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七十七章 真的是無病呻吟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七十七章 真的是無病呻吟嗎

——“嬌姐,我畢竟還沒經歷這些,所以領悟的也不多。只好照本宣科把筆記轉發給你。我相信,作為孩子的父母,你肯定更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麗華,真是太感謝你了。我看了,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只是一下子要運用起來,還是有些難度。沒辦法,記性不好啊。以你的聰明才智,可以幫我總結一下嗎這種之後我才能更好的實施。十分感謝!”

——“額,不好意思,嬌姐,是我太犯懶,直接複製過去了。我應該考慮你的感受的。這麼長篇大論的實在不好意思,我一會兒就把這總結一下發過去給你。”

楚麗華有些尷尬,往上一劃拉,才發現自己的訊息長篇大論霸了屏。

——“可千萬別這麼說,是我太笨才讓你總結的。再說了,你要是只發給我個一二三四,我還真不一定理解得了呢。這麼詳細,才正是我想要的。麗華,真的謝謝你!對了,你想問什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楚麗華並沒有馬上問,而是認真總結好了,發過去以後,才說出了自己的問題。

——“父母避免與孩子發生衝突的方法:

第一,孩子的能力和技巧不足,需要“正確地鼓勵”,把人和事分開評價,事情做不好沒關係,勇氣和努力必需得到肯定。

第二,能力提升後,就要讓孩子知道行為的界限。孩子違反了規矩,家長要用堅定態度將規矩執行到底,但不能強硬的態度迫使孩子接受規則。

第三,除了規矩要尊重,別人的權利也要尊重。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權利,但父母不是孩子的僕人,孩子要尊重父母和周圍的所有人,這才是雙向的權利平等。

以上三個方法有了效果後,就營造出了合作的氣氛。

最後一個方法,父母要讓孩子懂得,合作是團隊對自己的需要。合作不是妥協和服從,而是要跟大家一起和諧地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嬌姐,我想問一下之前的提成的事。也不知道方不方便告知一二。

我這裡還有一些站在孩子角度去瞭解他們錯誤言行背後的心理機制的筆記,等我一會兒整理好了,一併發過去給你。”

——“上週提成和之前的提成,是我報的,今天下班前才到了一部分,總部說明天會全部到賬。

不過,劉玉嬌夫妻兩因為和汪總的關係,所以四組和六組在他們夫妻名下的提成都在剛到賬時,就被他們提走了。

我看了報表,上面有你的名字。估計明早,就應該會發給你們吧。

如果沒有,你最好聯合幾個有提成的一起去問他們。千萬不要太衝動。”

楚麗華沒想到,嬌大姐居然會知道自己之前“衝動”和劉玉嬌鬧矛盾的事,看來公司裡就算有二三百人,有點不好的事,也會傳的沸沸揚揚,全公司都知道。

而且,嬌大姐算是財務主管了,她能接觸和瞭解的事情,和旁人當然是不能比的了。

楚麗華沒有忙著回覆而是又忙著把孩子心理的那部分筆記整理好發給嬌大姐。

本來,去聽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弄清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心理關係。從而慢慢治癒自己。沒想到眼下還有了其他的用處。

多學習,終歸是沒錯的。

——“孩子的天生需求是竭盡全力地尋找歸屬感。而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歸屬感。

歸屬感就是人被別人或群體認可、接納的感覺。孩子成長的過程,是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很多困惑、失敗和危險。

他就需要不斷補充勇氣,來克服重重困難。而歸屬感就是勇氣和自信的源泉。

有歸屬感的孩子,遇到了挫折和失敗會坦然面對、淡然處之。而沒有歸屬感的孩子,一般都很不自信,他們會透過尋求別人的認可,來補足自己內心的缺失。”

在檢查其中有沒有不通順語句的過程中,楚麗華讀到這裡,不可避免的在心中微微嘆了一口氣。

自己就是個沒有歸屬感的孩子,所以一直以來都不自信。急切的想要透過別人的認可,來補足內心的缺失。

要拯救自己,看來不單單是解開心結那麼簡單了。

搖了搖頭,把這想法暫時甩出去。楚麗華忙著接著整理,打鐵還需趁熱。

——“孩子尋求歸屬感時,容易出現的四種錯誤行為和應對的方法。

第一個是“尋求過度關注”。這樣的孩子通常非常“黏人”。

針對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要給他們留出自我認可的空間和時間,不要給孩子過度的保護。

舉個例子,一家人在郊外度假,爸爸在湖邊釣魚,媽媽在廚房裡做飯。小女孩自己在外面玩,她總是過一會兒就央求媽媽帶她去散步。

但是小女孩央求媽媽的時候,並不是走進廚房到媽媽身邊,而是原地站在窗外一次次地喊媽媽。媽媽無奈,只好放下手裡的活兒,陪她散步。

這個黏人的小女孩,就是在不斷要求大人時刻關注自己,用這個方法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她認為沒有大人的密切關注,自己就沒有價值。

每次小女孩的喊話得到媽媽回應時,就是一次成功的確認:“嗯,媽媽是在關注我”。不過,媽媽放下手裡的活,陪孩子散步的做法是不會讓女兒真正建立歸屬感和自信心的。

媽媽的妥協,反而讓小女孩的周圍形成了一堵“牆”,這堵“牆”阻擋了女孩獨立尋找自我價值的門路。“

楚麗華忍不住又回憶,這種情況。自己小時候是得到了怎樣的對待呢?

在父親還沒有出事的時候,自己乖巧懂事,努力幫家裡多幹活,只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

可是,父母的心思根本不在自己身上,他們只是想著,今年能有多少收成,可以賺多少錢。

後來,自己被寄養各個親戚家裡。母親來看自己的日子屈指可數。可是,每次,她的關注點也不是自己。而是忙著和那些親戚維繫關係。

是自己的出身不好,所以沒資格矯情嗎?

不都說所謂的心理疾病,不過是富人的無病呻吟。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