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音樂系導演最新章節列表 > 389.小專案的爆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89.小專案的爆發

“給我來一套豪華套裝!”林瑤瑤是不差錢的主,立刻要了一套豪華套裝。

買完之後,林瑤瑤,迫不及待地拆開來,裡面果然有全套的傀儡人偶,和普通的人偶周邊產品不同的是,這是提線木偶。

林瑤瑤忍不住試了試,雖然能操縱,但是卻顯得有些蹩腳,不過卻依然讓她喜笑顏開。

“真好玩!咱們去買票吧,就看這個《牽絲戲》!”林瑤瑤說道。

“好吧!”慕南自然不會反對。

而且他也聽說過這部電影,聽朋友說,裡面顏靈萱可是又大尺度的表演,作為一個男銀,在女朋友面前,他肯定不會承認,他是衝著這個去的。

《牽絲戲》週一工作日,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票房大幅度下跌,但是當天報收3600萬,跌幅低於50%,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之後的三個工作日,再收1億票房,上映滿一週,總票房高達3.6億!

不過,這樣的票房走勢,想要破10億票房還是很有難度的,但是,卻也足夠華新和王逸凡喜笑顏開了。

特別是周邊的銷量,給了他們一個驚喜。

“真沒想到啊!”林滬生看著報表一臉喜色地道。

“是啊,沒想到,竟然連周邊也能有如此高的銷量。”陳漢明也是一臉驚歎。

華國的電影大多數的收益都是來自票房分成,周邊方面,除非是動畫電影,否則的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這一次《牽絲戲》卻是給了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一週銷量過兩千萬,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林滬生說道。

雖然兩千萬銷量其實對於票房來說,真的不多,但是要知道,周邊的銷量,哪怕是除掉成本和渠道費用,至少也有近半的收益,而關鍵是,這是額外的收入。

王逸凡卻是覺得這很正常。

“其實我覺得這並不算什麼,你們沒有注意到,早前的時候,網路電商,假貨橫行,可是現在,人們的消費觀念改變了,不再追求的是價廉,而是物美,很多人甚至看到一些便宜貨,都會遲疑,會疑惑這是不是正品,而不是像早前那樣,喜歡買盜版。”

“我查了一下,現在網路上銷售盜版產品的店鋪雖然還有不少,但是正版的周邊產品的銷量,卻是一直在增長的。《牽絲戲》因為本身電影不是全年齡段的,所以周邊產品本身也比較少,所以,這個銷量,其實真的不算什麼。”

“其實看看近幾年來,那些動畫製作公司就知道了,早幾年動漫公司製作出來一些動漫劇集,賣又賣不了高價,品牌授權同樣的沒有什麼價值,可是這幾年,甚至有動漫公司能夠上市了,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品牌開始值錢了,很多實體店,網店,開始售賣的也是正版商品。薄利多銷的時代在這個行業已經過去了。”

王逸凡說的是事實,這個世界,雖然比較重視智慧財產權,但是實際上很多時候,盜版依然難以禁絕,但是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上升,經濟水平的上升,消費的理念也開始從早前的追求廉價,變成了開始追求質量。

而且盜版其實也是需要成本的,華國的經濟水平上漲,人工成本也在上漲,自然而然地,那些盜版的成本也在上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一個正品賣50塊的話,那麼盜版賣多少?

通常至少要賣20多塊才有利潤,而且,利潤很低,不說大眾願不願意買,就說商家,首先肯定就不會那麼喜歡盜版商品了。

因為利潤低,哪怕是薄利多銷,也要真的能多銷才行,而且賣盜版,對於很多商家來說,本身也是有風險的事情。

所以,這幾年,周邊商品的銷售,正版的佔比一直都在上漲。

比如電影。

雖然還是有盜版電影,但是卻幾乎找不到那種可以線上觀看的槍版,有也是需要去下載了才能看的。

不要小看這一點,其實大多數人都是比較懶的,也比較小白的,如果直接就能看,那麼他們當然願意,可是如果需要下載,而且很多時候,輿論混雜,魚目混珠,下載之後,卻發現居然是假的。

再加上國內的電影行業從業者,和網際網路的一些下載平臺,也達成了一些潛規則的協議,那就是,他們會放出高畫質版本,但是卻有一個時間。

第二個週末《牽絲戲》同比上周末,跌幅近40%,三天報收1.4億。

《牽絲戲》的總票房越過了5億!

雖然十億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最終的票房落點至少有7億。

而周邊方面的銷量,卻是非常喜人,在第一周銷量近兩千萬之後,第二周,銷量再次漲了不少,因為網路渠道開始售賣,第二周銷量高達3600萬!

而網路渠道奉獻了超過一半的銷售額,關鍵是,網路渠道的銷售,分成更高。

徐蒼算是松了口氣!起碼,《牽絲戲》單純的靠票房回本已經不成問題,而其他的就都是利潤了。

這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之後,《狙擊電話亭》這部小成本電影上映,也獲得了不俗的口碑,票房也非常不錯。

八月底上映,到九月底,上映28天,《狙擊電話亭》票房4600萬,雖然這樣的票房很難和《牽絲戲》相比,但是投資回報率卻比《牽絲戲》還要高不少,關鍵是,這類的電影,製作週期真的太短了。

事實上,早就有巨頭公司注意到了,之前的《127小時》,之後的《狙擊電話亭》,都是五千萬的水準的票房,這個票房看起來不明顯,但是問題在於,這類的電影,不需要大明星坐鎮,導演也是新人導演,成本更是低的可憐,可是兩部加起來,卻至少給投資方帶來超過5000萬的收益。

最重要的是,周期短!操作難度低,卻能培養人才。

蘇真,竇青樂兩人,之前誰知道他們?雖然說哪怕是拍了這兩部電影,他們的名氣依然不大,但是這樣的人多了,那麼誰敢說他們之中不會出現下一個王逸凡?

所以,時代光影這邊,盛唐九州這邊,也都紛紛開始商討,類似的專案計劃。

當然了,他們也不是傻子,真覺得,隨便小成本電影就能夠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