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四十章 心誠則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四十章 心誠則靈

“心誠則靈”麼?

果然,劉星霆就是那個最懂自己的人,現在這群人,雖說在自己的“輪番轟炸”之下可能相信了一些,但是,要達到治癒的效果……

自己都還沒有那種全心全意的認同吧。不然怎麼會時不時就會在腦海裡出現自己不想要的畫面呢。

心誠則靈,佛家最常說的一句話,它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吧。畢竟,佛學是真的啊!

此時劉星霆的聲音聽起來真是有種說不出的舒適感。

——“心誠則靈到底存在不存在?

和吃啥補啥一樣,心誠則靈也是一個被很多人掛在嘴邊,但又不被現代科學和邏輯體系接受的說法。道理很簡單,這個說法本質上可能就無法證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個人到底心誠不誠,外人好像根本沒有辦法客觀判斷。比如考試之前去拜拜菩薩,考好了可以解釋成菩薩顯靈,考得不好可以說你燒香的時候不夠虔誠。反正怎麼說都有理。

既然怎麼說都有理,那合理的態度就是敬而遠之,不跟你打口水仗。不過,在生命科學領域,還真有一個和心誠則靈有關的嚴肅問題,是不能隨便繞過去的。

它就是所謂的‘安慰劑效應’。

楚麗華應該跟大家分享過這個概念。它說的是,在很多時候,哪怕給一個病人用的是只有澱粉或者生理鹽水這樣的‘假藥’,只要這個人以為自己用的是真藥,就能起到緩解病症的效果。

因為這個原因,開發新藥、做人體臨床試驗的時候,一般都需要一個步驟,就是開展隨機對照的雙盲試驗——讓兩組病人分別使用真藥和安慰劑假藥,但不告訴他們自己用的到底是真藥還是假藥,然後再對比兩組患者的病情變化。

這種方式能有效排除安慰劑效應的干擾,確認一種新藥到底有沒有用、有多大用。

安慰劑效應的生物學本質至今還不是特別清楚,但我們必須正視它的存在。因為在某些時候,特別是針對像疼痛、抑鬱症、失眠這類神經系統疾病的時候,安慰劑效應的強度已經大到了無法忽視。

甚至可以和很多真藥相提並論的程度。

安慰劑效應已經很神奇了吧?但接下來的事情可能會讓你覺得更加不可思議。

在某些特定的疾病中,哪怕你直接告訴患者給他用的是沒有藥物成分的安慰劑,只要你同時告訴他安慰劑效應的存在,竟然也能起到緩解病情的效果。這就是所謂‘非欺騙性安慰劑’的概念。

大家看,這種現象是不是特別像心誠則靈?有個東西,哪怕明知道是假的,只要我們選擇相信,它就能有用。

當然,兩者的區別是,心誠則靈是個無法證偽的說法,而非欺騙性安慰劑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還是有機會研究清楚的。

想要確認非欺騙性安慰劑的作用,一個傳統思路是直接詢問患者的感受。

打個比方,研究者們可以給患者用非欺騙性安慰劑,比如澱粉做的藥片,過一陣子問患者感覺是不是好點了。

這樣的研究其實做過不少,確實發現有不少疾病、不少患者哪怕明知道用了假藥,也會覺得自己好轉了。

但是,這類研究的一個大問題在於,我們不知道患者說自己好轉了的時候,他是不是真的好轉了。

畢竟人是複雜的智慧生物,我們怎麼知道這些患者不是怕研究者們失望而故意迎合?不是病情本身就在慢慢好轉?

或者人的大腦實在太善於腦補,以至於這些患者雖然病痛依舊,但是自己騙自己好轉了,以至於自己都信了?

換句話說,我們缺少一個不依賴於患者主觀描述的客觀指標,來證明非欺騙性安慰劑效應是真實存在的。”

雖然劉星霆這段話有些繞,但是反而讓楚麗華茅塞頓開。

是了,自己只是以為告訴自己,告訴大家,積極心理學和安慰劑效應的功效。

卻去忽略了一直壓抑在自己和大家內心深處的想法,這些真的靠譜嗎?

幾個簡單的例子就能證明嗎?

劉星霆此刻反而是特意掀起了這樣的困惑,讓大家都困惑著,思索著;然後再一點點揭開謎底。

不是有一句這樣的話嗎?

只有可以證偽的觀點才是值得信賴的。

這才是自己一直對青雲飛不喜的原因吧?

青雲飛總是說出了自己不願意聽。不想承認,甚至害怕的那種可能性。

但是,逃避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嗎?

明明有了疑惑,只是深壓心底,刻意不去想它;但是,它就真的不存在嗎?

正確的做法不應該是扒開迷霧尋找真相麼?

等大家的情緒都發酵得差不多了,劉星霆接著開口,“不久前,來自美國密歇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者在《自然-通訊》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第一次用客觀證據證明了非欺騙性安慰劑效應的存在。心誠還真就能靈。”

“心誠還真就能靈。”

“心誠還真就能靈。”

“心誠還真就能靈。”

……

楚麗華不知道其他人,反正,她腦海裡是一直迴盪這這句話,美國研究出來的啊!

心誠還真就能靈啊!

這一次,劉星霆只是稍微停頓又繼續了。

——“研究者的實驗設計其實挺簡單的:

他們找一群大學生作為受試者,讓他們看電腦屏幕上隨機出現的圖片。

有些是不帶感情色彩的圖片,比如一個皮球、一棟建築;有些則是帶有強烈負面刺激的圖片,比如一個怪物頭像、一個血淋淋的傷口、一個災難現場等。

然後,讓學生們給自己的情緒打分,感覺越不舒服,分數就打得越高。這是一個主觀指標。

同時,他們還給學生們做了一個腦電圖的記錄,測量他們被強烈情緒刺激所激發的腦電波訊號(晚期正電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這是一個反映情緒的客觀指標。”

圖片就會影響人的情緒嗎?

秘密果然是有科學依據的。

前期的各種想要情景的圖片儲存下來是對的。

只是因為不是百分百相信,所以效果雖然可以看出來,但並沒有那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