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征服美職籃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五十六章 美國颶風 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五十六章 美國颶風 下

所以,很多人感慨,科比案比起當年的辛普案足可相提並論甚至更為轟動。

之所以科比案引起美國社會的轟動不僅因為科比是一位國際體育巨星還有特殊的背景在內,辛普森案涉及的是黑人運動員謀殺白人,而科比同樣是一位黑人,他涉嫌強姦的也是一位白人,而且是一位年輕貌美、只有19歲的女孩比之oj案更有情節和趣味。比起泰森案,科比案更讓人富有懸疑性。

儘管向特立獨行的達拉斯小牛老闆庫班,認為科比案有助於增加nba的度是一個大好事,但nba球員一再作奸犯科,讓人越來越懷疑這是一個墮落的天堂。

體育經紀人施查費在他位於切裡河附近的辦公室裡四處打量他會向來客驕傲地指著牆上掛的數十幅職業運動員的照片,說都是他的客戶。施查費還會告訴你,這是nh的哪位明星,那是nf哪支球隊的當家花旦。

但讓人奇怪的是他代理的美國幾大職業體育聯盟客戶中,惟獨缺乏財大氣粗的nba球員。但是,施查費並不覺得可惜,他解釋說因為nba的球員難伺候,很早的時候就被金錢和名氣所腐蝕,所以他從來都拒絕為nba球員擔當經紀人。

這樣的現象時間一長,球員們就以為自己無所不能,透過金錢和名氣能夠擺平一切,於是有時候他們就不惜走上違法的道路。按照全國反對運動員暴力侵犯組織創建人卡西羅特蒙特的觀點,球員們有時候會強迫並不願意和他們做愛的女人,而且會認為不會招致牢獄之災。“但是看看現在的科比,他就遇上了很大的麻煩,他被那些錯誤的想法害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前面提到的經紀人施查費在分析nba球員容易變壞的原因時,認為是被他們周圍的環境寵壞了。

“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野心膨脹。1213歲的時候就被帶到訓練營,得到免費的鞋子得到的都是讚美。”施查費認為籃球運動員這種過早就得到過度的注意力通常會使他們自己認為不會做出任何錯事無論他們幹的是什麼。更糟糕的是球隊也不願意對這些球員嚴格管理。

“道理很簡單現在很多球隊的最大目標就是讓球員一直感覺幸福。如果你不這樣做,把他惹毛了,他就會說,我不會為你打球了。他就會在合同終止的時候,去別的球隊,如果他是一位優秀的球員,很少有球隊敢這麼去做。”

為了扭轉這種墮落的傾向,nba每年都把新人送到夏天的一個培訓班學習,告訴他們如何避免麻煩,健康地成長。但是很多專家這遠遠不夠,奧克蘭的體育心理醫生愛德華茲認為應該每一年、每個賽季,都應該讓年輕球員去接受專門的培訓,這就像駕駛執照一樣,需要年審,過了一段期限,還要重新考試,重新拿照。

如果說科比案對nba有所好處的話,那就是極大地震驚和警醒了nba球員,也讓官方意識到重新樹立良好風氣的必要性否則,長期以往nba球員個個財大氣粗,但是作奸犯科不斷,被社會所鄙夷和遺棄那對整個聯盟的發展,都是一件很有危害的事情。

90年代中期的小辛普森案出現了一個有趣的局面,大批小報拿著雞毛當令箭,大肆挖掘小道猛料,然後堂而皇之地把這些放到報紙的版面上譬如說全國詢問者報等。有的時候,他們甚至付錢給被採訪者,以高價追求爆炸性的新聞,同時要求他們不能夠再接受別家報紙的採訪。

小報們無孔不入的做法逼迫很多電視和日報跟進,如果他們不公佈小報們透露出來的猛料,很快就會被讀者們的投訴口水淹死。於是,辛普森成為美國媒體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小報和主流媒體的區別從此變得模糊起來。

科比性騷擾案可能會成為媒體史的又一個轉折點,只不過依舊狗仔的小報退出歷史舞臺,推動這種變化的力量成為網路。

nbc正在播放一位紐約的法律專家對科比案的評析,他在一分鐘內兩次提到了一家洛杉磯電臺公開原告的姓名是不道德的是媒體的墮落和變質。但顯然,那家電臺的資訊渠道是源自網上關於科比案的討論,10秒鐘就可以重新整理新聞的電臺,實在難以抗拒網上已經披露出原告名字的誘惑。

那些傳統的媒體,面對著網路的傳言洶洶,已經把持不住他們紛紛透露原告姓名在網上散佈的訊息,他們能夠做到的剋制就是不在文章中提及具體的姓名。但是如果根本不去報道這樣的事情那麼報社將要面臨沉重的競爭壓力。

現在北美的網路使用者數量大約有16億是辛普森案時的8倍當年弱小的網路已經能夠發出非常強大的聲音。如果隨機採訪一名過路人,如果他她對科比案有很大的興趣,會表示將要選擇的第一資訊渠道就是網路。一些與此案有關的網站現在是全美最熱門的網站之一,他們的經營者每天都在新聞頻道驕傲地宣佈他們猛增的點擊率,據說freekobe的網站日點選量達到了220萬次。

但網路並不是活,像前面提到的兩個網站並不是網友們自娛自樂的地方,前者正在熱賣讓科比自由的商品,後者按照一位網友的透露是想最大化地做成一個娛樂網站而追求利潤的本性會使他們喪失新聞的原則。一位18歲女孩的父母已經決定起訴這些網站,因為這名女孩和原告姓名以及髮型的類似,被錯當作原告,結果她的照片、名字以及eai地址在網上廣為散佈。

媒體批評家加伯勒直言不諱地說網路會因此變得墮落不堪,“科比的案子可能是網路的下水道,我對它披露出來的事實感到震驚。”

他進一步解釋說,“網路沒有編輯,於是一切都冒了出來,然後,它的一些東西就會被電臺採用,後者同樣沒有嚴格的過濾系統。它們會給很多傳統的媒體,尤其是地方媒體,製造很大的壓力,他們就會採用這樣的訊息。如果越來越多的媒體都用了這些報道,就會給一些主流媒體施加強大的壓力,逼他們就範。”

所以,加伯勒的結論是網路會加速媒體品格的墮落,科比性騷擾案就是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