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茁壯的草根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五章 破爛傢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五章 破爛傢俱

鵝關村修路沒錢,付為政為此顏面掃地,面對寧向東的無償資助,更是無法接受,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為此,他想到了一個以物換物的法子。

看到寧向東不解的樣子,付為政解釋道:“村裡家家戶戶沒什麼值錢的東西,就是這些老破傢俱,”說著他拍了拍剛才坐的那把椅子:“用這些老木頭換廢鋼渣,價值估計差不多,只是還有車錢運費啥的不好算了,等將來條件允許,村裡再想辦法做一些補償吧……”

付為政遺憾的說完,使勁看著寧向東,這樣的以物換物,在他心裡依然深感愧疚,覺得很對不起眼前這位一心為了鵝關村的年輕人。

寧向東卻完全沒有留意付為政的目光,他已經被眼前這把椅子徹底吸引住了。

椅子是一把上了年紀的椅子,每一處都有渾厚的包漿。

整體型制是把圈椅,背板狹長聳立,正中雕著一隻團鶴,頂部向兩邊分別各延伸出一根長條,很像宋朝文官的帽翅。

寧向東心裡悠悠的嘆了口氣,這種款制,正是明初最流行的官帽椅。

他暗中看了付為政一眼,這位老倌祖上必定身居官位,但不知道能配得上鶴形是什麼品階。

寧向東只是粗略的瞭解明制官位都以飛禽走獸來代表品級,獸類代表武將,鳥類代表文官,鶴的地位是否尊崇就不清楚了。

所以,後世有人嘲笑明朝的朱家天下是禽獸當道。

見寧向東搬著椅子翻過來調過去的看,付為政心中暗喜,東西雖然老舊,難得小寧喜歡,有道是貨賣識家,自己這個以物換物的提議算是說對了。

付為政想到做到,第二天就把全村人集中到城隍廟前的廣場上。

“我剛當生產隊長的時候,才二十二歲,是接長河老伯他父親的班……”

人群中的聶長河聽到點他的名,驕傲的揚揚頭,停止了對大冷天村裡人受冷挨凍,在露天開大會的咒罵。

“那時候,俊花奶奶才是村花,還沒輪到俊花……”

“老不要臉……”俊花奶奶在人群中老臉一紅,笑罵了一句。

“時間過得真快啊,一轉眼我兒子都在外地成家就業,最小的女兒也快要上高中了……”付為政家一共養育了五個孩子,在村裡只能算中等水平,鵝關村最厲害的一家有十三個女兒一個兒子,村子裡交通不便,晚上也沒什麼娛樂,夫妻倆到了夜裡除了談人生,就是談生人,每家啪啪出的孩子最少也有三個。

寧向東剛來村裡瞭解到這個現狀後,不由慶幸父母的業餘愛好不是造人,不然他下邊也得多幾個弟妹出來。

“一代一代的孩子們都長大了,可咱們村依然一副舊模樣,除了更破敗以外……”

“我記得,老隊長臨終前,最大的心願就是想去北京看看,可他老人家當時臥床不起,怎麼去?沒有路,好人出去一趟都不容易啊!”

付為政掃視著大夥兒,男人們都跟他一個打扮,一人裹著一件老羊皮襖,女人們穿著臃腫的大棉衣,稍微講究點的頭上還包著一條圍巾。

那種圍巾又厚又重,有的邊上還點綴著流蘇,寧向東剛來村裡時,去一個村民家吃飯,誤以為是桌布,熱心的幫忙鋪在桌子上,鬧了個大笑話。

“因為沒路,所以沒有拖拉機,咱們村是少有的種田靠人工的村,因為事事都靠人力,咱村窮的連牛都養不起,前些年的糧食人都不夠吃,更別說喂牲口了……”

“就是種田,種的那叫啥糧食啊,連個細糧也沒有,包餃子只好拿土豆粉當麵皮,裡麵包土豆泥,哄娃說那叫水晶餃……”

付為政把大會開成了憶苦會,人群中的婦女開始抹眼角。

“現在寧娃子來了,說咱村守著寶山,捧著金碗卻吃不上飯,人家不愧是省城來的娃,眼光毒球的很,要想挖了窮根子,就得修路,把咱山裡的寶貝賣出去才行……”

“我年前請示了鎮上,鎮上也同意修路,可同意歸同意,財政上沒錢支援,那咋辦,這路還能不修了?”

“現在人家寧娃子想辦法,從城裡調來修路的材料,是真把咱村當成了自己的家,咱們是窮,可窮人也得有個窮志氣,佔人家小小娃子的便宜,對不起先人哩!”

“我跟寧娃子說了,就拿家裡的舊家具跟人家換修路的材料,我帶頭,把這張椅子捐出去!”

說著付為政站把一直放在身邊的椅子拉過來:“你們看看,把家裡的啥東西也拿出來吧!”

村民們聽到這裡,明白了今天召集開會的意思了,一看只需要把家裡這些舊家具拿出來就行,很多人都怦然心動,說實話這些東西早就不想用了,分量重佔地方,樣式還落後,鎮上家具廠生產的都比這些時髦一百倍。

不過另一些人還是猶豫不決,家裡的桌子凳子還一直在用,捐出去就得買新的,買新的就得花錢,實在是心不甘情不願。

“就這些破木頭板子,陳村鎮那些收破爛兒的一件最多給五塊錢,人家還不一定願意進山里拉!”

俊花奶奶忽然站出來說話了,曹二愣為了幫她家找羊,進山摔成了終身殘疾,成了老太太心裡永遠的痛,她是全村最堅決擁護修路的人:“人心都是肉長的啊鄉親們!要我說不能拿這些破木頭傢俱糊弄人家寧娃子,怎麼也得拿點值錢東西!”

俊花奶奶實在看不下去,把家裡的紅燈牌電子管收音機拿了出來,這種收音機開啟後需要預熱,機身前面有個小窗,可以看到裡面的電子管逐漸變紅,然後聲音才會傳出來。

寧向東堅持不要,老太太堅決不肯,最終還是把收音機捐了出去,留下了家裡那兩把兀凳。

其他村民看在眼裡,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想把家裡值錢的電器捐出去,卻被其他親人死死拽住,最終也只好把老木頭傢俱做了捐獻登記。

付為政看到一些村民還是不太情願,丟擲了最後的殺手鐧:“你們知道人家小寧墊付了多少錢嗎?八千塊,整整八千塊錢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八千塊錢對那個時代的村裡人來說無異於一筆鉅款,所有人都震驚了。

那些尚自猶豫不決的人,在身邊已經登記捐傢俱的鄉親們瞪視下,再也沒有堅持的理由,紛紛到付為政身邊簽字做了登記。

至此,鵝關村村民家裡那些從明朝時期,祖上跟隨潘郎掙得的傢俬,為了修路全都當做破爛給了寧向東。

所有人都暗自欣喜,完全沒有傷及家庭基礎,就辦妥了修路的百年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