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成了富一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五十一章 中芯陷入黑暗時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五十一章 中芯陷入黑暗時刻

還是來不及說再見。

沒有驚醒夢中的可兒。

葉風悄然踏上飛往中海的飛機。

中海徐文揚市長、中芯國際創始人張如京,紛紛聯絡他,讓他儘快回國。

中芯國際陷入了國際官司,一旦輸掉,就會萬劫不復。

這次,來接葉風的,是很久沒露面的王建國。

中芯國際的事情,還是如葉風記憶中那樣,鬧大了。

甚至連王建國在車上都來問葉風,“葉董,中芯國際是不是要輸了?”。

臨到了,王建國還問了一個終極命題,“我們自己簡產的晶片,到底行不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葉風點點頭,又搖搖頭。

這讓他想起一個號稱“央視最牛採訪的影片”。

記者:目前為止我們鋼鐵產能情況怎麼樣?

馬科長:鋼鐵我們的歷史發展比較長,產業工人比較豐富。

記者:那到目前為止我們鋼鐵產能情況怎麼樣?

馬科長:我們實施精鋼戰略是想在調整布局的過程中,提高裝備水平,做好節能減排,搞好迴圈經濟發展。

一個是真的敢問,一個是真的沒辦法答。

一旦中芯國際倒下,華國大陸晶片的真實現狀就是,重回落後西方20年的境地,甚至更多。

晶片生產大致分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測三大環節。

晶片設計的工具,用的都是國外的EDA軟體,就連華國最好的晶片設計公司也只是剛剛開始“去美國化”,可以說在這一環節,華國無一家挑得起大梁的公司。

晶片製造環節,全球最大最好廠商就是臺積電。臺積電現在已經實現21奈米工藝制式的量產,而大陸最好的晶片製造公司中芯國際,剛剛完成45奈米的量產。

華國表現最好的,是封測環節。但這個環節的利潤和技術含量,並不高。

真實的情況就是,落後。

如果非得加上兩個字,那就是,極其落後。

沒有人在乎晶片行業是個極其燒錢的行業,什麼幾十億,幾百億投進去,連個水花都看不見。

也沒人在乎晶片行業是個需要時間的行業,可能幾年、十幾年都看不到成績。

也沒有人在乎國產晶片行業的人才缺口,達到了30多萬。

也沒有人在乎晶片行業是個“贏者通吃”的行業——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老四舔舔碗底,至於後邊的,全看命。

更沒人在乎,由於1996年的《瓦森納協定》,華裔的工程師無法進入歐美半導體公司的核心部門,華國公司買不到近二代的裝置。

我們的最新研究,就是人家已經過時二代的技術。

根本沒人在乎這些,既然國外的晶片有得買。

國產的晶片,罵就對了。

但即便這樣,仍有一大批人,堅守在這個行業,從未離開。

……

中海張江高科。

中芯國際產業園。

60歲的張如京博士,白髮蒼蒼,手握著胸前的十字架,口中唸唸有詞。

他就站公司門口,迎著涼涼的秋風,等待著葉風的到來。

中芯國際迎來關鍵時刻,他想一個扛下所有,但是現在,他發現自己扛不住了。

“或許,應該把這一切都交給年輕人吧。”

張如京微眯著眼睛,看了看身邊的年輕人宋遠亭。

宋遠亭正巧也望了過來,他看著身邊德高望重的老爺子,回想起和中芯國際一起奮鬥的點點滴滴。

心情複雜。

世人常常誤解他們,怪他們沒有振興華國晶片產業。

但是,他很想對大家說,“這個行業的差距,是越拉越大的——市場佔有率的前兩位,會把錢都賺走。這樣,也能支援它們在研發端投入更多的資金。如果你們發現,大陸晶片行業在縮小這個差距,那希望你們明白——我們付出了,比汗水更沉重的東西。”

張如京博士當初為了表明決心,他把太太和孩子,甚至90歲的老母親,都一起遷居至中海。

初來中海,建廠的人才、裝置、資金、需要引進的技術,什麼都缺。

但當得知張汝京要在大陸建廠時,除了他在德州儀器和世大之前100多位海外同事願意追隨他,還有300多位灣灣同胞,也跟著他來到了中海。

大家都看到了張如京身上的使命感,家國情懷、回國報效,這一次,終於有了機會。

這些,讓張如京驚喜萬分,建廠初期的骨幹,有了。

在資金方面,張汝京把他20年積攢的資源和口碑全用上了。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神奇般的籌到了9億美金,外加葉風主動投資的1億美金,正好10億美金。

要知道,華國建國以來最大的電子工業專案——909工程,最開始的投入是100億人民幣。

一個張如京,抵上了一個國家工程。

在解決了人才、資金問題後,技術和裝置,又成了最大的問題。

冷戰結束後,西方國家在美國的主導下,簽署了《瓦森納協定》。這個協定中限制了先進材料、電子器件、軍品等各種商品或技術的出口。

而華國,則是這個協定的“禁運國家”。即便華國購買技術的價格讓其他國家難以拒絕,美國也會出面干涉,直接中斷這次交易。

為了能買到先進的裝置和技術,張如京找遍了美國五大教會,為其人格背書。

並再三承諾,中芯的產品只用於商業用途,不用於軍用等領域,這才拿到了美國的出口許可。萬事俱備,只待開工。

2000年8月,中芯國際開始動土,短短13個月後,到2001年9月,中芯國際正式投產。13個月,也重新整理了晶圓加工廠建造速度的世界紀錄。同時,中芯國際的0.25微米以下生產線,也將華國大陸晶片,第一次推進至納米級。

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和華人回國,張汝京在廠區周圍,建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中芯國際學校。並且,一部分工人還能到上海微電子學院進修——這是他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與此同時,1500多個單元的住房也同時建了起來。家庭、夢想、事業,在中芯國際,都能找得到。在這種氛圍下,中芯國際不斷地吸納著海外人才。

有了歸屬感,工作效率自然也變得高效。

短短3年時間,中芯國際就擁有了4條8寸產線和1條12英寸生產線。

毫不誇張地說,這3年,把大陸晶片產業拉快了30年。

到了2003年,萬眾一心的中芯國際,傲然豎起六座工廠,做到90奈米積體電路線寬,躋身全球第三大代工廠。

華國大陸晶片製造業,迎來了最高光的時刻。

然而,灣灣的競爭對手——臺積電一直在關注張如京。

其實不僅是臺積電,當張如京帶著300多人離開時,灣灣也慌了神。

2000年,灣灣當局罰了張汝京15萬美金,並警告他馬上從大陸撤資。

但張汝京不認慫,宣佈放棄灣灣戶籍。

灣灣氣得抓不到人,拿他沒辦法,只得嚴禁所有灣灣科技公司進入內地。

與此同時,臺積電也開始了自己的操作。

他們一直在默默準備,等待給張如京,給中芯國際,致命一擊。

2003年8月,中芯國際即將在香江上市。臺積電突然在美國加州起訴中芯國際,並索賠10億美金。

臺積電並不是狀告中芯國際侵犯它的專利,因為雙方早就在專利上進行了交叉授權。

臺積電起訴的是,中芯國際員工,盜取臺積電商業機密。

中芯國際的工程師,很多都來自臺積電,這本身就讓張如京陷入了劣勢——工程師或有意、或無意,都會在某些專案上用到臺積電的選單等資訊。

這些,誰都說不清楚。

要知道,2003年中芯的收入僅有3.6億美金。這場官司輸了,相當於要了中芯國際的老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