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貞觀小財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一章 推廣炒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六十一章 推廣炒菜

要說胡瓜在大唐最大的功用,就是解渴。糖尿病這種疾病,古已有之,那個時候,中醫稱之為消渴症。

時常口渴,面容消瘦就是它的主要症狀,可是對於古代的中醫來說,並沒有真正能緩解症狀的良方。

中醫雖然對慢性病治療效果甚佳,可也不是個個都管用,至少,對於糖尿病,古人還沒有正確的認識,這讓很多罹患此症的老年人,很是辛苦。

糖尿病這個病吧,也是很折磨人的,拖拖拉拉的,就算是患上了,也不會立時就死。拖個十年八年的,甚至更長時間都有的是,這還是在缺醫少藥的古代,可是這樣的拖延,對於古人來說,當真是非常痛苦的。康復是不可能的,症狀也日漸增多,最重要的,就是經常口渴,口苦,不是有親身經歷的人,絕對無法體會。

因為,從表面上看起來,病人幾乎就和正常人沒什麼兩樣,但患者會非常無力,時常口渴不已。

新鮮的水果就不說了,大多都特別甘甜,糖尿病人本來就血糖、尿糖都非常高,高糖水果是絕對不能碰的。

古人雖然沒有科學理念指揮,卻也漸漸得出了經驗,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太甜的水果,最好不要食用。

於是,黃瓜就成為了很好的解渴蔬菜。患了糖尿病的老人,時常是遍尋青瓜、黃瓜,只為了給自己消渴。

在編造黃瓜來源的這個間隙,沈安忽然想到了這些典故,只覺得,若是他肯多下一點功夫,說不定就真的可以推動大唐的經濟社會向前邁幾大步。

要去做嗎?

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就在這個普普通通的飯桌上,由兩盤揚州炒飯而起,他忽然有了這樣的想法。

而且,這樣的想法還越加堅定。

改良黃瓜的品相,推動它進入飲食界。

若是能這樣做,不止能夠造福大唐百姓,關鍵是,它還能賺錢啊!

不只是小賺,而是大賺,大賺特賺!

有錢就有動力,沈安只覺得,一條發財致富的康莊大道正在眼前展開。有了這些好點子,那些被李世民搜刮走的小錢錢似乎都不算什麼了。

正所謂千金散去還復來!

定下了這個信念,應對蕭瑀的時候,沈安就更加遊刃有餘。

“不是買不到,只是還沒有到收穫的時候。”

“那個黃瓜啊,要到深秋的時候才能採摘,現在還不是時候。”

“這樣啊!”蕭瑀捋著鬍鬚,將信將疑。

以他對沈安這孩子的瞭解,他說的話,充其量只能信一半,另一半,就只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冒。

當然,這裡面還有個難題,到底哪一些應該聽進去,當成是真心話,哪一些是假話,應該順耳溜出去,還需要自行判別。

“沈郎,老夫看,你剛才做菜又是用的鐵鍋,是不是?”

“是啊。”

嘿,這個老頭子,眼睛還真夠尖的。

鐵鍋炒菜的秘密居然讓他發現了,實際上,人類有的時候也是被慣性左右,比如,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成熟的鍊鐵技術,鍛造出來的鐵器,非常經久耐用,質量也高。

可那個時候,人們對鐵器的認知還只是停留在製作兵器、農具這樣的事情之上,從來也沒有意識到鐵也可以做成鍋。

到了大唐,人們倒是認識到了,鐵也可以做成鍋,可還是受制於傳統觀念,沒有把鐵鍋作為一種重要的炊具,做飯的時候,常用的仍然是竹製的,銅製的炊具。

為什麼熱愛做菜,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的帝國,炊具的進步去如此之慢?

原因無他,只是用習慣了而已。

習慣成自然,沒有人會去認真的想一想,這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鐵鍋,除了煮水、煮菜、還有沒有其他的用法。

當然,以熱油熱鍋這樣的操作,也是唐人根本沒有見過的,也沒有這樣的理念。

實際上,火候倒不是阻礙大唐飲食技術更進一步的障礙,因為只要有火,就可以適當的提高它的溫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真正的阻礙,反而是油。大唐使用的油料,主要還是動物油脂,植物油根本是不存在的。因為沒有榨油機器,哪裡來的植物油。

油溫到了,經過翻炒,菜的香味自然就溢位來了,還可以釋放更多的營養元素。

不過,既然蕭瑀問起來,沈安也要有所回答。

現在倒也是科普的好機會,這樣做,當然是沈安經過仔細權衡之後做出的決定。

用鐵鍋可以炒菜,這件事確實是劃時代的進步,絕對對社會有一個大的推動。

然而,它能換錢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沈安又不會打鐵,將來也不準備去學習打鐵的技術,所以,這個技術對於他來說,並沒有什麼重大的意義。

它並不像製作冰糖或是普及茭白的種植技術一樣,可以慢慢的教,反覆的學,基於這樣的反覆教學,沈安才可以收取學費,將自己的賺錢行為合理化。

然而,做鐵鍋的技術,在大唐早就已經普及,他不是沈安獨創的。

炒菜?

這倒是個新鮮玩意,唐人全都沒有嘗試過的,嚴格說來,只靠兩片嘴皮子說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必須要親身實踐,反覆的摸索才能成功。

不說唐人這樣根本就連炒菜這個觀念都不具備的人,就說沈安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

想當年,他剛上大學的時候,在校外租房子,外賣吃膩了,就自己做飯。在各種教學影片的狂轟濫炸之下,他還是連著練了三天,才把一道番茄炒蛋給學會了,炒熟了的,味道也算合格。

也就是說,唐人要想學會炒菜,絕對比他還要費心費力。

經過了這些心理鬥爭,沈安這才敢回蕭瑀的話,畢竟,這位老爺子在作弄沈安這件事上,有極高的熱情,嘴巴也時常沒個把門的,完全不可相信。

若是權衡不好,一個不小心,蕭瑀又把這些話傳到李世民的耳朵裡,他這日子可就更難過了。

“做揚州炒飯,必須用鐵鍋。”

“上次你到府上為顯兒診病的時候,也是用的鐵鍋煮蛋,老夫以前還真不知道,鐵鍋還有這麼多的用處。”這次蕭瑀很誠實,沈安呢,也很配合。

一方面,他得想辦法把蕭老爺子哄弄過去,另一方面,透過扭轉他的觀念,也可以給自己練練手。

要說這科普知識,傳授技術也當真需要一些嘴皮子上面的功夫,就算唐人見識少點,人也單純,可並不能說人家就都是傻瓜蛋。

要想讓他們相信,自己推廣的方法,絕對是對他們的生產生活有大好處的,那就絕對需要一副好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