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憶昔大唐貞觀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四章 消失的唐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三十四章 消失的唐人

紫宸殿中,李世民一臉凝重之色,“諸君可知,那高句麗破城擄人究竟為何?”

李孝恭道:“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好定奪,如今更重要的是起兵!”

“陛下,臣附議!”

“陛下,臣附議!”

軍方大佬,自然不可能畏戰,只有戰場才是他們最終的歸宿!

李世民冷笑道:“朕自不會繞過淵蓋蘇文,但朕想知道,他把朕的百姓擄去了何處!”

眾人面面相窺,哪裡能搞清楚高句麗作何打算。

李世民之所以這麼問,是他覺得,這其中應該有什麼蹊蹺。

“鈺兒,你可有什麼想法?”

見李世民點名自己,李方晨不好繼續裝聾作啞,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奴!”

“奴?”

“兒臣只覺得,高句麗如此膽大妄為,不惜冒著觸犯大唐的危險,也要派人進攻營州,定是與奴隸脫不得干係!”

“仔細講講!”

“是,父皇和各位朝中重臣,想來不會不知道,高句麗早已掌握火炮製法吧?”

房玄齡立刻猜到了一部分內容,“難道說,高句麗用奴挖礦煉火藥?”

長孫無忌卻搖頭道:“說不通,有新羅百濟在前,還有室韋和倭國在後,這其中人口何其多也,高句麗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胃口?”

李方晨反問道:“若是奴兵呢?”

後世的人肉炸彈,李方晨可是見識過的。

這麼多年過去,誰知道高句麗有沒有藉著火炮之力,研發出地雷、巨炮以及手雷?

當初某德可以借一國之力掀起世界大戰,一國交戰多國,甚至多勝少敗。除了國內力量的高度集中之外,更讓人畏懼的便是他們的集體思想。

如果高句麗掌握了洗腦之法呢?

李方晨還有一種猜想,奴兵敢死隊,只要有兩三個高句麗人在隊中威嚇,就足以讓那些被他們擄來的奴兵,變成一支勉強可以稱得上戰力的隊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大唐也有輔兵,同樣是奴兵,作戰時衝在最前方。

雖然近面交戰一觸即潰,可對方掌控著火炮。

只要遠處不斷放炮,奴不會因此身死,也就少去了對待死亡時的恐懼和掙扎。

為了免受皮肉之刑乖乖聽話,最後變做有生力量,並不算困難。

還有一段李方晨不願提及的歷史,曾幾何時,華夏不也如此?

抗日戰爭,死了多少華夏兒女?

而那該死的倭國,死傷還不到華人的十分之一!

借蠻以治蠻,收奸以愚民。

看樣子,高句麗已經徹底走在了大唐的前面。

李方晨心中不甘,他本以為他的到來,只會讓大唐越來越強盛。

可沒了對手的大唐,卻忘記了他們因何以強大。

這麼多年過去,工部火藥坊一成不變,似乎在他們認知中,火炮就是天底下最厲害的遠端武器,再沒有任何提升的必要!

大唐有地雷嗎?

有,但是用不上!

因為周邊小國,根本不敢輕易觸犯唐威,更多時候,火炮和地雷成了一種權勢的象徵。

“殿下的意思是,擄去的唐人,會被他們逼著回攻大唐?”

“為何不能?”

幾百年前,華夏就有人想出了這種辦法。

以百姓攻城,軍隊混在百姓中間,面對手無寸鐵的百姓,敵方守將又怎會忍下心?

兩軍交戰,以百姓禦敵更是常見。

只不過發展到如今,大家都不喜歡拿弱者當擋箭牌。

可高句麗可不屬於華夏,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和國家。

對於大唐,這些敗壞名聲的法子,他們用起來可沒有絲毫愧意!

“令幽州守將守將李瑊,統兵一萬,駐守平州、幽州等地。李孝恭!”

李孝恭道:“臣在!”

“朕允你三萬大軍,三日後出征,你可敢立下軍令狀!”

李孝恭道:“必讓高句麗跪地乞降,揚我大唐風威!”

“承乾、承鈺留下,其餘人散去吧!”

“是,臣等告退!”

自己和太子哥留在了宮中,也不知父皇究竟是何打算。

李方晨猜不到,只好等著李世民的安排。

“乾兒,鈺兒,你們覺得,朕該如何決斷?”

沒想到的是,在其他人走後,李世民口出驚人之語。

李方晨驚起一身冷汗,急忙道:“兒臣不知,兒臣告退!”

說罷轉身就要離開,李世民這話中含義,他根本無法想象。

他連王爵都不想當,李世民竟然問他為帝者,該如何決斷?

不是李方晨小心,而是他不得不小心!

“回來!朕還能吃了你不成?”

“父皇?”

李世民道:“李孝恭此去,有敗無勝,朕要掛帥親征,這長安的事情,自然要交到你們兄弟二人手中。”

李承乾不解道:“父皇何意漲他人志氣?”

李世民看向李方晨,“朕該早些聽你的。”

李方晨擺手,“我也只是信口開河而已,只是父皇如何斷定,李孝恭會敗?”

李世民鎖眉道:“高句麗以戰養戰,如今大唐多年未戰,如何能是敵手?只希望李孝恭不會敗的太快!”

看樣子,想法與李方晨不謀而合。

李方晨不解道:“父皇您明知高句麗此意,為何當初?”

“因為朕和大唐,需要一個敵手!突厥沒了,大唐變了。若無人為敵,大唐亡國只在朝夕!”

無有外敵,必有內患。

這一代皇子們,有李承乾和李方晨兩人壓著,或許沒什麼問題,可下一代呢?

別看平日裡李世民不顯山不露水,那只是因為朝中政務已經牽扯了他太多的精神,遇到大問題時,他遠比其他人看的清楚,更看得遠!

三萬大軍,從十六衛徵集,臨行之前,一個老熟人也被李方晨派到了李孝恭身邊。

“秦王帳下十一,見過河間郡王!”

“可是秦王殿下擔心我安危不成?”見李方晨將自己親信拍到自己身邊,李孝恭忍不住好奇。

“殿下需要河間郡王和屬下一起活著回到長安!”

李孝恭沉默了許久,點頭道:“本王身邊缺一個幕僚,這位置不會讓你這國侯難堪吧?”

十一笑道:“郡王說笑了,殿下之令,十一又豈會反對?”

“走了,再回來時,記著帶上本王的屍骨!”

外人面前,李孝恭和李世民都是信心十足。

實際上他們心中很清楚,這一戰才剛剛開始。

李孝恭此去,難勝易敗。

可他必須在敗訊傳回京都後,陛下新派的援軍趕來之前,將高句麗堵在國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