉力吉思被大華朝融合吞併了去。

三子多勒,剛被大華軍禮送出軍,心下甚是憋屈,一時懶得說話。

四子拖吉思道:“此番衝突,起於是大華軍與豁裡禿麻兩部之間,本來我們可以不用介入的。還是和為貴啊!”

德安臉色很不自然,親信兀銅忙道:“那索洛未得汗王命令,擅自介入戰事,還兵敗被殺,壞了事。”其實德安曾給索洛授權可以便宜行事,臨陣決定是否介入戰事的。

德安無恥地點了點頭,在場眾人又有誰會去戳破呢?

莫布兀道:“當年我吉力吉思部,是整個漠北草原的霸主,便是後來衰弱了,也曾控制著瀚海東西兩翼,南北上下。怎麼能如此窩囊,坐看大華軍將瀚海納入手中?”

一個叫歡脫的親信,算是德安的狗頭軍師吧,點頭道:“就是,漢人從未到過漠北。如今大華人卻霸佔了瀚海北端,太過分了。”

莫布兀越說越來勁:“如今豁裡禿麻兩部,已是吉力吉思付從部落,大華軍打這兩部,就是進攻我們吉力吉思部。”

拖吉思冷道:“那豁裡部首領布里毛,知道幹不過大華軍,就拖我們下水。索洛已經上當身死,我們也要學他嗎?”

貝泰道:“四弟言過其實,漠北是遊牧人的家,大華軍再厲害,總不如我們更加熟悉,更加自如。我們不見得沒有勝機。”

拖吉思待要再說,德安手掌下壓,止住了他,轉頭問三子:“多勒,你帶人在大華軍四年,你來說說,我們能打敗大華軍嗎?”

畢竟多勒怎樣作答,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