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養生小餐廳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九十七章:白雲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九十七章:白雲觀

“道友,你也太不給面子了吧?大家都是道教中人,互幫互助很應該啊?”

杜清和像看傻逼一樣看著他:“對不起,我不是道教中人,我也不是道士,我更家沒有度牒。再說了,你的面子很有用嗎?”

“……”

被噎得說不出話的張青,突然很頹唐,落寞地坐了下來。

杜清和也知道,可能張青的“影帝”時刻要來了,活到這份上的老江湖,那演技是槓槓的。就在這時候,一個不速之客,打破了張青的“影帝”時刻。

一個戴著牛仔帽的中年男子推開門,進了餐廳。

餐廳服務員迎上去:“先生,不好意思,我們這裡已經暫時打烊了。”

中年男子說道:“我是來找你們老闆的。”

杜清和一愣,今天是什麼日子,怎麼盡碰到同行了?

而張青也是一愣,因為這人他認識!

“全真龍門派的雲從道人?”

張青張口就來,雲從道人也是一驚,他沒想到在這裡能遇到熟人,而且是萬萬沒想到的熟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青道友?!”

雲從道人是真的吃驚了,他從京都千里迢迢趕來,其實是來求證一件事的,沒想到居然碰到了熟人。事實上,現在道教的派系很多,整體分的話,其實不以門派分,而以學理來分。也就是說,道教有分歧,現在的主意還有傳承的五大類別是積善派、經典派、符籙派、丹鼎派和占驗派。

很明顯,杜清和就是“積善派”的傳人,只是他這一支可能千百年前就無人知曉了。

經典派則以考證典籍為修養,以明理尋真為目的。當然典籍浩瀚,尋常人一生也看不完道藏。好比在金庸老爺子的《射鵰英雄傳》裡就曾經寫過,宋徽宗派黃裳修道藏,這是真事。至於黃裳會不會武功,修沒修成《九陰真經》,那就是金庸老爺子的杜撰了。歷史上的黃裳,是北宋的詞人,一個文學家,也確實在宋徽宗的任命下,修撰過道藏,也就是《萬壽道藏》。而宋徽宗還修了一部《政和道藏》,就不說了。反正在金人南擄的時候,這兩部道藏已經被焚燬一盡。

符籙派和丹鼎派其實沒啥好說的,就是一個用符籙,一個用丹藥。順帶說一句,全真教就是丹鼎派的。

至於占驗派也很好理解,就是傳習占驗術數為主,包括奇門遁甲、六壬課、太乙神數、六爻易佔、文王課、推命術、相術、堪輿、圖讖、望雲、省氣等,用以預言社會人事的的吉兇禍福。嗯,大家很熟悉的風水大師李淳風、袁天罡就是占驗派的道士。畢竟,風水也叫堪輿嘛。可以說,影響世俗最大的,就是占驗派了。

看古代電視劇都能看到,經常有道士扛著“相術命理”的旗子走街過巷,就是占驗派的。

雖然不乏騙子,但真的有高人在世間行走。就連《清明上河圖》裡面,也有多處描繪,足見占驗派的靈驗之處。

杜清和的積善派,反而最不起眼。因為凡是道教皆講究積善,乍看起來積善派好像沒啥特點。事實上,積善派多是專門以積善為目的,講究苦己利人,造福眾生。杜清和的覺悟不太夠,也就能做到造福眾生而已,苦己利人還是難度太大了點。

《太上感應篇》有云:“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這句話,可以看作是積善派的教旨了。

這五個主要派別,匯合在一起,就能說是道教了。互相之間,尊稱道友也是可以的。

杜清和也沒想到,居然白雲觀的人也找來了,這是怎麼回事?天子腳下的白雲觀,可謂是得天獨厚,即便是天師教,也要眼紅的存在啊!全真龍門派有個百代譜,這個雲從道人,很明顯就是“雲”字輩的。

“今天我是走衰運嗎?”

杜清和忍不住內心吐槽,簡直了啊,憑什麼他們都知道自己的所在?還讓不讓人愉快的生活了?哪怕知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可也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那麼快。

“你們認識?”

杜清和笑了,“那太好了,你們聊,我去休息一下啊。”

“等等,杜先生。”雲從道人苦笑道,“我是專門找你的。”

杜清和內心也是一陣一陣的不爽:“找我幹嘛?我這也沒有什麼佈施……對了,張老闆,這可是大老闆,要佈施找他去?”

張青咳嗽了兩聲,這還是修道之人嗎,怎麼這一手禍水東流用得那麼好?他是有點錢沒錯,可道友之間的佈施算什麼回事?“咳咳,人家白雲觀那是在天子腳下,是排得上名號的大觀,不缺錢。”

杜清和秒懂,這就好比在京都的大學,和其他地方的大學是兩碼事。哪怕是滬市的大學,也根本比不上京都的大學。為啥?很簡單,因為京都,就是整個中國輸血的地方,要不怎麼說是中國的心臟呢?從科研經費就看出來了,菁華京大兩所高校,一年的科研經費能去到幾十個億,其他的院校能分到幾千萬都不錯了,這就算差別所在。要是一些三本院校,科研經費能有個幾百萬的撥款,已經是當地善心大發,和校長不顧臉面的“討”回來的。

這裡面的差距,可以說是鴻溝一樣巨大。

滬市的大學,也有財政支撐,所以科研經費在全國都排得上號。這也是為什麼京都的大學,滬市的大學寧可頂著罵名,也要多招本地學生了。沒辦法啊,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拿了當地那麼多財政補助了,還不給點回饋嗎?!

道觀其實也一樣的,天子腳下的,自然會多些財政撥款。

而名山大川,名寺古觀的,也會多些撥款。至於一些派不上名號的小道觀,對不起了,看看當地有沒有扶持吧?沒有?自力更生。

很殘酷,很現實,偏生道士做生意不如和尚,佈施的人也少,很多小道觀的道士,都不得不兼職做買***如賣一些“開光”的“法器”,賣一些道教的小玩意,純粹是餬口了。至於撥款,能有就袋袋平安,沒有嘛,也習慣了。

雲從道人苦笑道:“杜先生說笑了,我是綠桂園主席楊國偉派來的,跟你確認一下,這道觀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