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宋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

熱鬧的年關過後,上京城卻沒有消停下來,在趙禎的刻意刺激下,這裡的市面甚至比契丹人統治之下更加繁榮,臨橫府中未來得及遷走的百姓一律被集中到了上京城。

其中有一部分契丹人和本就不打算隨蕭撻裡遷徙的漢人……

這麼多的人口想要一下都遷走是不可能辦到的,何況有人故意躲藏就是為等待宋軍的到來,歸附大宋?

大宋對待漢人可要比契丹人客氣得多,畢竟是同種同源,看著都會覺得親切,當然契丹人在這裡得到的待遇也不差,基本上和漢人差不多,只不過沒有得到漢人那般的照顧罷了。

趙禎下旨,三令五申的強調不許為難歸順的契丹百姓,即便是出了什麼問題,也必須交由官府法辦,不得私自處理。

如此一來契丹人在臨橫府也算過的不錯,最少有房住,有寒衣,有吃食,有錢掙。許多契丹百姓甚至覺得在大宋治下也沒什麼不好。

雖然他們不知跟隨女皇北遷是一副什麼樣的光景,可他們至少知道眼下他們過的比原本契丹統治的要好。

人都是會比較的,契丹人也不例外,他們還是生活在臨橫府,還是生活在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可明顯的感覺到了不同,相比原本契丹治下的臨橫府,眼下大宋的臨橫府更適合居住。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這話可不假,大宋和契丹的國力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大宋可以給上京道的居民提供相當出色的後勤供給。

什麼樣的商品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商賈做不到的。

並且最為重要也是對曾經契丹百姓衝擊最大的就是糧價,這裡的糧價真的便宜,只需要十個大錢便能買上一斤,這些都不算什麼,最主要的是還不限量,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只要你的錢夠就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這十個大錢的糧食是陳糧,但卻並不妨礙吃,對於大宋遷徙過來的百姓是不屑一顧的,但對於曾經的契丹百姓卻是趨之若鶩。

這麼便宜的糧食上哪去找?

有些人恨不得把家中的所有錢財都換成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同樣的價錢只能賣半斤新糧是只有宋人才會去買,契丹百姓可不會這麼做。

於是乎大宋的糧商便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陳糧擺上去沒幾天就售賣一空,而新糧卻要好幾天的時間,於是乎這些商人便以最快的速度把倉庫中的陳糧都掉出來,然後低價售賣。

畢竟這是契丹百姓自己願意的,又能怪得著誰?

有些好心的商賈還提醒契丹的漢人,告訴他們這些糧食都是陳糧,口感不好不說,還不易於儲藏,只不過多花幾個大錢,便能獲得新糧,何樂而不為?

可這些漢人卻完全對這些善意的勸告置之不理,情願吃硌牙的陳糧也不願多花幾個錢吃新糧。

只不過沒過多長時間就出現問題了,契丹百姓終於知道為何要買新糧的道理,他們買回去的陳糧有些因為儲藏不當開始黴變,冬日裡還算好些,只要沒沾水,黴變的地方挑出去還能吃,可若是天氣漸暖,那就徹底不能吃了。

此時他們才發現,大宋的糧商們清一色的賣出的都是新糧,此時他們才後悔不迭。

但畢竟是人家當初提醒過,也沒有辦法找後賬,就算是鬧到衙門之中,也是糧商佔理,只能拼命吃這些還沒有壞掉的陳糧也算是鬧出了一個笑話。

趙禎看著奏疏頗為無奈,也覺得同情,這些人都是被餓怕了,原本的宋家百姓也是如此,若不是疆土擴大,若不是拿下南海諸國,大宋的糧食也是不夠吃的。

直到後世也不過是過了千禧年才解決了飢餓的問題,若是沒有大量的土地,華夏千百年來就是一個空空如也的胃。

還好現在人並不如後世那般的多,水稻的雜交和耕種土地也有大幅增加,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自己做的最為正確的事情就是在南海用兵,推廣農莊經濟,解決了北方的糧食匱乏。

在三才的伺候下穿了一件綾縑五色華衣,束髮之後用簡易的發冠豎起,一根樸實無華的玉簪固定。

綾縑五色華衣本來不是尋常百姓能穿的,但隨著大宋的經濟繁榮,這些規矩庶民早已置若罔聞,朝廷對這種典範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後來趙禎便下旨改革服色,出去名黃色,硃紅色等官品顏色,其他的隨意百姓穿搭,這五色華衣也就成為尋常百姓之家必備的一套衣服,但一般人家也不會在非節的時候穿著。

畢竟這衣服可不便宜。

如此一來最先繁榮的便是大宋的成衣鋪子,裡面的各種服飾都有,只要不犯禁,你愛怎麼穿就怎麼穿。

趙禎穿著綾縑五色華衣,站在人群之中根本就沒有什麼顯眼的,最多會有人覺得是家道殷實的人家而已,見面的時候客氣一些罷了。

誰能想到是一國之君在大街上閒逛?

蔡伯返回神都去了,只不過他在走之前留下了許多政策,給上京城乃至整個臨橫府“打了一針興奮劑”。

命人開辦了大量的官府營生,開始了以基建為主的安民之策。

要知道他開辦的任何一個官府營生都帶動了大量的產業,數萬,乃至數十萬的活計圍繞著他們展開。

最重要的就是修路,趙禎在長街上走了沒多久便遇到了數位招供的牙行夥計,他們招的都是青壯的大小夥,領的也都是修路勞力的活計。

只要你年輕力壯,哪怕上了歲數只要能幹活,就能有口飯吃,有工錢可拿。

趙禎一路上看到了許多青壯被牙行夥計挑選上,站在一起等待派活,一輛馬車過來便把人都裝走,當場就駛向工地,工錢都是每日付清,給了勞力很大的滿足。

修路一直是大宋最為提倡的事情,所有人都看到了交通便利所帶來的好處,當然現在也已經不是朝廷修路了,而是外包給了商賈,把要修繕的地段畫出來,包給不同的商賈,他們自己招人,商量工錢,負責工具和原料。

朝廷需要的便是付給工錢,材料費用便是商賈自己講價,講的越低,商賈掙得便越多。

這還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局面,於是上京城中便出現大大小小數十家“工程隊”,當然現在叫做“修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