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夢幻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九章 被撕逼(1/6)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六十九章 被撕逼(1/6)

微博這個東西最要緊的是媒體屬性,從這個角度講,搜狐、騰訊、網易都比不上渣浪!

渣浪從誕生之日開始,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大眾媒體;

拼的也是相同的能力,那就是熱點覆蓋。

渣浪微博是一個披著“社交媒體”“信息流媒體”外衣的入口網站,只是比當年的入口網站更直接:繞過了傳統媒體,讓當事人和自媒體直接爆料。

也就是微博運營的關鍵:以大V為主!

這個有利有弊,他們過強的話語權實質上強化了渣浪微博的社交媒體屬性,阻礙了其向平臺的演變…

而且對很多普通用戶而言,看微博很重要,發微博就無所謂了…

長此以往,誰還管你微博…

後來嘛,微博主打明星、娛樂、熱度,開設各種明星榜單…

逐漸飯圈化…

好,收。

渣浪是三月份邀請沈夢溪開的微博,他也同意了…

但現在微博還沒公測,也沒啥內容,除了各種公知散播各種言論…

沈夢溪偶爾上去發個雞湯之類的,當成朋友圈——他的關注數量只有20萬,已經是大V了!

這是大前提…

為什麼說這個,因為關注數量少的時候,可以說一些心裡話!

比方說,他在《彩票》上映前發的微博:

“《瘋狂的彩票》,不算一部佳作,楊青導演在北京蹉跎七八年,還被某劇組騙著寫了劇本大綱、人物設定,完事了,被一腳踹開;心灰意冷,回了重慶,剛好《瘋狂的石頭》風靡市場,他就決定寫一個娛樂性更足一點,投資少一點的本子,最開始這個本子叫《超市24小時》…”

“我還挺喜歡楊青的,所以找了幾個人幫著把劇本重新梳理了一遍,又找了寧昊監製…”

“新導演,尤其是有意做商業片的青年導演都很寶貴,還是希望大家能去影院看看《彩票》,看完之後,罵也好、誇也罷,我想楊青都接受…”

很情真意切!

他情真意切,不代表對手願意放過他…

尤其是首周票房出爐後!

……

4月28號,《瘋狂的彩票》上映武五天,首周票房6800萬…

這個蠻正常。

畢竟打著‘瘋狂的’旗號…

《南京南京》上映5天,取得6500萬票房,周票房亞軍…

跟路導演還有投資方的狂喜不同,《彩票》的發行方發了條物料,然後韓更、楊小蜜繼續跑路演…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楊青在接受採訪那個的時候表示:“這個票房成績本來就是預期之內的…”

“否則,也不會算在‘瘋狂的’系列…”

“喜劇片本來就很容易被觀眾喜歡…”

“《南京》…還沒看,不過我們都希望這部電影大賣,否則,以後就不會有導演敢碰這個題材了!”

瞧瞧楊青是怎麼回答的…

不卑不亢!

既沒有拿了票房冠軍的喜悅,順便還對挺了一把《南京》…

可惜,對方還不會這麼領情!

《南京!南京!》繼續宣傳,路導演那是大導演,怎麼可能跑路演?

接受專訪才是他這樣咖位的導演應該做的,他來到了渣浪直播間,接受專訪:

“目前影片頻頻被指涉嫌拿慰安婦來炒作,您怎麼看?

路導演:“如果是真的去看了電影的人不會這麼去想,我也沒有刻意製造這個(話題)。其實我不太在乎外界怎麼評論,我只在意觀眾看完電影說什麼。也許是有人刻意在製造這些話題,不過目前每天都有幾十萬的觀眾在支援這個電影,他們的態度肯定是真實的,這些傳聞也沒多大意義。

“影片中,日本兵角川的設定讓很多人都覺得有美化侵略者的嫌疑,這些爭議您知道嗎?”

“我覺得,一部電影不光是自己人看,而是給世界的。我這樣做可能有點大膽,但我覺得只能認同日苯人也是有七情六慾的時候,這些歷史才有可能被還原,要麼就會失實。”

“…最近有一部《瘋狂的彩票》,你知道嗎?”

“知道!”

“它的票房很高,超過《南京》…”

“我覺得這兩部電影沒什麼可比的吧,一部娛樂片而已!缺乏深度,沒什麼思想性…”

他的本意是什麼,誰也不知道,可能就是單純不喜歡這種型別的片子,覺得沒有深度,沒有哲思啥的…

畢竟人家的自我定位,從來都是要走大師方向的藝術導演。

喜歡史詩感、時代感與儀式感,喜歡人性深度,喜歡那些宏大命題和詞彙。

可他又不是凱哥導演…

他這種就是典型的心比天高的酸腐文人樣,覺得自己就是對的,反對他的都是潑髒水!

本來媒體採訪而已,最多也就在渣浪刊登一下…

就算有爭議,那也只是路導演碰瓷《瘋狂的彩票》…

然後《看電影》雜誌最新一期上市了,裡面完整的引用了沈夢溪的原話

‘我不太喜歡路導演,他算是我的學長,我們學校的老師對他的評價就倆字:裝逼!’

還有‘我們的路導演站在日苯人的角度去拍清華日軍的內心良知…這是很壞的立足點!又蠢又壞!’

路導演惱了!

額…其實不是因為《看電影》,而是另外一條新聞:

江湖上早已盛傳,路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尋槍》抄襲了已故的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野狼犬》;第二部作品《可可西裡》抄襲了一個無名導演劉宇軍的紀錄片《我和藏羚羊——冰河在這裡流過》,因此那個導演還曾把路導演告上法庭。

再結合《看電影》,沈夢溪對路導演的評價‘裝逼’…

兩條新聞加一起,立刻給人一種真實感!

很多網友在網上發帖,大意是‘原來《南京》才是路導演的處女作,怪不得拍的這麼零碎,邏輯感這麼差,可以理解了!’

甚至還有沈夢溪的粉絲跑去路導演的微博下方發了《我和藏羚羊》、《野狼犬》的連結…

順便口吐芬芳一番…

“有些導演是自然生長,有些則是踩在別人肩膀上成功起來的人,他的導演生涯其實就是一種注射了人工激素和催生劑的非自然成長狀態。”

你看看,這罵人罵的,既有諷刺意味,而且不帶一個髒字!

哪像現在的微博,動不動就‘nmsl’、‘傻逼,滾!’…

路導演怒了,發了一條長微博,各種訴說自己的委屈:“中國人在整個70年的歷史遺留中,在南京這段歷史上,其實是缺席的。這段歷史是被我們“遮蔽”的,是挺可悲的一件事兒。”

“我做了,花了整整四年!我不是在炫耀苦難,不是為了陳列苦難,而是想把整個歷史真實的東西還原出來。”

“我最後就想說一句:中國出一個好導演不容易,不要去毀他了;中國出一部好電影也不容易,也不要毀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