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貞觀小財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一章 皇帝家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一章 皇帝家事

“陛下,恕老臣說一句不中聽的話,”世民抬眸,示意玄齡接著說下去,玄齡抱拳道:“在陛下的豐功偉業之下,太子他難免自卑。”

“為什麼要自卑?”

懦夫的困境,是李世民這樣的英雄人物完全不能理解的,坦率的講,房玄齡也不能理解。

不過,為了先穩住世民,只能撿好聽的說了。

“當然會自卑了,自己就算是卯足了力氣,也趕不上陛下的一半,這如何能讓人不洩氣?”

“讓人不自卑?”

“只能說,在陛下的天縱英明之下,太子殿下也只是個凡人,沒辦法一展抱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老臣相信,太子本性不壞,只要他能想明白這一點,就算是比不上陛下,能做個勤勉守成的儲君,也是一件大好事,這樣他就能重新振作起來了。”

世民側目,以前怎麼沒看出來,房玄齡還這樣善解人意,說起話來,很能慰藉人心。

要是早看出來這一點,還不如讓他去伴著承乾就是了。

“你的意思是說,承乾還能變好?”

李世民的眼神,帶著幾許懷疑,幾許期待,同為父親的房玄齡,完全可以理解他此刻的心情。

每每面對他那個糟心的兒子房遺愛,他又何嘗不是抱著這樣的心呢?

恨他的頑劣,又總是對他抱著希望。

現在看來,相比無藥可救的太子,他那個傻兒子,竟然還有幾分可愛,真是對比出真知啊。

“那是當然,太子殿下需要的是時間還有安靜,身為太子,周圍時時簇擁的都是阿諛奉承之輩,太子年紀尚小,又是養在深宮,更欠缺識人的能力,現在正是個好機會。”

李世民沒說話,但目光還是停留在玄齡身上的,玄齡揣度片刻,接著說道:“太子已經遣散了周圍的小廝奴婢,只留了幾個跟了他好多年的方便伺候著。”

“太子本性純良,又聰慧,只要是能給他個清靜,老臣想來,他是可以自己想通的。”

眼前的房玄齡,是自己目前最信任的人,李世民凝視著他,而房玄齡也在回望著他,那目光充滿著真誠,充滿著熱切。

兩人相識以來,房玄齡就從來都沒有變過脾氣,總是那樣殷勤的為他人著想,在紛亂的局面之中,捋清線索,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案。

沒有一片赤誠是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的,他輕輕頷首,算是認同了他的想法。

是啊!

現在也還不是時候,再給承乾一次機會也未嘗不可。

然而,現在他還不打算馬上就把他放出來,這麼多年以來,承乾這個儲君做的實在是太理所應當了,這樣的順當,讓他都失去了危機感。

讓他認為,不論是做好還是做壞,這皇帝的寶座,都一定是他的,這樣他還怎樣成長?

遙想當年,自己謀奪大位的時候,是怎樣的殫精竭慮,運籌帷幄,每天每夜心裡想的都是如何能在劣勢之下贏得大位,那樣的輾轉反側,承乾不說是經歷過,估計連想也沒想過。

不能讓他再這樣渾渾噩噩下去了,世民相信,只有遭遇困難,才能真正看出一個人的能力資質,更重要的還有本性。

玄齡說的沒錯,承乾這個孩子,自從當上了太子,就被保護的太好了,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還一下子就走到了高位,幾乎沒有費吹灰之力,這樣的孩子,哪能體會到求而不得的痛苦?

哪能因為自己的不成器而內疚愧悔?

他琢磨著,除了幽禁之外,他還要再給承乾一些教訓,讓他好好反省自己。

一邊是李世民絞盡腦汁的在想著給親兒子挖坑,一邊是房玄齡揣著袖子,不停想著退路。

眼神不時飄到李世民的身上,見他陷入了深思,房玄齡倒是松了口氣,心中默唸,不要注意我,快放我回家。

身為近臣的悲哀有的時候就在這裡,你距離皇帝越近,皇帝向你傾訴的就越多。

時間久了,界限就開始模糊。

尤其是今天的話題,實在是太敏感了,正是屬於在界線上游走的。

太子成不成才,能不能堪當重任,這既是朝政,又是天子的家事。玄齡輔佐李世民也十幾年了,自詡經驗豐富,應對靈活,幾乎已經是可以宣佈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面對這樣的話題,依然還是感到很頭疼。

若是能躲避的話,玄齡真的是不想談論這個話題,李承乾是什麼狀態,李世民心裡明鏡一般。

以他的聰明睿智,還能看不出李承乾還能不能成大器?

然而,就是在這種你懂我也懂的氛圍之下,李世民還依然要把這些家事擺到明面上,讓房玄齡他們來評判。

這事你能怎麼去評判?

就算是玄齡這般親近的,強幹的大臣也是不知所措。

說的輕了,就像剛才,李世民還在氣頭上,你卻和他說什麼李承乾只是個孩子,往後還大有作為。世民不但不感激你還會埋怨你不說實話,是耍心眼,故意欺瞞他。

可說的重了,到底人家是父子,他們這些大臣就是再相親相愛互相扶持也終究是外人。

你在這裡義憤填膺,說承乾無能,李泰狡猾,世民在氣頭上的時候,可能還會和你一起去罵他。

可轉過頭來呢?

不用懷疑,就算是李世民這樣的明君聖主,也沒辦法在親情問題上保持完全的公正客觀。

等過一段時間,他的氣也消了,李承乾呢,好好的把他那條招搖的尾巴藏好,他們就又會和好如初。

而當時怒罵親兒子無能的這些大臣,還能有好果子吃嗎?

縱觀歷史,前朝時候,不是沒有這樣一腔熱血的傻瓜蛋,自以為是為了江山社稷,行的正坐得端,可說到底還是在被當槍使。

下場沒有一個是好的,玄齡縱橫朝堂二十載,最擅長的就是謀略,怎能看不出,所以,每每面對這種問題,他都是提起百倍的精神,小心作答,生怕答錯一個字。

饒是如此,還經常說錯話,讓他冷汗直冒。

歸根到底,今天又遇上這種糟心事,都是蕭瑀的鍋。

這個老頭子,這一卷的謄錄早就已經做好了,可他呢,卻託稱自己年歲大了,陰天腿疼,死活也不肯進宮。

終於成功的把鍋扔給了玄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