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成了富一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一十九章 尋求合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一十九章 尋求合作

葉風準備的備胎計劃。

其實也是受到了任總的影響。

任總,是華國危機感最強的企業家之一。

就在華為成為我國電子產業百強之首,在這一片歌舞昇平中,任總卻給內部員工寫了一封信《華為的冬天》。

信中有這樣一段話:

“現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經不遠了,我們在春天與夏天要念著冬天的問題。”

這封信指出了華為最高和最低的戰略,只有三個字:

“活下去!”

1998-2002年正是我國通訊市場瘋狂擴張的階段,華國移動從電信拆分後,獲得獨家移動牌照,開始密集建設GSM網路,僅粵省一個省的移動GSM擴容,訂單就高達上百億。

由於起步晚,2G標準必要專利掌握在歐美企業手中,國內市場幾乎都被諾基亞、愛立信等企業收入囊中。

華為雖然在1998年就研發出GSM產品,但在技術上與國外產品還有差距,其一貫的戰術也失靈了。

固網時代,任正非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戰術,對每個縣的本地網專案寸土必爭,戰勝了一眾跨國企業,成為國內通訊設備行業的老大。

在摸清華為套路後,跨國公司開始對華為實施定點精準打擊。

華為研發出哪款產品,就立馬降價打壓,華為在重點市場始終無法突圍。

這也是跨國公司慣用伎倆。

你沒技術時,賣天價。

你有技術時,低價搶你市場,往死裡打壓。

危機之下,華為開始轉型。

2003年後,華為開始向小靈通和手機市場進軍。

正當華為準備大展拳腳時,壞消息,從海外傳來。

2003年1月,思科起訴華為侵犯智慧財產權,兩大公司開始了長達十數年的明爭暗鬥。

在與狼共舞的同時,任總深刻地領悟到打鐵還需自身硬,華為要真正站起來,不能被別人卡住脖子。

基於極限生存假設,任總把公司的積體電路設計中心獨立出來,在2004年拍板成立華為海思,踏上了晶片設計這條“不歸路”。

在任總心中,海思的地位非常重要。用他的原話來說:

“海思一定要立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當斷糧的時候,備份系統能用得上。海思的晶片可能幾十年都用不上,但是還得做,一旦公司出現戰略性的漏洞,就可能出現千百億美金的損失,公司也會讓別人卡住,最後死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再次使用了一貫的打法,集中優勢兵力,只對準一個城牆口衝鋒。

此時,整個華為才三萬人,研發費用不到10億美元,任總張口給了海思女總裁何廷波2萬人,每年4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如此高強度的投入,嚇壞了何廷波。

“任總,雖然海思只是一個備胎,但請您放心!只要公司需要,海思馬上就能拉出來轉正。”

何廷波聽任總解釋,深深地理解了任總的良苦用心。面色嚴肅地向任總保證道。

這一刻,她有了作備胎的覺悟,這也逼出了將來華為的晶片女皇。

所幸華為的海外市場拓展順利,通訊裝置業務恢復高增長,開始為手機及晶片業務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這也是華為的傳統,依託研發的高投入帶動技術的持續領先,繼而實現產品的高附加值,推動著華為高速和高效益地增長,形成良性循環的正反饋。

……

“很好!!”

任總很滿意何廷波的態度。

轉眼又沉思起來。

華為現在有兩塊業務。

一是華為的通訊裝置業務,這是主營業務,任總很放心。

二是剛轉型不久的手機業務。這一塊,任總就很擔心了。

他用商量的語氣,對何廷波道:

“小何啊,我聽說國內剛剛釋出了一款新式智能手機,技術十分先進,我怕我們剛剛研發的手機,還沒上市,技術就被淘汰了啊。”

“哦,任總說的,可是隔壁剛釋出的華風手機?”何廷波聞言而知雅意。

她皺眉道:“華風手機的發佈會,這幾天網上都傳瘋了。我也看了他們演示的影片,這款手機的確非常先進,智慧程度可謂革命性的提升。遠遠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智能手機能比擬的。”

何廷波頓了頓,抬頭望著任總道:“任總,今天您不提,我也要準備給您彙報。我們研發華為手機,應該馬上調整方向。最好還是和這家公司接觸一下,看能不能相互合作,相互借鑑,以免閉門造車之厄。”

她著重強調道:“特別是這款智能手機的執行系統十分驚豔。”

“此言有理!”任總重重點頭。

華為業務轉型手機,他對手機的發展並不陌生。

作為人類通訊史上的重大發明,手機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十幾個年頭。而智能手機的出現,可以說是手機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與傳統的功能手機相比,智能手機不僅可以實現簡訊、通話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機可以實現使用者隨時隨地上網的需求,實現更多智能化的應用。

2001年,愛立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採用SymbianOS系統的智能手機--R380sc。

這款手機支援上網,支援手寫識別輸入。

同時諾基亞、摩托羅拉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手機,可以說他們開創了手機在智慧應用方面的先河。

眾多廠商看到智能手機市場的前景,紛紛展開研發。

2004年,RIM推出了黑莓6210,被稱為是第一款更像手機的智能手機。

2005年,諾基亞推出N系列,迎來了Symbian系統的巔峰時代。

這一時期市場有多款智能手機存在,但還未廣泛發展,仍處於市場的推廣期。

不過,透過觀看華風手機的發佈會,任總敏銳的認識到。

智能手機即將迎來市場爆發期。

華為的手機業務,不能再慢慢摸索下去。

手機芯片,可以直接去買。

但是手機系統,可沒地方直接買去。

成功研發出搭載安卓系統的華風手機,就成為任總的目標。

“製造華風手機的母公司——晴風製造好像就在深市,說不得我近日就要走一趟了。”

任總眼前,慢慢浮現在發佈會影片中出現的幾位人物,葉風、曾李清、羅莎、安迪魯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