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素衣豔陽最新章節列表 > 136溝通機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6溝通機制

黃川明這回也愣住了:“你說真的?”

“當然是真的,”何田田故意提高聲音說,“腎臟病專科醫院大量歡迎有臨床經驗的青年才俊來醫院發展!”

如果不是李勁柏和唐玲玲在場,有幾個年輕醫生差一點鼓起了掌。李勁柏感受到了這種衝動,對幾個年輕的醫生說:“誰羨慕,誰想去,我現在就批准。”

年輕醫生當即收過目光,低頭寫病歷開醫囑。

黃川明要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沒有細看協議,拿出筆“刷刷刷”簽名。

何田田當即鼓掌,握手:“歡迎黃主任加盟,我們醫院將為你創造有尊嚴的執業環境!”

周舟州冷冷地看著這一幕,跟著鼓掌附和:“我們歡送黃川明這個刺兒頭走人!”

黃川明瞪了周舟州一眼,說:“走著瞧!你們這些沒出息的樣子,這輩子都不可能趕上我!”

“你還沒得志,就一副小人得志的相,”周舟州嗤之以鼻,“祝你好運!”

何田田公然來醫院搶人,特別是招聘一個普通臨床醫生年薪三十萬的訊息,在醫院引起一陣轟動。很多職工義憤填膺,要求禁止何田田進入醫院。

周斯綿聽了醫院這些反響,雖然覺得不至於要禁止某人進入醫院,但是,這畢竟是一個強烈的訊號,她私自來醫院“搶人”,並且時機把握得這麼精準,說明她是真正的瞄準市人民醫院腎內科了。長此下去,醫院人才還不會被她挖空了?

醫院不能允許這種“挖牆腳”的現象,雖說市人民醫院跟腎臟病專科醫院不在一個重量級上,但他必須要警惕這種苗頭。

侯江濤卻不以為然。他對周斯綿的憂心忡忡有了新的解釋:“斯綿啊,我們要清楚,一家醫院要引進什麼人,留住什麼人,培養什麼人,而不是為個別醫生流失而苦惱。”

侯江濤的話,出乎周斯綿的意料:“怎麼說?我看這種現象對醫院很不利,她已經公開到醫院來搶人了。”

“真正的人才,她是搶不走的,”侯江濤信心十足,“斯綿啊,我們要認真分析,現在的人才在想什麼?要什麼?”

面對侯江濤丟擲的這個話題,周斯綿回答不出來。他沒有深入思考,也沒有深入調研,不敢妄下結論。

“我在想,我們對人才的理解是不是膚淺了?”侯江濤說,“我們總以為把博士、教授引進來就成功了,其實不然!”

“還要怎麼樣?我當初也是這樣的啊!”周斯綿不解。

“我在考慮兩個問題,一個,我們要引進什麼樣的人?”

“剛才說了,醫學博士和教授,是我們引進的重點對象。”

“還應該再加上一條,院士團隊,”侯江濤摸摸他頭上的“柵欄”說,“我們要探索彈性引進措施,將國內外知名院士團隊引進來,把頂尖的專家團隊引到市裡來,方便市民群眾在家門口看病。包括你的導師團隊。”

侯江濤的話,讓周斯綿豁然開朗:“侯書記,這是一盤大棋,我們要好好規劃一下。”

侯江濤擺擺手,說:“斯綿院長,我已經跟你的導師進行過初步協商了,基本上可以成形了!”

周斯綿大吃一驚:“我的導師?我的天吶!你悄悄幹了一件大事啊!”

侯江濤得意地笑笑:“你的導師是國際頂尖的腎臟病專家,你看,我這個已經被判了死刑的人,現在不是活得好好地嗎?”

侯江濤剛回國就在想,怎麼樣將周斯綿的導師團隊請到醫院來坐診?這個問題困擾了他很久。他經過查閱很多檔案,才弄清楚邀請國外專家來坐診的規定和要求,找了很多人,請教了很多專家,才搞清楚裡面的彎彎繞。

“現在,我們只差最後一個環節,”侯江濤得意地說,“這個環節搞好了,你和導師見面指日可待!”

周斯綿一陣激動。能請導師來市人民醫院定期坐診,是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大事。他急切地問:“什麼環節?”

“你飛瑞典,親自跟導師團隊籤訂協議,”侯江濤說,“這份協議,我已經跟他們談了很久,每一個細節都敲定了,並請律師看過,只等你去籤了!”

“好你個老侯,悄悄辦了件大事!”周斯綿激動得拍著他的肩膀,“我這就去跟導師約時間!”

“慢著!”侯江濤冷不丁說,“這只是我們開啟國際學術交流的第一步,還有一步,就是建立院領導聯絡人才機制,檔案我已經安排人事科起草好了,你先看看,到時候我們上黨委會研究完善。”

周斯綿接過檔案,好傢伙!這份檔案,對醫院領導什麼時候跟人才溝通交流、溝通交流的方式、內容都做了明確規定。

看過檔案,周斯綿激動地說:“老侯,還是你老謀深算!你把人才關心的問題都想透了,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人才何愁留不住?”

“別忙著高興,”侯江濤說,“我們做這些工作,其實是一些亡羊補牢的工作。我們總是說,要把職工的利益看得跟醫院的利益同等重要,其實,很多事還停留在口頭上。只有我們這一代人,把這些基礎性的工作做紮實,才會真正形成尊重人才的大環境。”

周斯綿對侯江濤的看法深為贊同。一家三甲醫院,沒有人才支撐,沒有學科支援,沒有技術創新,就談不上發展。在劉志和當院長的時候,醫院處於野蠻擴張的地步,學科發展在低端水平,人才大量流失,醫院損失了整整十年。

“如何將損失的十年奪回來,這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周斯綿說,“下一步,我們要把醫院學科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建強學科,才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市人民醫院一直在大學附屬醫院的包圍夾擊之中。市裡,有八家三級醫院,其中四家是大學附屬醫院,已經對市人民醫院形成了合圍之勢,如果在這一代人手裡,不能有效突圍,就會淪落為二級醫院,生存都會相當困難,何談發展?何談競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想到這裡,周斯綿剛剛那一點高興勁,又飛走了。他的肩上,擔子很重,不能有一絲懈怠。醫院三千多職工,都在看著他,自己不能沉迷於家庭的小得失、個人的小情緒之中。

一家醫院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就像人的發展一樣,一步一個腳印,才能開創屬於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