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貞觀小財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四十三章 齊王當去封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四十三章 齊王當去封地

李世民感今懷古之中,魏徵的腳步近了。

他站在殿門前,並沒有馬上進去,望著巍峨的重簷頂,他深深的嘆了口氣。

挑戰不能為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

雖然人人都勸他,不要在這個時候挑起這個話題,但他還是要按照自己的方法辦事。

那日他出席聚會,原本是期望能夠幾位老臣聯名上奏,加大力度。卻沒成想,幾乎沒有一個人支援他。

既是如此,他也不介意自己上奏。

反正,這樣的事情,他以前也做過不少,李世民的雷霆之怒,他已經捱過多次。

暴風雨再多來一次,也不會把他怎麼樣。

總而言之,問心無愧就是了。

“陛下。”

李世民的臉色並不好看,魏徵一進門就看出來了,不過,他還是邁著大步走上前去。

他魏徵這一輩子,就不知道什麼是怕!

要不然,也不會頂著壓力也要寫這樣不得人心的奏疏了。

“愛卿,這是你的奏疏吧,到底是什麼意思,說清楚!”李世民聲音很洪亮,卻並沒有把奏疏扔到地上。

他面對的可是魏徵,就算是討厭,也要給他幾分顏面。

徐良把奏疏遞給魏徵,其實,這原本也是個多餘的動作,若是魏徵不敢承認,他又為何要寫?

“啟稟陛下,確實是老臣寫的,其中的內容,字字句句都是真實的。”李世民揮揮手,魏徵就走到了他的身邊。

這樣的老臣,也不必太過拘泥,世民賜了座,雙方的地位還是比較平等的。

一直窺探著情況的徐良也松了口氣,還知道賜座,那就說明,一切還沒有到最壞的程度。

現在就祈禱老魏能稍微收斂些,說話有一點藝術感,千萬不要能說的? 不能說的,一股腦的往外扔。

當然了,相識多年,徐良對這一點還真是沒有把握。

魏徵這個人? 辦什麼事情,確實是不太會看眼色的。

“你可有證據?”

“證據當然是有的,禮部尚書近來頻頻造訪齊王府? 煽風點火,這就是證據。”

“齊王已經不算年幼,經常聽到他的煽惑? 難免無法保持冷靜。微臣認為? 陛下應當早做決斷。”魏徵表情嚴肅? 鄭重其事的說出這番話。

“做什麼決斷?”

“朕倒是要聽聽鄭國公的想法。”李世民忽然冷了臉,很明顯? 他又開始生氣了。

這也是難免的? 此刻的他,是接連放逐了兩個皇子的皇帝? 對於他來說,所謂的決斷? 其方法或許也是大同小異的。

雖然他早就立定了志願? 要幫助李治把障礙全都清掃乾淨? 可這並不等於他要把所有的皇子都剷除。

他們一個兩個的這個時候跳出來說這樣的話? 其目的不就是想讓他把佑兒也處置了嗎!

別以為他看不出來!

都是老套路了!

魏徵面對皇帝陛下的惱怒,沒有任何反應,他都習慣了,只要一說正經事,李世民總是用這副臉孔對待他。

平時聚會宴飲的時候,都還好好的,唯是討論朝政的時候,大約都是這樣。

魏徵有的時候也懷疑,是不是他的方法有問題,明明是同樣的建議,別人說出來,比如房玄齡,李世民總是笑呵呵的接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一到他這裡,馬上就怒目相視,雖然最後不論接受與否,李世民都不會給他難堪。

但是,魏徵有的時候也感覺,總是這樣,心裡確實有點不痛快。

“陛下,老臣的意思,一則是,應該早立太子,此前,因為太子紛爭,鬧的朝野上下很是不安。”

“如今,既然陛下心意已定,為何不早下旨意,這樣也可以安定朝臣們的心意。”

“再者,太子乃國之儲君,也是朝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承擔許多職務,總是空缺,就代表著原本應當是太子承擔的責任,沒有落實。”

“這對朝政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李世民靜靜聆聽,有一就有二,這裡說的是太子的問題,接下來就要說齊王的問題了。

魏徵吞了口唾水,又道:“或者,還有一種選擇。”

來了!

李世民支起身子,做好了準備。

只要他想為難佑兒,他就要出招了!

“齊王也到了該就藩的年紀了,一直留在都城,才讓他覺得自己也是很有希望的。”

“存著某種幻想,若是陛下認為在太子這個問題上不會考慮齊王,那還不如讓他早早的到封地去。”

“齊州條件很好,百姓富足,物產豐富,齊王的個性,本就是粗狂不受控的,還不如早日到封地去,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總比在都城裡受約束要痛快一些。”

出藩?

原來,魏徵說的解決辦法就是這個。

其實,魏徵心裡早就是這樣想的,李佑都多大了,早就是應該就藩的年紀。

若不是李世民偏寵孩子,怎麼會在都城磨蹭這麼長時間。

說實在的,不管是李泰還是李佑,在魏徵看來,都不是什麼有大志向,大出息的人。

如果有身為皇子的責任感,早就應該去封地,鎮守一方了。

要不然,到戰場上去,建立功業,為鞏固大唐做貢獻。

可他們呢?

一個兩個的,全都擠在都城裡,該走的,一個都不走,就算是到了出藩的年紀也找各種理由死活也不肯離開。

他們的皇帝爹爹,在他們這般年紀的時候,早就已經跨馬揚鞭,四處征戰了。

就他們這般嬌慣自己,真的能夠繼承大統嗎?

魏徵知道,這並不是他可以插手的事情,可他還是忍不住要擔心,他們為大唐殫精竭慮,也不僅僅是為了李世民個人,同樣是為了在大唐治下的萬千百姓。

所以,在魏徵看來,或許,出藩倒是保全李佑的一個好辦法。雖然,以他的才智頭腦,就算是到了封地也不見得就停止作妖,說不定鬧騰得更厲害了。

可那樣畢竟不會危害到朝廷,也不見得能成氣候。若是放任他在都城胡作非為,說不定就真的會鬧的誰都收不了場了。

只是不知道,李世民他舍不捨得。

其實,若不是李世民臨時改主意,他根本就不會張這個口。

上一次,長孫無憲事件的時候,李世民氣急了,是想送李佑就藩的。如果那個時候,李佑走了,就沒有後面的這些麻煩事了。

誰知,旨意都已經說出口了,沒過幾天,他又反悔了。把李佑這個禍害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