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五十四章 錯不在童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五十四章 錯不在童年

現在,楚麗華突然明白,媽媽那時在轉移她自己的恐懼。

只能對相對幼小,同時又不怎麼會反抗的楚麗華“下手”了。

想通這點,楚麗華不知道該不該原諒,都是可憐人。

那自己之所以拉著大家一起治療,真的是全身心為了讓其他人復明,還是也有別的原因呢?

楚麗華對自己發出了靈魂的拷問。

是想要別人認可自己,才覺得自己有了存在的意義。

一旦現實和想象中的差的太遠,整個人就會陷入全盤的否定自己當中。

你的成功和幸福,與其他任何人無關,所有的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

阿德勒這句話,楚麗華是深深記在腦海裡的,可實際上並沒有去昇華它,做到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話怎麼聽都像是心靈雞湯。但其實真不是。但凡是雞湯,聽上去的時候會覺得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其實沒啥邏輯,更沒什麼用。

阿德勒思想不是雞湯,因為它是基於一套嚴密的邏輯推演出來的。推演出的結論,不光是讓人聽了之後有道理,還經得起仔細推敲,經得起同其他人的辯論。

或許應該……

趁著這段時間,靜下心來,好好……

不行,孩子們還是不要長期和媽媽分離的好。

最終,楚麗華還是妥協了,很那個人。

她想辦法負責幫忙籌錢,他則撤了訴狀。

對於自己被關起來,楚麗華很是不理解。

也不知道是不是電視劇老多了,總覺得事情都還沒有定論,是不應該這樣對自己的。

楚麗華有了離開新疆的念頭。

外地人始終是外地人。

只是,護生小院……

當初多大的理想,現在就多大的歉意。

三分鐘熱度嗎?

還是因為需要救助的人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

或者,自己只是個拙劣的模仿者。

人家法師可是個成功的商人,他有大把的能力來維持小院發展下去。

而自己這裡呢?

房子是之前那個孩子的父母捐助的,地基是康旭明家的。

資金供應,現在暫時還是蘭芝的。

楚麗華第一次心生退意。

想扔下這一切,跑到深山老林裡,種花,自給自足,和家人幸福安康生活在一起。

家人?

父母是指定不願意陪著自己去那樣的地方生活了。

孩子們沒的說,關鍵是其他人呢?

劉星霆是醫生,肯定不可能。孟憲祥得和蘭芝結婚,蘭芝得家人也不會同意他們那樣住的。

而且,孟憲祥所做的事情,是網際網路,不能與世隔絕。

青雲飛和吳銘……

青雲飛自己沒有立場開口。

而吳銘,自己卻有些不想開口。

原來,躲避也不是辦法。

自己若是孤身一人還好。

一步錯,步步錯了。

當初的結婚,和自己年紀大了或多或少有些關係。

但實際上,也坑了青雲飛吧。

看著這些天的青雲飛,感覺他身上的氣質不一樣了。

可……

自己到底把人家當什麼了?

說結婚就結婚,說離婚就離婚?

而現在又……

以為自己終於走到幸福摸邊兒的地方了,卻發現,其實所有事都是一塌糊塗的啊!

連那個俱樂部,都已經不再是以前一起散心精進的俱樂部了。

自從自己一遍遍“灌輸”他們開始,自己就開始自以為是起來,慢慢變得有點“掌控”的感覺了。

一旦出現“掌控不了的”,整個人就會變得煩躁不安。

要找更多的思想來“同化”大家,只是為了強拉大家一起上路。

阿德勒的一個核心思想,那就是,你可以自己做選擇。具體來說,你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你自己選擇的。你的選擇與其他任何人無關,與過去發生的經歷也無關。這是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最根本的區別。

而自己想要自由選擇,卻不給別人自由選擇的機會。

孩子們在身邊玩鬧,楚麗華靜坐其中,陷入沉思。

孩子們看見媽媽在,就很安心,並沒有上前打擾。

只是玩一會兒,就抬頭看看媽媽,只要媽媽還在,就繼續玩。

透過門口看著坐在鋪滿爬行墊的地上的楚麗華,青雲飛第一次有了楚麗華說的那種“你從來沒有在乎過我的感受”的感受。

自己真的一點也不理解她啊!

以前太自以為是了。

楚麗華此時要知道青雲飛的想法,一定欣喜萬分。

不過她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在《被討厭的勇氣》那本書裡,它的作者提到了一位女學生,她的苦惱是害怕見人,一到人前就臉紅,說是無論如何都想治好這種臉紅恐懼症。

哲人問她:“如果這種臉紅恐懼症治好了,你想做什麼呢?”

女孩回答說,有個男孩子,她很喜歡,很想交往,但因為有這個臉紅的毛病,一直不敢表白心意。女孩還表示,一旦治好臉紅恐懼症,馬上向他告白。

想到這,楚麗華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個女孩怎麼會有這樣的不幸,這是誰造成的?

可能是從小受到過父母的羞辱,導致見到陌生人就害怕;又或者是在愛情中受到過嚴重的傷害?

不不,如果這麼想,分明就是弗洛伊德的觀點。也是自己曾經已經打算摒棄了的心理學觀點。

用過去的經歷,尤其是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來解釋現在的不幸,看起來是很有道理。

但是,阿德勒不這麼覺得。阿德勒說,如果一味靠過去的原因來解釋事物,就會陷入到一種絕對的論斷:我們的現在,甚至未來的全部都是由過去的經歷所決定的,而且根本無法改變。

這種觀點叫做“原因論”。與原因論相反,阿德勒倡導的,是一種“目的論”。

“目的論”會說,之所以女孩會患上臉紅綜合徵,又總是治不好,不是因為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療法;

而是因為,她的這種不幸,是自己的選擇。

在阿德勒看來,目前對女孩來說最害怕、最想逃避的事情,就是被自己喜歡的人拒絕,是失戀可能帶來的打擊和自我否定。

但只要有臉紅綜合症的存在,她就會想“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為這個臉紅綜合徵”。