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素衣豔陽最新章節列表 > 198下鄉義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98下鄉義診

義診是在村部進行的。聽說城裡醫院的專家來鳳仙村義診,好多村民都趕過來看病。他們平時難得上一次縣裡,甚至連竿子鄉也難得去一趟,以前小病拖、大病扛,現在專家到家門口來給大家看病,早早地就來到村部排隊,現場擠滿了人,比竿子鄉趕集還熱鬧。

人群中,何達興發現了周伍元。他緊皺眉頭,像是遇到了難事。何達興上前跟他打招呼:“周伍元,你是哪裡不舒服,我帶你找醫生。”

周伍元茫然地看著他,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是哪裡不舒服。身上哪裡都不自在。”

何達興將他拉到消化內科主任桌子前,說:“我看,你是喝酒喝多了。我帶你看看消化內科吧。”

周伍元小心地坐下,對醫生說:“我就是感到不舒服,可是說不出哪裡不舒服。”

醫生詳細詢問周伍元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偏好,讓他先到護士那裡檢查一下血壓、血糖。沒多久,周伍元拿著檢查結果回來了。醫生問他,最近是不是感覺口幹,一天要喝多少水?

周伍元仔細回想,確實是這麼回事。醫生初步判斷,周伍元是糖尿病,建議他去醫院住院治療。周伍元犯難了,坐在醫生面前,遲遲不願意離開。

“怎麼了?”何達興見此情景,問他。

“醫生說是糖尿病,要住院。可是,我哪有錢住院?”周伍元的眉頭,鎖得更緊了。

“你有醫保嗎?”何達興問。

“沒買,去年年底,周文星讓我買,我沒買。”

“糖尿病是慢性病,要長期服藥,”何達興說,“這樣吧,你明天跟我們醫院的車去住院,費用我來想辦法。”

周伍元將信將疑:“我沒有錢住院,你也能想辦法?”

“當然,我們就是為你們來服務的!”

周伍元沒想到,自己沒錢也能去住院。這是他這輩子遇到過為數不多的稀奇事。他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你先回去吧!”何達興說,“不過,從現在開始,你要戒菸戒酒,煙和酒對血壓血糖的影響挺大,還是戒了吧!”

聽說要戒菸戒酒,周伍元的眉頭又皺起了。大半輩子都過來了,稀裡糊塗醉生夢死地過,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地過,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生病的這一天,他早就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想著有一天自己做不動了,找瓶農藥,摻在酒裡,“咕咚咕咚”咽下去,一了百了。

現在竟然有人說能出錢給他治病,他不太相信,不由得又看看何達興,覺得他不像是騙人的,也不像是唬人的,自己能有什麼給人家騙呢?人一個嘴一張,要錢沒錢,病倒是來了。

周伍元從何達興這裡,好像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再三問何達興,住院真的不要錢嗎?每問一次,何達興就回答一次,千真萬確不要錢。周伍元這才放心,回家稍微收拾兩件換洗衣服,第二天就跟著市人民醫院的醫生們住院去了。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沒人會相信醫院駐村扶貧工作隊生活條件這麼艱苦。一路上,醫生們心事重重的樣子,沒有一個人說話。

車輛行進在彎彎曲曲的鵝卵石鋪成的公路上,左顛右簸,讓人心情壓抑。

“這個地方這麼貧窮,真是沒想到!”李勁柏突然大發感慨。

一旦有人打破這種沉悶的氣氛,大家的話匣子也就開啟了。呼吸內科劉建虎老主任說:“是啊,很多年沒見過這麼落後的地方了!我們也該為這裡做點什麼。”

劉建虎主動讓出呼吸內科主任之後,主要就是坐專家門診。幹了一輩子呼吸內科醫生,他自信這點事還是能得心應手的。雖然比不上院士有水平,但也算經驗豐富,在本地還算有名氣。前些年,他跟朱怡瑾為了績效考核的事鬧過不愉快,現在,早就看開了。

“是啊,我們該為這裡做點什麼!”李勁柏說,“扶貧攻堅其實是每個人的事,不僅僅是扶貧工作隊幾個隊員的事。我提議,大家回去之後,發動科室人員捐款,盡力幫助鳳仙村早日擺脫當前的困境。”

李勁柏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車廂裡嘰嘰喳喳商量著捐款計劃,估算一下自己科室可以捐多少錢。

科主任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他們在醫院本來就有一定的影響力,最起碼,自己帶頭,科室的人都會響應。這個自信心,大家還是有的。

“僅僅是捐款、義診還不夠,”劉建虎提議,“依我看,我們要幾條腿走路,一邊捐款,一邊給鳳仙村跑跑專案,留心一下有什麼好的產業,帶動大家脫貧。”

劉建虎這個提議,比李勁柏想得更遠。確切地說,李勁柏提出的是輸血式扶貧,著眼於解決當前的困難;劉建虎提出的是造血式扶貧,在村裡早就一批能人,帶動大家一起脫貧致富。

說到這個問題,大家不約而同將目光聚焦在周伍元身上。李勁柏問周伍元:“你說說,村裡的特產是什麼?”

“當然是種蘑菇和木耳了!”周伍元脫口而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村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蘑菇和木耳了!”

“怎麼種?難不難?賣到哪裡去?”

這一連串的問題,把周伍元問傻了。一幫知識分子,關注農民種蘑菇和木耳,他覺著新鮮。他還從來沒想過蘑菇和木耳怎麼種,怎麼賣的問題。他腦子裡,沒有一點賺錢的概念。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周伍元說:“反正我家的蘑菇和木耳都不用種,想吃的時候,到山上去摘就是了。”

車廂裡又陷入了沉默。很多人覺得問一個貧困戶怎麼種蘑菇和木耳,是一件滑稽的事。如果他知道種植,有穩定的銷售渠道,也不至於落到這般田地。

見大家都沉默,周伍元猜測,他們是不是在懷疑自己的能耐。早年,他在深圳打工,也算得上是見過世面的人了。可是,自己後來怎麼變成了這樣?連說句真話,都讓人懷疑真假。

周伍元說:“海里有海味,山裡有山珍,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話。我真的沒有種植技術,也沒有銷售渠道,那是因為自己覺得沒什麼必要,想吃了,隨手摘下一把,那股子新鮮勁,你們有機會嚐嚐就知道了。”

“那你說說看,如果蘑菇和木耳種得好,一畝山一年能賺多少錢?”劉建虎問道。

劉建虎這話又把周伍元難倒了,他說:“我沒算過。”

李勁柏笑著說:“你還真是一問三不知。你們這是守著金山銀山受窮!”

李勁柏說的是真話,但這話說得太直白,周伍元表情尷尬,說:“我們山裡人,不比你們城裡人會賺錢。也難得有幾個人去算這個賬。”

大家知道,從周伍元這裡是問不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貧窮像一雙無形的大手,卡住村民的脖子,也有人想著要改變,但是很少有人該如何改變。如果不是國家戰略,這些祖祖輩輩在山裡生活的人,可能要永遠貧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